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矫吗?”
曹睿坐在桌案之后,一边思索,一边用指节轻轻扣在木质桌案之上,发出咚咚的声响。
书房之中并无人打扰一二,这敲击声就显得愈发响了,似乎与心跳的频率一般。
司马懿心中仍在揪着,平静如水的表情也掩盖不住脑子里的波涛翻滚。
“好,就让陈季弼来吧。”曹睿轻描淡写的说道,又抬起头来环视一圈:“让陈季弼补缺,诸卿可有觉得不妥的?”
身为大将军的曹真第一个答道:“陛下圣明。”
董昭也随之说道:“陈季弼应堪此任。”
枢密和侍中们也一并附和表示同意。
司马懿这才宽心。
不过,若在第三者的视角里看,司马懿推荐陈矫确实是老成持重、满腹公心之举。
陈矫黄初年间就做过尚书令,虽然彼时有陈群、司马懿两个人压在陈矫之上,但那也是尚书令,是大魏正经的尚书令!
有着这样一层资历在身,加之陈矫做过侍中、做过多年外任的刺史,如今又是司隶校尉,几乎是阁臣下面最高一等之人了。
并无半点不妥。
曹睿朝着方才给辛毗送来旨意和符节的中书监刘放招一招手:“刘中书近前些,朕有旨意。”
“是。”刘放缓步上前,站在了离曹睿丈余远的地方。
曹睿缓缓开口:“改司隶校尉陈矫为尚书仆射、录尚书事。命其接旨之后即日从洛阳前来寿春。”
“遵旨,臣记下了。”刘放依旧过目不忘。
而此时一旁的曹真似乎发觉了哪里不对,开口小声提醒道:“陛下,似乎应是尚书左仆射吧?”
书房之中的众人也一并竖起了耳朵,试图听闻皇帝的回复。
曹真问的尚书仆射与尚书左仆射仅有一字之差,算不了什么大事。但在‘尚书仆射’四字之后的‘录尚书事’,就有些大了。
这不是与司马懿这个司空、录尚书事、尚书右仆射的职责等同了吗?
曹睿倒吸了口气,面色上竟有些惊讶:“朕刚刚不是已经与刘中书说清楚了吗?尚、书、仆、射,可有问题?朕并未罢了辛佐治尚书左仆射之职!
“是臣唐突了,误会了陛下圣意。”曹真略带歉意的拱手致歉。
“无妨。”曹睿轻描淡写的摆了摆手。
身为大将军,这种时候该问就问。居于高位,这种事情上若是常常如同泥塑木雕一般,是会失了圣心与同僚尊敬的。
议事渐渐结束,诸位臣子告辞了皇帝,各自回到官署之中。
寿春宫面积不比洛阳北宫,甚至还不如许昌宫,故而在寿春此地西阁东阁还是同室办公,一如许昌时的内阁一般。
曹真、董昭、司马懿一同入了内阁值房,司马懿不经意般的朝着辛毗桌案瞥了一眼,依旧如同走时一般凌乱,辛毗断然没有回来过。看来此人领了皇命,当真是不惜身,甚至连正在做的事情都抛下了,即刻投身到了新职司中。
司马懿努力控制着神情,一如往常,努力不露出异样来。
辛毗人都朝秦州去了,为何还要将尚书左仆射的职位给他留着?辛毗就这么得圣眷吗?
而陈矫……想到陈矫,司马懿心底的郁闷之感就愈加厚重了,偏偏还没法和别人分说!
朝堂之上,举荐和提携历来是有规矩的。
要么是互相拔擢后辈,你征辟我的儿子为吏,我举荐你儿子为孝廉,这是关系互换的一种常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