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端坐在龙椅上,面色微沉,耳边德贵还在说着父慈子孝的话。</p>
“陛下身为君父,教子有方,太子殿下才会将您的事,事无巨细都挂在心上......”</p>
“怎么?你是收了太子什么好处,在朕耳边一直说他的好话?”</p>
皇帝的话看似调侃,但眼底却一丝笑意也无。</p>
德贵闻言,剩下的话噎在喉头,似乎后知后觉才发现皇帝动了气,扑通一声,直接跪倒在了皇帝身边。</p>
“奴才多嘴,请陛下息怒......”</p>
看着心腹太监诚惶诚恐的模样,皇帝的心绪更为低沉,天子之威一览无遗。</p>
“你是伺候朕的老人了,一言一行更该慎之又慎。”</p>
“朕先恕你无罪,你来告诉朕,太子、二皇子、四皇子,这三个成年的皇子中,为何你平日提起最多的便是太子,还几乎说的都是他的好话?”</p>
这番质问,其实毫无道理,身为奴才,德贵提起哪一个皇子,都万万不敢说半句不是。</p>
至于说德贵平日提起最多的是太子,更是理所应当。</p>
太子身为嫡长子,是皇帝的第一个孩子,二皇子和太子的年岁相差不少,太子比其他皇子多活了好几年,自然会被皇帝身边的人提及更多。</p>
这些理由,皇帝平日必然一想便通。</p>
但此时此刻,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平日种种的无心之举,在皇帝眼里,便也带上了诸多可猜疑之处。</p>
德贵却并没有说最为真切的理由,而是开口,说了另一番解释。</p>
“回陛下的话,奴才侍奉主子,自然想着多讨主子的欢心。太子殿下既然被陛下选为太子,自当是所有皇子中,最得陛下心意的皇子......”</p>
德贵虽诚惶诚恐,但语速平稳,字句清晰,每一个字都说进了皇帝的心坎里。</p>
“投其所好,奴才们自然会在陛下您面前,多多提及陛下您喜爱的人和事。”</p>
“投其所好,好一个投其所好。”</p>
这番话说得也在理,皇帝并未生德贵的气,而是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p>
如德贵所言,太子是自己选的,最得皇帝喜爱的孩子,又是名正言顺的嫡长子,继承大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p>
满朝文武,在自己日渐年暮时,自然回想着谋求后路,讨好未来的继承人,看起来似乎是理所应当。</p>
趋利避害,人之常情,但皇帝此时疑窦丛生,便止不住又想起前不久弹劾永宁侯的奏折。</p>
数量之多,如同冬日的雪花一般,堆积在御书房的案头。</p>
不知不觉,太子已经成长到了这样的地步,论年岁,论资历,似乎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p>
朕是老了,却不是死了,更不是已经到了退位让贤、行将就木的时候!</p>
皇帝怒从心中起,忽然起身,将案头上的文书奏折,尽数扫到了地上。</p>
所有宫人见状,立刻跪倒在地,不敢抬头去看皇帝的怒容。</p>
离书桌最近的德贵,更是被书桌上的物件儿砸了个正着。</p>
但哪怕额头被砚台一角砸破了皮,疼痛难忍,德贵也依旧维持着原本的姿势,一动未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