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6章 来做客要带礼物
船队沿着运河继续南下。
山东巡抚王宗载,布政使陈大科等四位山东地方大员,恭送朱翊钧御驾到昭阳湖中间的省境。
国朝定制,这些地方大员,无旨意不得随意离开省境。
王宗载和陈大科等四位山东大员,带着随从弃船上岸,坐马车直奔滕县。
在那里坐上火车回济南,召开布政司、按察司和兵备司官吏大会,学习皇帝陛下在山东巡视时做的各项指示。
同时开始部署山东科技兴农的战略.
趁热打铁,山东赶紧想好整个战略方案,好跟内阁和少府监要项目要钱要支持。
皇上钦定的,你们好意思不支持吗?
南巡船队继续沿着运河南下。
运河过了昭阳湖,在沛县夏村分成两条。
东边的会通河过骆马湖,在邳州入黄河。
西边的运河过微山湖,在徐州北边的镇口闸入黄河。
巡视船队沿着西边的运河,直入徐州。
江苏巡抚杨令德和江苏布政使李鄂带着江苏按察使、布政司左右参议、按察副使等江苏大员奉诏在徐州码头恭迎圣驾。
江苏兵备使现在逆江赶赴武昌的路上,与他对调的湖北兵备使又还在路上。
有了有线电报,大明文武官吏的执行速度大大提高。
加上是朱翊钧的特别密诏和军令,执行起来那叫一个快。
杨令德和李鄂带着江苏文武大员,把朱翊钧一行人从码头迎到徐州火车站。
专列在这里等着。
朱翊钧一行人上了火车,把杨令德和李鄂也叫上了火车。
其余地方大员乘坐另外的火车,跟着一起南下。
朱翊钧专用车厢的办公区里,他与杨令德和李鄂对坐着。
“江苏的苏南地区朕不担心,担心的是苏北。而治理苏北最重要的在于淮河。
淮河不定,苏北不宁,皖北也不宁啊!”
朱翊钧不抽烟,也不爱喝酒,只是逢年过年喝点葡萄酒。
日常喜欢喝茶,不过喝什么茶就不一定。
六安瓜片,太湖碧螺春,福鼎白茶,信阳毛尖,峨眉雀舌,武夷大红袍.
还有最近用新发明的堆积发酵技术捣鼓出来的全发酵茶,祁门红茶和云南红茶,以及福建半发酵茶铁观音,他也都是来者不拒。
今天接见江苏大员,他就叫祁言泡太湖碧螺春。
这茶的名字还是他做皇太孙时赐下的。
朱翊钧端起一杯茶,轻轻地吹了几下,抿了几口,放下茶杯后继续说。
“朝廷耗时六年的黄河主道北归工程,去年冬季枯水期开始了一部分。近一半的水量被引入到三条北河道,同时也经受住今年冬春换季的凌汛。
潘师傅现在坐镇河南开封,十万军民工程人员严阵以待,等待即将开始的桃花汛。
后面还有伏汛和秋汛。
尤其是伏汛,洪水峰值高,破坏力强,来势凶猛,往年黄河决口基本上都是发生伏汛。根据气象局预报,今年应该是黄河伏汛的大年,正好对北河道是一次大考。
要是北河道经受住今年的伏汛和秋汛大考,冬季枯水期,潘师傅会把兰阳(兰考)到仪封的南河道水闸全部合上。
黄河水全部由兰阳的朱家寨,封丘的中滦镇,阳武的郭桥镇三处,分别汇入三条北河道,向东北方向流去。
届时,开封城,归德商丘、徐州乃至淮安,都不会再受黄河之苦,淮河也不会被黄河夺走入海口,十年十灾。”
杨令德和李鄂连忙说:“此举乃皇上高瞻远瞩,制定的利国益民之千秋大计,必定能一举成功,造福千万百姓,遗泽百世。”
朱翊钧摆了摆手,“朕只是替他们担起了最大的责任,具体的苦活累活还是潘师傅、朱尚书,以及万千河工们做的。
他们才是造福百姓,遗泽百世的大功臣。”
杨令德和李鄂心里却是另外一个想法。
皇上,要不是你一肩把最大的责任担了起来,这项重大工程没人敢去做。
勇于承担责任,这才是君上最大的职责。
换做此前的列宗皇帝,谁的肩膀都没有你这么硬啊!
大明有幸,社稷有幸,万民有幸!
早就得到朱翊钧嘱咐的祁言,拿出一张地图,在桌子上慢慢展开,四角用镇纸压住。
淮河流域舆图。
朱翊钧指着桌上的舆图,对对面的杨令德和李鄂继续说。
“黄河大治后,治理淮河的重任就落到你们的肩上。
朕翻阅过相关资料,淮河最大的问题就是水量年分布不均匀,六成以上的水量,全集中五到八月的汛期。
五月暴雨主要发生淮南山区;六月全流域均可发生暴雨;七月则较多地出现在西部伏牛山区、东北部沂蒙山区,同时受台风影响,东部入海海地区常出现台风暴雨,甚至还会出现海水倒灌河口的现象。
一直到八月份才逐渐消停。
当时朕看到这些资料,十分感慨。
苍天给了华夏一条黄河,一条淮河,给沿岸地区带来丰沛的用水,却没有给它俩笼上辔头,危害无穷。
都水寺淮河司根据实地勘察,以及多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反复研究已经制定初步的治理方案。”
朱翊钧双肘在桌面上一撑,双手合握。
“都水寺的初步方案,强调淮河治理要全盘考虑,采用全流域思维去治理,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初步方案分成‘蓄山水’和‘给出路’两大部分。
‘蓄山水’就是在中上游山区植树造林,修建塘堰水库,疏浚河道,让淮河水量在暴雨汛期,尽可能把洪水分散地留在中上游的各支流里。
这方面,孺东公在西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你们可以参详。
‘给出路’是进一步扩大淮沂沭泗干支流的排洪出路,疏浚河道,预留蓄洪区,修建多条入海河渠。使得洪水尽可能在下游分散开,或许尽快地排入海里,避免造成巨大的损失。
下游被黄河侵害上百年,河道淤泥堆塞,你们要花大力气疏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