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人皇的功过是非,大永王朝的觉醒(7.1k)
“洪福齐天,保佑夫君!”
崔未央感受到楚无疆的变化,生怕夫君有危险,连忙召集自身福运,加持在楚无疆身上,让他从恍惚中清醒过来。
这段历史的真相太过震撼,敌人发动的【修正之力】,也绝非庸手。
楚无疆脸上露出一抹笑容,亲了上去。
呜……
崔未央的脸颊变得滚烫。
楚无疆笑了笑说道:
“娘子,我没事。”
崔未央这才急忙问道:
“夫君方才的反应,难道是记下了禁书的内容。”
楚无疆点头道:
“只是不能告诉娘子,这一段历史恐怕双方都想忘掉。”
“啊?”
楚无疆笑道:
“娘子,想知道的话,进入到为夫的国度来吧。”
“不过,为夫要先把剩下的石碑读完。”
为了保证最大限度地留下这份历史文献,崔家先祖将这段历史分割开来,储存在不同的石碑当中。
从这一点上来讲,崔家先祖保存史料有功,让后人得以了解那段往事。
一个个石碑被点亮。
人皇最后的谋划,以及血腥的历史,都就这样呈现在楚无疆的面前。
有些猜测是对的,有些猜测是有偏差的。
但这些文献,都让楚无疆多出了对于大永王朝的理解,对于昔日人皇之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比如人皇也不是完全众叛亲离,像是司命等人,都是追随他到最后,哪怕他的做法是要限制全体天命境的寿命,乃至人仙分离开来。
一个个石碑点亮,一段段文字记载进入楚无疆的识海,那股修正之力像是认证楚无疆的存在,没有再度展开攻势。
他一个人知晓了,没有意义。
大永王朝不至于顶着圣皇大阵,过来袭击一个半步天命的强者。
崔未央呆呆地看着这一切。
家主曾对她说过:
“未央,九层楼以下的禁书,不要看。”
“除了让自己难受,没有任何效果。”
崔未央是个爱读书的小女孩,她奶声奶气地问道:
“爷爷,禁书都记载了什么?”
崔家主笑道:
“爷爷也不知道了。”
“只是祖先留下遗训,要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那些石碑,说是只有真正的大英雄,大豪杰,才能读懂禁书的文字。”
“圣人留下的文字,大约只有圣人才能读懂。”
“兴许你将来的夫君,能看懂禁书上的文字。”
崔未央每一次阅读,心情都会抑郁几天,现在她终于有机会真正明白,上面记载的历史。
“夫君,要开始了吗?”
楚无疆点头笑道:
“开始吧。”
王道乐土!
楚无疆的识海里闪烁出一道光芒,将崔未央包括在内。
对方的修正之力极为强大。
它锚定了一个概念,并持续进行清除。
任何关于人皇之死的情报,都会得到删除,甚至忽略大永王朝本身。
但楚无疆有了避免的方法。
那就是在自己的神国里。
我的地盘,我的做主,谁也别想来干扰。
崔未央没来得及反应,就被楚无疆拉到王道乐土之中,目瞪口呆地看着周遭的一切。
姬后娘娘在努力建设。
王道乐土经过缥缈宫巫女们的信仰,已经不再是小小的广场,还多了几处庄园。
姬后娘娘在庄园里种下梧桐树,变成一头天凤,监测整个神国的动向。
崔未央一来,姬后娘娘忍不住感慨道:
“这家伙真是荒唐。”
“每天都有不同的女孩子,个个都是人间绝色。”
“希望女儿不被人比下去。”
姬后看了一眼崔未央,心中松了口气,继续建设这个神国。
崔未央环顾四周,吞了一口唾沫说道:
“夫君,你成天命境了吗?”
楚无疆笑吟吟道:
“只是有些天赋而已。”
崔未央当即否定道:
“不,昔日儒圣试图建造王道乐土,这是元吉书院写明白的事情。”
“墨林院主耗尽一生心血,渴望独尊儒术,就是为了重建王道乐土啊。”
儒门的梦想,居然落到了楚无疆的手上。
只要楚无疆表明这一身份,就有机会得到儒门的全力支持。
楚无疆捏了一下崔未央的脸蛋,笑道:
“小事而已。”
“为夫要建设神国,与儒门关系不大,可不能泄露出去。”
崔未央连忙捂住嘴巴,用力点头道:
“夫君放心,妾身绝不泄露一丝半点。”
楚无疆笑了笑说道:
“那就一起来看吧。”
上古的辛秘,就这样浮现在崔未央的眼前,令她失声喊道:
“夫君,这是真的吗?”
楚无疆笑道:
“崔家的禁书,怎地反问为夫真假?”
崔未央喃喃自语道:
“可是,怎么会这样啊。”
“妾身真不想知道这些。”
崔未央发现早该想到的。
崔家是从人皇时代一直延续至今的鼎盛家族,崔家先祖还是史官,结果市面上关于人皇的史书,更偏向神话故事。
人皇出来了,妖族被赶出大陆,人族开始繁荣昌盛。
人皇死了,帝玺之乱爆发,无数势力抢夺帝玺。
这样的叙事,崔未央从来没有怀疑过。
楚无疆笑了笑说道: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他们也是人,有欲望,有追求,有恐惧。”
“这都很正常的。”
崔未央的心很乱,脑子乱糟糟的,作为儒门的信徒,人皇也是信仰的一部分。
现在神像出现了问题。
崔未央发自内心地问道:
“夫君,他们背叛了人皇,我们要向儒门通报此事吗?”
“这人皇庙中仍然供奉着他们的牌位,以血食供养。”
“像是司命,司农,天官,太师等等,都曾是配享人皇庙的人。”
“现在该撤走几个,要不要重定历史功勋?”
按照忠君理论来说,若人皇的死与臣子有关,这些臣子不可能继续呆在人皇庙中,至少得抬出来,再定功过。
楚无疆摇头道:
“先不急。”
“这些石碑记载的文字,并没有具体说谁背叛了人皇。”
“我们只能确定有很多人,唯有司命始终支持人皇的做法。”
“至于司农,天官,太师等人,则言语不详,不能妄下定论。”
崔家先祖很鸡贼。
他即使留在这段历史,也是言语不详,估计怕敌人顺着网线,用坐忘道的能力谋害崔家。
要不是楚无疆有正名录,反抗激烈。
那股修正之力,修完就离开,根本不在意。
双方也不会做过一场。
崔未央却反驳道:
“夫君,以人皇的实力,即使受了妖皇的伤势,也绝不可能输给任何一个人,必定是群起而攻之。”
“妾身想来全部当作叛徒,也只有几个冤枉的。”
显然崔未央站在人皇的立场上,试图对背叛人皇的人,要进行狠狠的清算。
楚无疆却叹气道:
“不管是司农也好,天官也罢,他们对于人族的功绩是很大的,抬出一个也是地动山摇。”
司农制定了人族迄今为止的育种制度,在楚无疆提出杂交技术前,这套育种技术给人族带来亩产八百斤的良种。
你不能说他背叛了人皇,就对人族没有贡献。
天官,则是制定了人族的历法等等。
人皇时代是人族一次大爆发,诞生的英雄人物自然不只有一个。
不管否定哪一个,都会带来巨大的动荡。
崔未央忍不住问道:
“难道我们就放过他们?”
楚无疆笑道:
“娘子不要急,先听为夫说完。”
“我们要冷静下来,确认自己的立场和想法。”
“首先,为夫不认为人皇都是对的。”
啊?
崔未央吃了一惊。
人族都算是人皇的崇拜者,至少也是泛信徒。
没想到楚无疆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她不禁问道:
“夫君,此话怎讲?”
如果不是夫君,她就要生气了。
楚无疆示意崔未央不要激动,补充道:
“易地而处,若我成天命,寿与天齐,却要为司命的预言折寿,谁能坦然面对?谁能服气?”
“他们必然会有反抗和不满。”
“这是人之常情。”
“即使人皇是想把整个天命境的寿岁都拉下来。”
人皇制定了相应的计划。
他打算把魔族,妖族的天命,全部打下来。
从寿命的角度来讲,魔族和妖族来说损失可能会更大一点。
毕竟这两个种族更擅长熬工龄。
血脉强者往往能伴随时光,使得血脉力量逐步优化,变得更强。
崔未央向来聪慧。
她很快意识到一点,沉思道:
“夫君的意思是,人皇因寿命不够,采取了不合适的做法,引得臣子谋反,终究还是有错。”
楚无疆赞许道:
“对。”
“人皇错在太过急躁。”
“他感到自己寿命将至,不可能不急。”
修正之力在试图修改楚无疆的记忆时,并没有觉得他们背叛了人皇,而是人皇背叛了他们。
崔未央试图替人皇辩解,楚无疆则示意娘子安静,继续说道:
“为夫能理解人皇的担忧。”
“如今百姓受到的剥削与压迫,凡人与武者的差距,这些都验证了人皇的担忧是有道理的。”
“若天命境的强者不受约束,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出现暴君上台,用残忍的方式统治人族。”
“只是他没有时间,又不相信后人的智慧。”
“最终他没能妥善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历史的局限性。”
“我们身为后来者,应该吸取这份教训,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楚无疆能理解人皇这样做的原因。
自从武道的诞生以后,武者与凡人的差距,已到个体数量无法弥补武力差距的程度。
这样的社会模型是极其脆弱的。
天命境想要什么社会形态,就会是什么社会形态。
人皇在时,他愿意去维护平民的利益,可在他走后,会不会演变成为圈养平民,吃人元大丹的社会呢?
完全有可能。
人族也是一种动物,可以圈养起来。
太古盟约限制了元神级的强者,保证了一定的平衡,于是人皇在晚年的时刻想把天命境一起束缚了,连带着妖族,魔族一起干掉。
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
但人皇终究是老了。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他封印完妖皇,自身遭受重创,剩余的寿岁有限,掌控力也差了许多,最终没能完成最后一战,还导致了帝玺之乱的爆发。
只是人皇留下的圣皇大阵,以及帝玺仍然在持续保护着人族,楚无疆也不太愿意苛责人皇。
崔未央明白楚无疆的话,不禁沉痛道:
“最早跟随人皇的臣子,他们都是人族历史上有名的英雄。”
“有人修建水利,有人发明历法。”
“要是人皇愿意多相信他们一点,或者臣子愿意多相信人皇一点,该有多好啊。”
帝玺之乱对于人族来说是巨大的痛楚。
双方最终站到对立面来,形成的伤痛历经数万年都没有彻底愈合,大永王朝的存在说明了这一点。
楚无疆听到娘子的痛心疾首,长叹道:
“娘子莫要伤心。”
“即使人皇也不能超越时代而存在,这种猜忌是必然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