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论语 > 第6章 论语八佾(1)

第6章 论语八佾(1)

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评析

本章记载了鲁人林放向孔子问礼的对话。他问的是:礼的根本究竟是什么。孔子在这里似乎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但仔细琢磨,孔子还是明确解答了礼之根本的问题。这就是,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但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仪式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内心和感情上体悟礼的根本,符合礼的要求。

原文

3.5 子曰:“夷狄1之有君,不如诸夏2之亡3也。”

注释

1夷狄:古代中原地区的人对周边地区的贬称,谓之不开化,缺乏教养,不知书达礼。

2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华夏族的自称。

3亡:同无。古书中的“无”字多写作“亡”。

译文

孔子说:“夷狄文化落后虽然有君主,还不如中原诸国没有君主呢。”

评析

在孔子的思想里,有强烈的“夷夏观”,以后又逐渐形成“夷夏之防”的传统观念。在他看来,“诸夏”有礼乐文明的传统,这是好的,即使“诸夏”没有君主,也比虽有君主但没有礼乐的“夷狄”要好。这种观念是大汉族主义的源头。

原文

3.6 季氏旅1于泰山,子谓冉有2曰:“女3弗能救4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5乎”

注释

1旅:祭名。祭祀山川为旅。当时,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祭祀名山大川的资格。

2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当时是季氏的家臣,所以孔子责备他。

3女:同汝,你。

4救:挽求、劝阻的意思。这里指谏止。

5林放:见本篇第4章之注。

译文

季孙氏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难道不能劝阻他吗”冉有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神还不如林放知礼吗”

评析

祭祀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专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祀泰山,所以孔子认为这是“僭礼”行径。此章仍是谈论礼的问题。

原文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1乎揖2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释

1射:原意为射箭。此处指古代的射礼。

2揖:拱手行礼,表示尊敬。

译文

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射箭比赛了。比赛时,先相互作揖谦让,然后上场。射完后,又相互作揖再退下来,然后登堂喝酒。这就是君子之争。”

评析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君子无所争”,即使要争,也是彬彬有礼的争,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即强调谦逊礼让而鄙视无礼的、不公正的竞争,这是可取的。但过于强调谦逊礼让,以至于把它与正当的竞争对立起来,就会抑制人们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精神,成为社会发展的道德阻力。

推荐阅读: 葬道行 极品侯爷 九阴武霸 军妆国婚 抱定金主:爹地快来娶妈咪 快穿攻略:腹黑男神请接招 我的校园后宫团 豪门医少 遗忘国度之德鲁伊 我的傲娇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