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臣建议不去掺和西部鲜卑的事情。”董昭淡定说道:“西部鲜卑的博尔谷、琐奴二人不仅是在笼络大魏,也是想要借助亲善大魏的乌桓诸部,还有步度根、素利、泄归泥这些鲜卑人,以及大魏的军力。”
满宠也一并说道:“臣附议。太和四年河北征调颇重,应当休养生意,不应再派兵出征了。引而不发方才威慑最大。”
司马懿见皇帝表态之后,董昭、满宠二人顺着话头就在后面附和,将自己赞同田豫的话驳回,此刻心头也有些许不快。
但只是过了几瞬,一个全新的主意便在司马懿的脑中浮现了出来。
“陛下。”司马懿对着曹睿说道:“董公与满将军之语甚是,休养生息是对的。”
“但如果只让田豫率领本部督鲜卑、乌桓等一众胡人北进,待获胜之后,对诸鲜卑、乌桓部落以钱帛赏赐。再由田豫出面,与胜方瓜分败方的民众,归于大魏官府直辖,岂不更好?”
“司空之语倒是有趣。”曹睿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说说看,怎么直辖?”
司马懿走回座位上,坐下后从容说道:“陛下年初之时不是下令在雁门郡以外置了一处屯所吗?”
“朕记得,就在后汉的善无县故地。”曹睿应道。
司马懿道:“从并州抽出百姓两千人,又从乌桓部中抽了牧民五百,在善无县之地置了屯所,盖房筑墙、开垦荒田、放牧谋生,春、夏、秋三季过后再看,彼处做的倒也还不错。”
“既然大魏能设屯长,与两千百姓一起管理五百乌桓牧民,如何又不能直接管理鲜卑牧民呢?与其让西部鲜卑扯着西丁零、北丁零在草原上打的不可开交,再决出一个新首领来,大魏还不如及时参与进去,还能多获实利!”
曹睿微微意动,看向司马懿:
“司空之语甚妙,只不过幽州、并州边境之地都被现有匈奴、鲜卑、乌桓诸部占据,若真获了几千、数万鲜卑牧民,又该在何处安置?”
司马懿面上也略略起了一丝自得之色,从容应道:“陛下,将鲜卑牧民异地安置即可!自从太和二年凉州、秦州羌人内附屯田,凉州的西平、金城二郡也空出许多可牧之地来。西平郡外的羌人部众屡次试图进入湟水谷地放牧,因彼处民众稀少而又偏远,朝廷竟不能止。”
“陛下,屯驻武威的平远将军夏侯霸离湟水谷地尚有八百里远,此前屯驻西平郡的护羌将军又在沓中屯守、离彼处有一千五百里远,根本顾及不到。”
“朝廷将草原之上的鲜卑牧民迁到凉州西平郡中,一为实边,二为以鲜卑制羌、防止凉州西陲那些不听朝廷号令的羌人作乱,岂不一举两得?”
曹睿听罢,转头看向了董昭、满宠的方向。两人也只是若有所思的神情,并未作声。
“辛卿?”
辛毗轻咳了一声:“司空方才所言臣亦赞同。但其中最关键的事情,乃是选择博尔谷、琐奴哪一方来支持,还有田豫如何纠集诸胡进攻,又该如何防止博尔谷与琐奴联合起来,临时与大魏反目。”
曹睿笑道:“那便是三件事情了。”
“第一件,大魏该支持于谁。田豫有倾向吗?”
司马懿轻声应道:“田豫选了博尔谷。琐奴毕竟是轲比能之弟,但博尔谷不过轲比能旧将,自有亲疏远近之分。”
“那好,就博尔谷吧。”曹睿从容说道:“这个琐奴,朕也不知他为人如何,就当他运气不好。告诉田豫,若琐奴能最后留一条命来,不必交给博尔谷,给他在邺城赐个宅子便是了。”
“第二件事,田豫作战如何?”
满宠此时也笑道:“以臣的眼光来看,田豫作战虽有法度却也呆板,让他去南边与吴蜀作战不行,但在草原上与鲜卑诸胡作战,呆板意味着少有失误,倒也算是一个优点了。”
“臣以为田豫还是信得过的。”
“好。”曹睿点头:“谁可以为田豫智囊,稳固局势,不至琐奴、博尔谷同时生乱?”
辛毗此时拱手说道:“陛下,臣倒是有一人选,足堪此任。”
“谁?”曹睿反问,董昭、满宠、司马懿三人也一并看了过来。
“上谷太守阎志。”辛毗说道:“此人乃是前任度辽将军阎柔之弟,在鲜卑之中素有威望。”
“那好,就令阎志去吧。”曹睿点头表示许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