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902章 豪右恃势拒偿之弊

第902章 豪右恃势拒偿之弊

拒不赔偿,民事案件上升到刑事案件,轻则杖五十一百,重则流放烟瘴之地。

赔偿细则,工伤必须明定包含汤药、误工、恤银。

汤药就是医药费;误工费按月钱折半、不足一月按一月算;而恤银则是残疾,按月钱全额赔偿十五年,致死则是月钱赔偿二十年;

马三强一年的劳动报酬为十四银,如果残疾就是210银,如果致死则是280银。

严申官府职权,就是府州县衙门必须要严格执行判罚,不得延误,抗命不遵,枷号一月,罚银倍偿;情节尤重者,流徙南洋。

一旦有工伤赔付的判决,只要不赔偿,就将事主抓捕,强制执行。

枷号,就是戴上枷锁羁押,每拖一个月的时间,就要处罚加倍,姚光启判刘友嘉赔十五银,拖一个月是三十银,拖两个月是六十银,拖三个月是一百二十银。

如果恶劣到刘友嘉这种情况,抄家流放。

在严申官府职权这一则中,内阁要求,地方官员要对各自所辖地面所有民坊立契稽查,就是民坊必须要有劳务合同,如果没有则以违禁取利判罚。

违禁取利,就是违反禁令获利,最轻微的处罚,也是勒令关门,即未立契书,不得经营。

禁绝私斗之风,则是:雇工不得私相报复,违者以故杀论;主家若买凶胁迫,依谋叛连坐。

如果雇工负伤,也没告诉衙门,就怀恨在心,直接报复杀人,按杀人案判;

如果主家为了逼迫雇工就范,买凶胁迫,则是谋叛大罪,要连坐家人,抄没家产。

禁绝私斗之风,不仅对穷民苦力有要求,同样对主家要求更高。

最后内阁辅臣重申工伤赔付条例的目的:非独护穷黎之血肉,实为斩豪右之爪牙,正不正之风,利国朝之商货。

刘记豆腐坊这一恶案,没有赢家。

马三强没有赢,他虽然没有被斩立决,但也要流放南洋了,全家俱丧;

刘友嘉当然也没有赢,全家都下地狱了,跟阎王爷讲理去了。

“令三法司会签,颁行天下,晓谕地方各官,申明条例。”朱翊钧全文审视了三遍,确定了所有条规后,朱批下章。

万历十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内阁上奏,皇帝朱批,大明朝正式开始推动劳动保障制度完善。

度数旁通,量化工伤、致死赔偿标准,强制执行避免劳资矛盾进一步激化,用皇权压制地方豪强的为所欲为,强化朝廷对地方经济控制,为‘让大明再次伟大包含所有大明人’提供制度性保障,切实推动‘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基本国策。

而皇帝再一次践行了‘护民以彰圣德’的基本执政理念。

当皇帝圣旨下章到了各地方衙门的时候,南衙的风力舆论,立刻偃旗息鼓了下来。

胳膊拧不过大腿,朝廷、皇帝根本没有理会他们掀起的风力舆论,不受他们裹挟,制定了新的律法,继续胡说,那就是抗旨了。

讨论是讨论,抗旨是抗旨,性质完全不同。

故意将整个案件归因为小人之恶,就是江南势要豪右希望用自己对风力舆论的控制,影响朝廷的判断,同样也是自我宽慰,没事的,就是偶发个例,不必过分担心。

但刘友嘉满门惨案,还是让所有势要豪右心有戚戚,朝廷最终的判罚,连马三强都没杀,而是送去了南洋,甚至民间传闻,皇帝本人还从内帑给了二十五银做安家费,也不知真假。

“朕给了马三强二十五银做安家费这事儿,朕怎么不知道呢?倒是提醒朕了,内帑支二十五银,送到松江府衙门,亲自交给马三强,给他安家。”朱翊钧对着冯保交代着。

他真没给,但民间有这个传闻,他再不给,反倒是小气了。

“臣遵旨。”冯保让一个万历元年起跟着陛下陪练的大珰去办这件事,顺便再让这个大珰了解下案件的始末,确定陛下没有被蒙蔽。

这不是二十五两银子,而是保命符。

有御赐的这二十五银,证明陛下知道马三强这个人,到了南洋,也不会有人刻意为难,万一皇帝陛下想起来此人,询问近况,刻意的为难都会变成回旋镖,正中眉心。

“戚帅到了吗?”朱翊钧看了看时辰,戚继光每七天到莫愁湖行宫一次,报闻京营情况。

冯保赶忙俯首说道:“已然等候一刻钟了。”

“不早说,快宣,不,朕过去吧,戚帅在哪里?”朱翊钧站起来,准备自己过去。

戚继光是大将军,节制天下兵马,放到五代十国,今天不是皇帝明天也是了,即便是不提戚继光现在身份,他也是为大明南征北战四十载的常胜将军,值得朱翊钧礼遇。

“戚帅在看陛下种的速生杨。”冯保还是带着陛下去了行宫花园。

戚继光还在等皇帝宣见,结果却等来了皇帝,颇为惶恐的俯首说道:“臣拜见陛下,陛下圣躬安。”

“免礼免礼,不是戚帅在阅江楼给朕镇着,这些南衙势要豪右早就跑到莫愁湖行宫号丧来了,哪里会如此清净?有人反对朕的政令,朕就对他们说:你去跟朕的京营说去吧,哈哈哈。”朱翊钧走了几步,满是笑意的说道。

戚继光听闻赶忙说道:“京营是陛下的京营。”

“京营的瘟疫处理的如何了?”朱翊钧问起了京营的情况。

“一切妥当,南衙诸豪右的反应,实在是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戚继光说起此事,也是摇头,他带兵打仗四十余年,什么幺蛾子事都见过,这帮势要豪右有点没见识了,吓得连门都不敢出了。

戚继光颇为好奇的指着刚刚移栽的树苗说道:“陛下,这就是中盛速生杨?”

朱翊钧详细的解释了下这种速生杨的培育过程,速生杨的缺点是格外明显的,做纸、做筷、做家具还行,做不了栋梁,长得慢,木质坚实是硬木。

但不代表速生杨没有作用,相反意义极其重大。

“啧啧,好东西啊。”戚继光和皇帝两个极其魁梧的人,蹲在数棵速生杨树苗面前,聊了半天这种杨树的优缺点和培育时间,戚继光问,朱翊钧回答。

朱翊钧又花了一刻钟介绍了下胆矾、绿矾这些农药的作用。

“中盛速生杨,这个名字好、胆矾这个也好,都好,都好!”戚继光由衷的说道。

中盛二字出自礼记,曰:年俭穀不足,宾祭以中盛。意思是年景不好的时候,祭祀不用稻、粱,一切从简,中祭先祖是不会怪罪的,反而会保佑来年鼎盛。

儒家礼法,也不都是崇礼,如果非要在礼法和现实二选一,礼记主张:先顾好现实,再考虑祭祀。

“戚帅坐。”朱翊钧和戚继光有很多的话题可聊,戚继光带兵打仗是主业,他会种地,还会寻矿,这些农桑事儿,张居正都不是很明白,朱翊钧也只能找戚继光说道说道。

“戚帅在京营推动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说军兵嫁娶,要书记核准报闻把总,可有此事?”朱翊钧问起了他从军兵处听到的消息。

戚继光点头说道:“陛下圣明,确有此事,臣打算试试后,再奏闻陛下。”

这不是戚继光瞒着皇帝要做什么,是小范围实践,确定没有太多问题后,再报闻皇帝推行。

“发生了什么事儿?”朱翊钧询问起了究竟,戚继光做事从来都不是临时起意。

“京营锐卒来自五湖四海,这娶妻就很难知根知底了,入朝抗倭后,发生了一些事儿,军兵的反应比较激烈。”

“有奸佞之徒,把主意打到了抚恤银之上。”戚继光已经用尽量委婉的语气,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朱翊钧惊骇无比的说道:“疯了吗?”

如果在老家,娶妻的时候都会打听打听情况,可到了京营里,就变得非常困难,在入朝抗倭发生后,一些个媒人,就开始做起了一门古怪的生意,嫁锐卒。

如果京营军兵从前线活着回来了,那他就是英雄,皇帝的恩赏之丰厚,天下闻名,跟着丈夫过一辈子都不会吃苦;

若是锐卒死在了前线,这抚恤银,就可以拿到手里,保一辈子衣食无忧。

京营讲武学堂,那是京师数得上的顶级学堂,丝毫不亚于名儒学堂。

这本来是个好事,军兵以前社会地位低,现在有人上赶着嫁上门,是好事。

但京营镇抚司,也就是军事法庭,在入朝抗倭之战结束后,收到了十二份诉状,这些军兵发现自己被骗了,做了冤大头。

“骗婚骗到了京营的头上!”朱翊钧深吸了口气,平息了自己的怒气,发现无论如何都平息不下去,才问道:“究竟如何?”

戚继光将案卷交给了陛下,情况不复杂,这十二份诉状,情况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已经嫁过人,甚至趁着军兵在前线征战,这些妇人在后方,再续前缘,军兵回到家,发现家被别人给占了。

这是骗婚,而且还是一个团伙作案。

朱翊钧看完了卷宗,略微有些自责的说道:“这事儿朕居然不知道,南巡出发太仓促了,应该等凯旋之后诸事皆了再南巡的。”

“出发之后,朕不再操阅军马,知道的晚了,他们怎么敢把主意打到京营锐卒的头上?”

是一个团伙作案,是一个卖房的经纪买办干的。

京师不仅纸贵,地也贵,宅更贵,大明附籍制度,没有产业不得附籍,为了落得北衙户籍,当真是想尽了办法。

卖房的经纪买办,和媒婆一商量,就开始干了。

“京营刀刃向外,从不将刀兵对准百姓万民。”戚继光告诉了陛下为何会这样。

朱翊钧没有任何犹豫的说道:“这事儿不能按戚帅的意思办,通通处死,经纪买办、妇人、丈夫,一律处死!京营锐卒刀刃的确向外,但朕的刽子手,专斩邪佞!”

“如果不斩,日后这等奸佞必然蜂拥而至,成了就是美事儿,不成也不会怎样,犯错的成本太低了。”

戚继光的判罚过于仁慈了,判离,归还家产,这种判罚,完全是按着民间律法进行,军营是军营,和民间完全不同。

要是军营和民间相同,那还要镇抚司这种军事法庭干什么?

“陛下圣明。”戚继光不动声色的说道,没有反对。

朱翊钧一愣,眉头一皱意识到事情不太简单,他想了想说道:“戚帅这处置意见,是故意的吧,就是让朕改判,施恩锐卒?”

“陛下圣明。”戚继光见自己的心思都被陛下看穿了,也没含糊其辞,他也不擅长。

他就是为了让皇帝执行正义,让军兵感念陛下恩德。

(本章完)

推荐阅读: 回档少年时 抗战之关山重重 我以机缘觅长生 山海提灯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山河志异 长生炼器师 怪谈游戏设计师 从密修学院僧开始 全民星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