第949章 向太后想要加快移交权力
元祐二年十二月癸未(初五)。
赵煦醒来的时候,福宁殿外的世界,已被白茫茫的积雪所覆盖。
好一场大雪!
而这,已是冬至后汴京城下的第三场大雪了。
赵煦穿着裘衣,踩着海獭皮做的靴子,走到御花园的回廊中,看着已经被积雪完全覆盖的御花园。
他伸手摸了摸,那已经堆砌到了回廊栏杆处的积雪层。
冰冷的触感,通过手指,传导到大脑中。
童贯的身影,出现在他身后。
“大家,权知开封府钱勰,方上了劄子,言京中昨夜雪寒,有老弱十余人不幸……而府界诸县冻绥者,尚未上报……”
赵煦听着,闭上眼睛。
今年冬天,会有极端寒冷的天气。
这是赵煦早就知道的事情,所以他提前了三个月,命天马坊等堆炭场中的蜂窝煤工坊进行了紧急备货。
同时,也提前了三个月,从各地转运煤炭入京。
在物质上做好了,一旦出现极端低温天气,汴京城乃至开封府府界,都能有充足取暖燃料供给的准备。
然而……
这汴京城中,因为极寒天气而冻死的人,依旧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尤其老弱孤寡。
到得现在,汴京城在这个冬天,因冻绥而死的人,已经接近了五十。
至于府界?
起码得乘以十!
这就让赵煦很不高兴。
因为董仲舒搞出来的天人感应理论,使得老百姓会把所有天灾,统统归咎于皇帝失德。
具体到国家层面,皇帝自然不能失德。
所以,只能是天下有冤案或者国家有奸臣。
前一个手段,已在之前两次大雪过后,被用尽了——
第一次下雪,出现了冻绥后。
有司便请求,停止京中一切营造工程,并遣御史下到开封府司录司及左右都巡检的监狱、府界各县疏决系囚。
简单的说,就是派人下去查案。
不管有的没的,先按疑罪从无,把所有有问题的囚徒,统统释放。
向太后自然是从善而流。
她甚至在有司的请求基础上,更进一步,于十一月已亥日(27),下诏给开封府——雪寒异于常岁,民有冻绥,宜加存恤,给以钱谷;若无亲属收瘞者,则官为之葬。
从这个角度来说,汴京人简直是赵官家的心肝肝。
赵官家们也确实是把汴京人,当成自己的父老看待。
奈何老天爷一点面子也不给。
诏书下达后的第二天,十一月丙子(28)。
汴京及整个开封府,再次普降大雪,积雪最深者达到两尺余,气温骤降到零下十几度。
没辙了!
向太后只能下诏,要求有司加快审理狱囚。
只要卷宗有问题的一概先释放——诏以雪寒,促决见囚。
这个政治任务压下去,开封府左右都巡检和司录司的监狱,几天之内就为之一空。
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囚犯,全部释放。
所有监狱里剩下的基本都是铁证如山,不容辩驳的罪犯。
若在现代,这是乱弹琴。
但在中古的大宋,这样的决狱行为,反而带着正义。
因为,尽管大宋的司法系统,较之汉唐,更为开明、先进。
但冤假错案,依旧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有的是三木之下,屈打成招的犯人。
只能说,老天爷下大雪本意是坏的,但被执行好了。
然而,世界终究是物质的。
并不会因为,向太后的善举而有什么改变。
昨夜,汴京再次普降大雪。
虽然天气并没有和前两次大雪后那么冷。
可依旧是让京中冻绥十余人。
赵煦回头,看向童贯,问道:“母后可知此事?”
“应该知道了吧?”
“走吧!”赵煦说道:“去保慈宫看看母后!”
便带着童贯,在御龙直的护卫下,沿着福宁殿和保慈宫之间的回廊,到了保慈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