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八大特务头子 > 军统三巨头之一——郑介民

军统三巨头之一——郑介民

以研究三民主义、团结革命力量为名,联合贺衷寒、潘佑强、杨引之等,进行反马克思主义和反共的活动

郑介民于1897年农历八月十五日生在广东省海南岛文昌县下水村的一个破落地主家庭里,兄弟4人,他居长。

郑介民原名庭炳,字耀全,他投考黄埔时改名介民,在军统当特务后用的化名是杰夫。

1930年前后,郑介民在武汉搞特务活动时,与汉口女子柯淑芬结婚,先后生了8个子女。柯是一个非常泼辣的女人,郑介民很怕她,公开承认惧内。

郑介民幼年因父亲早死,兄弟又多,家无恒产,只勉强读完旧制小学,10岁的时候即随同同乡去马来亚吉隆坡谋生。他最初在一个橡胶园里当徒工,收入很微,只够个人糊口。由于当时在南洋做苦工的华侨没有几个人读过书,而他能写能算,不久便在一个养鱼场当了记帐的,每月收入稍多,能经常接济家里一点钱。他在这个养鱼场工作了好几年,最初还安心,因比当苦工好一点,稍久便不满意起来,常感寄人篱下没有出息,自己又没有本钱做生意赚钱,便想另谋出路。

1924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创办陆军军官学校的消息传到南洋以后,郑介民便决心回国从戎,邀约同乡黄珍吾一同回到广州,准备投考黄埔一期。结果黄珍吾被取录,而他却没能考上。这时,他苦闷异常,感到进退两难,想再回南洋,又怕被人取笑,住下去生活又无法维持,后来得到同乡邢森洲的帮助,暂时住在邢家。他等了一个多月,找不到工作,便投入警卫旅旅长吴铁城所办的军士队当学兵,并积极补习功课,准备继续投考黄埔。

当黄埔二期招生时,他又去投考,这次总算被录取了。他高兴异常,从此决心发愤读书,勤学苦练。据说他在黄埔时,一有空就看书,很少出去玩。后来他常对人说。“一个人没有机会读书,是一件很不幸的事。”他尝过第一次投考黄埔没有被录取的苦头,使他终生都没有忘记,以后不管怎样忙,都保持经常阅读的习惯。

郑介民回国后,常以“华侨工人阶级”自居。他在黄埔军校的时候,经黄珍吾介绍,加入了“孙文主义学会”。他对这个组织极感兴趣,并且介绍邢森洲也参加了。当时他们利用邢对外担任联络工作。据说,邢为非黄埔学生加入该会的第一人。郑介民和黄珍吾、周复等十人为一小组,以研究三民主义、团结革命力量为名,联合贺衷寒、潘佑强、杨引之等,同革命的“青年军人联合会”对抗,进行反马克思主义和反共的活动。

郑介民于黄埔二期毕业后,即投考苏联在莫斯科举办的纪念孙中山的中国劳动大学简称中山大学,与康泽、李宗义等为同期同学。他在中山大学时,对该校的几门主要课程,如中国革命史、俄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唯物辩证法等最感兴趣,花过不少时间去细心钻研。但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追求革命真理,而是为了以后升官发财做政治资本。

郑介民只读过小学,但在莫斯科学习的时候却动笔开始写民族斗争与阶级斗争一书,内容只是重复了一些反动的陈词滥调,说什么中国没有阶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不适合中国国情,中国的问题是民族问题,等等。以后连他自己也认为这本书写得太拙劣,不愿再提它。不过这本书据说在当时还是得到过蒋介石和一些人的赏识,从思想和言论上对蒋介石“四一二”清党反共起到一些拥护和帮凶的作用。

1927年8月间,郑介民由苏联毕业回国,使他感到非常失望和伤心的是正赶上蒋介石下野去到日本。他找不到主子,连吃饭都成了问题,内心惶惶不安,便只好去投靠贺衷寒。贺当时任中央军官学校第六期的总队长,便把他安置在总队部担任政治教官。他便利用这一职务向学生鼓吹他的那一套理论,深得潘佑强的称赞。不久,潘又推荐他去第四军政治部担任秘书。当时政治部主任为杜从戎。

推荐阅读: 人在须弥:我真不是龙王 御兽:我真不是培育大师 我儿快突破 六十大寿来系统,儿子被退婚了! 下班,然后变成魔法少女 深渊入侵?身为魔修的我笑了 神级异能你不要,你选最差天赋? 御兽,我的情报每日刷新 全民玩家:我能自选副本奖励 我能加持万千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