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红楼之扶摇河山 > 第七百二十六章 国事多纷扰

第七百二十六章 国事多纷扰

大周宫城,奉天殿。

宽阔庄严的恢弘大殿中,藻井彩绘点染无尽绚烂,龙凤纹样盘旋梁柱之上,群臣列班,肃穆井然,堂皇正大。

贾琮已不是第一次早朝,但每次上朝目睹此番景象,依旧会生出莫名庄严之感。

上位者营造宫室,堆金砌玉,极尽奢华,粉饰权威,便是让人身处其中,生出敬畏拜服之感。

豪奢的奉天大殿,将这等君王心术,展现得淋漓尽致,即便贾琮深知其意,恍惚刹那依旧被夺心神。

万千学人,点灯熬油,博取功名,金榜登位,只不过是凤雏新声。

只有登堂入室,位列朝堂,奉天听政,才能真正领略,万里江山,跌宕起伏。

贾琮自上朝以来,每日听各部臣僚奏报政事,嘉昭帝或当堂咨政,或下谕定夺。

君臣奏对,既有交锋,更有磋商,大有文章,让他开阔许多眼界,对朝堂政事的领悟日益深入。

他初入早朝之时,正值春闱舞弊大案落下帷幕,朝堂因此重归平静。

很长一段时间内,早朝奏对政事,皆为寻常事务,四平八稳,波澜不惊。

直到入秋之后,早朝政务开始风云涌动,兵部和五军都督府经常奏报九边军伍之事。

随着冬日将近,关外残蒙土蛮部精骑出没频繁,虽不敢冲击大同、宣府、蓟州等重兵关城。

但三镇相连的千里边境上,那些人迹罕至的偏僻峡口,却屡遭小股残蒙精骑突入骚扰。

残蒙精骑常从这些隘口星夜潜入,防不胜防,一些非要紧城寨村郭,遭遇烧杀抢掠,人口走失虏劫。

大周边军快马斥候与残蒙小股精骑,对这些边关偏僻隘口的抢夺,从未停歇,各有胜负。

随着冬季将至,关外草原物资匮乏,大周边军和残蒙精骑的交战,将会越发频繁,甚至愈演愈烈。

因此,最近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已数次早朝上奏,请求朝廷关闭边关各处茶马互市,断绝与关外物质交易。

以严冬之天时,困敌存续之资,削弱土蛮部军力,以达不战而胜之谋。

……

当年上皇永安帝武略过人,曾率领大军深入漠北,予以残蒙沉重打击,使得其十几年再无力南侵。

永安帝出于战抚相辅策略,既通过追亡逐北,大肆削弱残蒙军力,同时在九边设立茶马互市。

以大周定量的米粮、布匹,以及茶叶、瓷器等物,换取关外残蒙的战马、皮裘、药材、兽筋等物。

既让关外残蒙得以苟延残喘,不会轻易南下铤而走险,又借此从关外获取大量战马,一举两得。

但是铁器、食盐等战略物资,从来都是关外禁绝交易之物,但有私运交易之举,皆以谋逆论处。

大周和关外残蒙也因此休养生息,长达近二十年光阴。

直到土蛮部安达汗崛起,这种长久的平衡被打破。

安达汗是罕见的草原枭雄,承袭先辈黄金家族雄风,十余年横扫漠北,兼并残蒙各部,势力不断壮大。

靠着茶马互市换取的有限物资,已无法满足其野心扩张所需,于是边关两军磨蹭争斗,也就在所难免。

鉴于眼下九边局势,大周和土蛮部的冲突,日益尖锐,愈演愈烈,茶马互市已显不合时宜。

但茶马互市毕竟是上皇旧政,如今永安帝老当益壮,依旧隐遁重华宫养老。

因此,嘉昭帝对是否取缔旧政,一直没有明确表态,似乎有些犹豫不决。

但是近半年以来,大同、宣府等地民商与关外的粮食、布匹、木材等交易,已受边军大肆打压。

流入各地茶马互市的物资,已经寥寥无几,不过表面做个样子罢了。

这样的形势举措,让不少游走漠北的边贸客商,无事可做,彷徨无计,纷纷改行另寻出路……

就在皇帝问起户部粮草筹集之事,户部仓部司郎中回奏廪库事宜。

等到这位郎中话音刚落,五军都督府左军都督陈翼出班奏报,重提取缔九边茶马互市之事。

这两月时间,贾琮每日早朝,都是冷眼旁观此事,他已看准嘉昭帝的真实心意。

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渲染九边战事危急,屡次提出取缔九边茶马互市。

只是在皇帝孝道和取缔旧政之间,不断添加倾斜后者的砝码。

……

左军都督陈翼话音刚落,贾琮看到都察院列班中走出一人,看官服是一名监察御史。

此人四十岁年纪,颌下短须,两鬓星白,脸有风霜之气,像是多历坎坷之人。

这人上前向龙座躬身说道:“启禀陛下,臣山西道监察御史罗守伦,臣以为取缔茶马互市之议欠妥。

关外残蒙素来紧缺粮食、布匹等物,一向通过茶马互市,换取相关物资,我朝也因此获得关外良驹。”

眼下九边战云密布,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又正值隆冬将至。

如现在断绝茶马互市,关外游牧将断绝粮食、布匹等过冬物资,臣担心此举会逼虎跳墙。

土蛮部安达汗一贯野心勃勃,如以此借机生事,挑起战端,会引动九边动荡,仓促应对,恐多变故。

臣以为取缔茶马互市之事,不可操之过急,要等九边整备万无一失,三镇强将精兵调配妥当。

彼时九边夯定应敌之力,茶马互市之事,观风看势,缓缓图之,方为万全之策。”

罗守伦一番奏报,嘉昭帝尚在沉吟之间,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数名官员,纷纷出班上奏驳斥。

不外乎监察御史之流,不知兵事,出言轻忽,疑有怯敌畏战之嫌,蛊惑军心战意之谬,难为公允之论云云。

贾琮每日上朝,多少见过此人几面,只是他从未上奏,因此不知其姓名。

今日听他自报家门,心中多少有些意外,因他曾从黛玉口中听过罗守伦的名字。

黛玉说过此人是父亲林如海知交,仕途坎坷,沉沦下僚,最近才被调都察院任山西道监察御史。

那罗守伦虽被多名官员驳斥,但他并没有多做辩解,而是默默退回都察院列班,言行神情显得异常冷静。

对于取缔茶马互市之议,他似乎只要提出异议就罢,便并不奢望一人之言,就能左右圣心趋向。

其实按贾琮对此事的认知,多半也是认同罗守伦的见解。

如今九边战事渐渐抬头,大周和残蒙土蛮部已剑拔弩张,此时取缔茶马互市,定会激化矛盾,无异于宣战。

土蛮部安达汗必要以此为口实,多方生事,甚至就

此挑起战端……

贾琮因在辽东开设鑫春号分号,在大同也有相熟军中袍泽,对九边之事,也算消息灵通。

他对残蒙土蛮部之事,一向多有关注,心中自然有些推断。

土蛮部安达汗历来野心勃勃,麾下十余万控弦之士,单凭茶马互市有无之事,难于左右其南下之心……

罗守伦所言虽是老成中允之论,但即便依他所言处置此事,只怕最终也难以扭转大局。

不说贾琮心中思绪涌动,罗守伦虽对官员驳斥不做理会,但他引动风波,却没有就此平息。

因朝中对反对取缔茶马互市的官员,绝不在少数,纷纷出班上奏,反驳斥责,附议罗守伦之言。

这些人或出于孝道礼法,反对取缔上皇旧政,或是抱着和罗守伦同样见解,认为此事不宜操之过急。

总之,不管是那种理由,都是堂堂正正,挑不出太大毛病,不过各人政见不同而已。

朝廷上一顿吵吵闹闹,彼此相互攻讦,最终也没争论出结果。

高居龙阶御座的嘉昭帝,也并未就此断言,只是将此事容后再议。

不过贾琮心中清楚,如今市井粮价数月上涨,大批军粮陆续运往九边。

朝廷对关外物资商贸,日益收紧,几近禁绝,已成既定事实,茶马互市取缔与否,都不过是个幌子。

皇帝视土蛮部为大患,战心已生,大势已成。

推荐阅读: 无始皇手谕,不得出银河边关 幻想图书馆 诡道神话 隋朝的棋局 肝出个大器晚成 他打铁出身,竟横压万古 苟成神君,宗门让我入赘 无尽寒冬:我的营地无限升级 满级悟性,我把下界打造成仙界 法师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