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险些错怪了太医,以为是他医术不精。发现真相后,太医也说,这治病的药,剂量和药性都十分重要,稍有偏差,病便迟迟难愈。”</p>
惠嫔说完此事,笑着回望皇帝问道,“陛下您说,询儿小时候是不是太皮了些?”</p>
剂量和药性,稍有偏差,病便迟迟难愈。</p>
皇帝的脑海中,只余下了这句话,忽然联想到自己不久前,因战情怒极攻心病倒后,一连数日,都未痊愈的状况。</p>
年岁越大,皇帝便越注重自己的康健,虽然还不至于向历代帝王一般开始追求长生之道,但也越发在意养身这件事了。</p>
原本侍奉皇帝的孙御医因年事已高,已经致仕。</p>
太医院之首院使又奉命在太后宫中随侍,皇帝这才从两个院判中选了一个,接替孙御医的差事。</p>
太医院的两个院判,一个是任院判日久的陆院判,另一个是从军医一路升上来的卢院判。</p>
虽然此前卢院判秘密参与了研制刮骨香解药一事,在给二皇子治伤时,也展露了难得坚韧有担当的品性。</p>
但皇帝到底有些介意他的军医出身,觉得军医的医治手段难免粗俗了些,这才选了陆院判专职侍奉自己。</p>
为何自己没有派人将陆院判的底细调查清楚,按理在自己龙体之事上,不该如此不上心才是。</p>
“陛下,陛下?”惠嫔见皇帝有些出神,手搭在皇帝的胳膊上,轻轻唤了一声。</p>
皇帝回过神,面上的笑意荡然无存,勉强稳住心绪,拍了拍惠嫔的手。</p>
“朕忽然想起,还有些要事没有处理。你记得听卢院判的话,按时吃药,朕改日再来看你。”</p>
惠嫔闻言,没有拖泥带水地撒娇痴缠,直接起身行礼,恭送皇帝。</p>
“是,臣妾恭送陛下。只是陛下您也才大病初愈,还请您也多顾及龙体,劳逸结合才好。”</p>
皇帝点了点头,心思已然不在温柔乡之中,起身匆匆朝外走去。</p>
德贵俯身避在一旁,待皇帝从自己身边走过后,才微微侧首,冲惠嫔轻轻点了点头致意,而后快步追上皇帝的步伐。</p>
一路皇帝几乎没有停歇,赶回了御书房。</p>
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问德贵,“孙御医致仕后,陆院判是如何被选中来侍奉朕的?”</p>
“陛下您贵人多忘事,陆院判是太子殿下推举给您的。”</p>
德贵笑意盈盈地回答,似乎没发觉皇帝眼神中的凝重,还满口夸赞着太子。</p>
“孙御医致仕后几日,太子殿下来给您请安,说起入冬后旧疾复发,多亏了陆院判妙手回春,才免受了许多痛苦。”</p>
“太子,对,是太子。”皇帝眯缝着眼睛,经过德贵的提醒,慢慢回忆起来了此事。</p>
太子推举的御医侍奉自己的龙体,恰巧在太子督战不力,要调换西境军时,给自己治病。</p>
永宁县主开药方后,三日便痊愈的病症,陆院判却足足医了自己大半个月,都还没有彻底断掉病根。</p>
因为此前军情急迫,皇帝并没有将生病这件事放在心上。</p>
今日偶然想起,细细追思,才发觉,这不起眼的一件小事,背后竟牵扯上了自己的太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