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零秒绝杀 > 前言:一些想和你们说的话

前言:一些想和你们说的话

正如每一个人有一天会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虎扑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它在被建立时所想避免成为的样子,不过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国篮球文化篇章中重要的一页。这不仅仅是一个网站运营的成功,更是篮球文化,体育文化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深入人心的一个展现。

伴随着这个网站的成长,我对篮球的认识,对NBA历史的了解度一起在成长。譬如NBA从1950年开始历届总冠军、总决赛对手、比分、FMVP,甚至比赛的大致过程,逸闻,我几乎都信手拈来,不需要查阅任何资料。1996年评选的五十大巨星,著名的NBA教头,每一只强队的角色球员,他们的经历,特点,甚至部分人的数据我都烂熟于胸。了解这些并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也从未去刻意记忆,实在是看了太多,接触的太多,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

正因为如此,我2013年开始写《篮球之黄金时代》,开始的名字叫《阿甘篮球小传》,从名字能看得出来,篮球小传,我并未想写的很长,只想写一个类似阿甘正传的篮球故事。所以小说的开篇阶段显得戏剧性太强,为了遇到名人太过于牵强附会。不过在这里我有信心说一句,小说前半段出现的每一个和篮球无关的人物,他们在历史同时期的经历都有据可查,地点大差不差,包括很多人认为出现的莫名其妙的吴彦祖、王祖贤、迈克尔-杰克逊。所以,明明只是一本穿越小说,我却硬生生将自己变成了一个考据党,以至于为了完善细节和故事,小说越写越长,细节越写越多,最后竟写到了180万字,并且故事远没有结束。

当我开始写这本小说时,对NBA我已经知道的够多了,当我写完它时,我感觉我知道的还远远不够。因为小说并不全由比赛构成,它更是在描摹一个球员的人生和一个体育联盟的发展历程,于是我开始关注球员的生活,教练的性格,流传的奇闻异事,以及整个80年代NBA的生态,甚至整个80年代美国的文化环境和物质条件。在这里我依旧可以有信心的说一句,小说中出现的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个历史人物,乃至每一部电影、每一首歌,在年代、背景上几乎都没有问题。

我这样说并不是为了夸耀我的小说,或炫耀我的认真,相反,我认为作为一个小说作者,这并不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保证小说背景的真实可信,更多是为了烘托出人物的个性和特点,为小说的情节服务,而不该为了真实而真实,将一副连环画描成了清明上河图。当然,这也和小说的题材限制有密切的关系,写篮球小说,尤其是NBA类的篮球小说,深入了解NBA的历史和球星人物是必备的条件,这是写好一本NBA小说的基本功,可这也限制了作者更大的发挥。或许有人可以做到天马行空凭借自己的想象随意涂抹,也会有读者喜爱这些依托NBA背景来释放热情满足幻想的作品,可是对我这样资深的NBA球迷,以及一些资深篮球爱好者来说,的确很难做到。

所以,当我开始写《篮球之上帝之鞭》的时候,我买了将近8本资料书作为写作的支撑,加上写黄金时代和白银帝国时买的,算上电子版(付费的),盗版,该是有接近20本书。不仅有NBA的,同样有中国篮球运动员的传记和描绘中国篮球发展史的书籍。而关于NBA的书籍中,又有一半是全英文,包括德雷克斯勒自传,凯尔特人100位名人,2008年凯尔特人夺冠记叙,拉里-伯德自传等等。至于那些没法买到书的内容,则会上网搜索大量的英文资料,包括论文,百科,视频,篮球组织的官网等等。可以说写了三本NBA小说,钱没有拿多少,翻墙能力却得到很大提高。

很多时候我不仅仅在写小说,我更是在看故事,看NBA的发展史,看奥尔巴赫与斯特恩的斗争史,看每一只NBA球队出现、成长、崛起又衰落的历程,看每一个NBA城市因为篮球而产生的文化变迁,看那些NBA球员不一样的人生历程。必须承认,NBA是一部精彩的史诗,从泛黄的老照片到高科技的宣传片,从短裤衩高筒袜到连体散热球衣,从8到30,从万到亿,从1946到2017,这是一段因为八块牛皮缝制成一个球而引出的精彩历史。他的确只是一场游戏,但又远不止是一场游戏。篮球在NBA这里被赋予了太多太多,人生,奋斗,成功,失败,生存,毁灭,仇恨、宽容、卑劣、伟大,乃至战争、政治,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在NBA漫长的历史相册中找到影子,它甚至比我们的共和国经历了更悠长的岁月。

推荐阅读: 一级BOSS:你结婚,我劫婚 绝世帝神 极品帝少 快穿之陈幸运 上品山庄 老兵不死 大帝纪 十年生死两茫茫 武入魔途 校草缠上身:丫头,你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