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些蓬勃发展的民间企业,跟他们一分钱的关系都没有,所以说造劣贩假,危害百姓,要求朝廷禁绝。”
朱翊钧感叹道,“所以说,屁股坐在哪里,就会说什么样的话。
朕看这些所谓名士大儒,为什么会被万历年以来的滚滚时代大潮远远抛下,就是因为他们一直以来,屁股坐得不正。
他们从来不会关心普通百姓,不会去感同身受民族苦难和人间疾苦。
他们只爱自己,只爱自己家族。
只要自己能够荣华富贵,自己家族能传嗣千秋百世,江山社稷算什么?神州陆沉算什么吗?改朝换代又算什么?”
朱翊钧的语气变得日渐严厉。
“国朝初立,太祖皇帝遍邀江南名士大儒,参与驱逐鞑虏、光复中国之神圣使命,而后又邀请他们参与建设大明,恢复民生大计。
这些名士大儒大部分傲然拒绝,还写诗撰文追忆前元朝廷恩德,以明心志。
什么‘元朝自世祖混一之后,天下治平者六、七十年,轻刑薄赋,兵革罕用;生者有养,死者有葬;行旅万里,宿泊如家,诚所谓盛也亦。’
甚至到现在,还有人在私印的小册子里暗戳戳地说,前元取民最轻!
暴元有什么恩德好追忆的?
《元典章》规定,蒙古人杀死汉人南人,只需杖刑五十七下,付给死者家属烧埋银子即可;反之殴死蒙古人,则要处以死刑,并断付正犯人家产,余人并征烧埋银。
至元三年(1337年)四月,前元颁布朝令,禁汉人、南人不得持寸铁
种种法规章程,暴元把汉人和南人视为猪狗,偏偏这些江南名士大儒还要追忆歌颂前朝恩德,不愿出山为大明和社稷出力,为何?”
众臣面面相觑。
他们只是知道有这些事,还真没研究为什么会这样。
“前元在中原和江南实行包税制,蒙古人规定每年某地征收多少赋税,然后把该地赋税包给中原地方豪强,以及江南世家。
足额缴纳后,豪强和世家向百姓再征收多少,蒙古人不管了。
于是这些豪强世家,横征暴敛,肆无忌惮。
他们荣华富贵,百姓们却真的猪狗不如。
不管他们向百姓征收了多少钱粮,蒙古人都只要他们缴纳前宋不到一半的赋税,于是他们感恩戴德,衷心歌颂。
太祖挥师北伐,在中原、山东、河北等地对抗王师的暴元主力,多是这些地方豪强的武装。
在江南,这些自诩高洁的世家名士们,洋洋得意地写诗作文,追忆暴元恩德!
什么‘赋税轻而衣食足,衣食足而歌咏作。元贞大德乾元象,宏文开,寰世广。’
真是恬不知耻!
朕当时读到这些文字时,忍不住想,世上怎么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后来从他们另一句文字里,看到了玄机。
‘生乎阀阅之门,奋乎熙洽之辰。’
他们这些民族的败类,因为出于阀阅之门,所以才会感叹,这段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危难时期,是他们的熙洽之辰!”
朱翊钧不客气地大声怒斥,会场为之一肃。
众人心里无不为之一凛,部分心眼转得快的人恍如大悟。
为什么皇上随员里,除了专司农业、经济建设和工业计划孺东公、潘凤梧和胡如恭,还有文明建设指导委主任凤磐公。
皇上这次南巡,不仅要主抓经济建设,还要抓文明建设。经济和文明两方面同时都要抓,都是都要硬。
现在借着机会,开始吹风了。
果然,朱翊钧接下来的话让更多的人心里有数。
“朕叫文明建设指导委,召集翰林院和国史馆,还有北京大学文学院的教授,整理国朝初年,中原助纣为虐的豪强世家,以及江南为虎作伥的名士世家。
把他们干的那些对抗王师的坏事,把他们追忆暴元恩德的诗词,一一整理,要搞成一个系列,在报纸上广为宣传,要让世人和子孙后代,看到这些人的丑态!
看清楚这些人名为道德君子、当世豪杰,实际上是一群自私自利,毫无民族气节的伪君子,真小人!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罪人!”
没错,这些人是朱翊钧打造中华民族,塑造民族意识,凝聚民族团结的反面教材和垫脚石。
朱翊钧继续说道:“中华民族承载着华夏文明,延绵五千年。期间有被打败,但从未灭亡。
他们一次又一次从废墟和血泊中重新站起来,就是因为他们中间前赴后继涌现出民族英雄。
蒙恬、卫青、霍去病、张骞、苏武、陈汤.班超、祖逖.李靖、李勣.郭子仪.宗泽、李纲、岳飞、韩世忠辛弃疾.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徐达、常遇春、于谦、胡宗宪”
朱翊钧说出一个又一个名字,“他们在中华民族危难存亡之际,挺身而出,舍身成仁,一次又一次挽救中华民族,挽救华夏文明为将倾之时。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应该被世人和子孙后代铭记。
有英雄,也有败类。这些为了私利出卖民族的人,应该被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永儆效尤!
凤磐公,这是你的职责,要抓紧。”
张四维马上高声应道:“臣遵旨!”
心里却十分得意。
王凤洲,你个老小子老实点,要不然老子把你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