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让数据说话
“臣朱善拜见陛下,问圣躬安。”
朱善一路快步走到武英殿。
来到门口时,仔细的整理了身上衣冠,立在这里小心等候。
片刻后,有宦官出来说皇帝召见。
朱善闻言,小心的走进武英殿内。
来到近前,对朱元璋躬身行礼,分外恭敬。
“不必多礼。”
朱元璋摆了摆手:“你的这封奏书咱看了,确实有道理,言之有物。”
听到朱元璋的话,朱善心中顿时为之大喜。
心中最后的一些忐忑,也随之不见。
事情真的如同自己,所想的那般。
皇帝对于自己的这等奏书,确实很认可。
这下子好了!
自己的政绩有了。
只从奏章被皇帝看到之后,立刻单独召自己前来奏对上来看,就已经说明了很多的问题。
接下来的一年,自己不用太慌了。
“但咱觉得,你在不少事情上认识还不够,有失偏颇。”
正在心中为之欢喜的朱善,闻听朱元璋的话,忍不住一愣。
什么情况?
怎么还有转折?
皇帝看了自己奏章之后,这般快的就差人把自己给召来,竟然不是对自己的奏章大为认同,反而是觉得自己的奏章不行?
心中为之惊疑的同时,也升起了诸多的不服气。
自己的这封奏章,深思熟虑,考虑到了各种情况。
岂能因为皇帝的三言两语,就把自己的这些努力给否决了?
“陛下,臣才疏学浅,见识也短。
在不少事情上,确实考虑不到位。
还请陛下您不吝赐教。”
他态度很是诚恳,言语说的也很谦卑。
但是读出来的意思,却是分外不服。
他觉得皇帝在这件事情上很不对,想要和皇帝就这件事儿,好好的理论一番。
朱元璋就知道,会是这么个情况。
这也是他要把朱善,给喊过来的原因。
“朱卿奏章中说,表亲之间可以相互成亲,说他们是同辈,从伦理纲常这方面来论,能说的过去。
表亲之间成亲,不会乱了纲常。
这点儿咱是认同的。
他们之间成亲,确实不会乱了辈分,乱了纲常。”
听了朱元璋这话,朱善有些奇怪。
皇帝既然认同自己的这个论点,那为什么还觉得自己的这个提议不行?
又如何能反驳得了自己?
承认了自己的这个论点,那就等于说是,自己立于了不败之地。
他有些懵,同时也很是好奇,皇帝在承认了自己这一点后,又该用什么样的理由,来反驳自己这个考虑有失妥当。
莫非是觉得,在这婚姻律法颁布之后,民间已经成亲的表亲,因为仇人的上告,而被官府处罚,从而造成很大的影响是假的?
如果从这方面来反驳,那皇帝这话,就越发的站不住脚。
他朱善并不是一直就在翰林院任职。
是在今年年初之时,方才从地方上,考进了翰林院之中。
之前有多年的地方为官经验。
对于这些,了解的很清楚。
非是无的放矢。
皇帝在这上面来否定自己,自己可就有东西和皇帝说了。
“朱卿所言,新的婚姻法律颁布实行之后,在此之前所进行成亲的表亲之间。
有不少是民不告,官不究,生活没什么影响。
但也有不少因为有一些仇家,被仇人给告到了官府,从而受到处罚。
并因此对于他们正常的生活,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这点儿咱也相信。
也觉得你说的对。
朱卿有治理地方的经验,而咱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是皇帝。
咱也是活在最底层,一步步走上来的。
对于下面,是一个什么状况很清楚。
确确实实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话一出口,顿时令的原本已经卯足了劲儿,要在这件事情上和皇帝,进行好好一番理论,证明自己所说没错,是皇帝错了的朱善,一下子就懵掉了。
提起来的一口气,瞬间就憋在了喉咙里。
不上不下的,特别难受。
心里面也变得越发的懵,无尽的茫然浮现在心头。
不对劲,太不对劲了!
皇帝怎么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把自己奏章上的这两点都给承认了,觉得自己没有说错。
那既然如此,为什么皇帝还要说自己的这些论断有失偏颇?
他不认同?
这是朱善,从来没有想过的一个结果。
“这事儿,朱卿从伦理纲常上面来论没有错。
从新的婚姻法颁布之后,所出现的这些不利影响上面来说,也同样没有错。
这都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但是,有些方面,朱卿没有考虑到。
朱卿饱学之士,那咱便问一问朱卿,我华夏为什么会出现姓氏?”
“自然是为了区分自己人,和外人。
只要一看,是同一个姓氏,便能够追根溯源,找到相应的出处,以及和自己关系相近的人。
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便是婚姻。
可以让人不违背伦理纲常,所谓同姓不婚,便是如此。”
朱元璋问的这个问题很简单,朱善是信手拈来。
对于他而言,这不是一个什么难以回答的问题。
姓氏的出现,有着诸多原因。
也有着诸多的好处。
同姓不婚,只是其中的一项。
不过朱善知道,这个时候和皇帝所谈论的便是婚姻的事儿,所以便着重讲了这些。
“即朱卿知道,是为了避免亲近之人相互成亲,又有同姓不婚这么一个约定成俗的规矩在。
那这有些事儿,就比较好说了。
朱卿说的,这个表亲之间相互成亲,就存在不合理之处。”
“陛下,同姓不婚,是更早之前的一个说法。
各个姓氏的人少,同姓之间,基本上都是自家人。
同姓成亲,确实容易出现有违伦理纲常的事。
但有句话叫,做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出了五服,基本上并没有什么亲戚关系了。
到了现如今,各个姓氏之间人都很多了。
尤其是张王李赵这些大姓,可以说,全国各地都有。
同姓之间成亲的不在少数。
而且臣所赞成的,是表亲之间成亲。
表亲之间也不是同姓,他们之间成亲,只会亲上加亲。”
朱元璋点了点头道:“那朱卿知道为什么,不支持同姓成亲吗?”
朱善闻言微愣了一下,这事不自己不是已经回答过了?
“是为了不乱纲常。”
朱元璋摇了摇头道:“这是其一。
更为重要的,是血缘相近的人之间成亲,生下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大问题。
会有先天缺陷。
比如智力上面,远远低于常人。
比如会有一些身体残疾,再或者是什么隐性的病,容易夭折。
表亲之间,从伦理上来论,确实问题不大。
同姓不婚,在表亲上也基本不存在。
毕竟表亲之间,大多不是同一个姓
可是,他们血缘关系很近。
表哥和表妹之间,他们的爹娘是亲兄妹。
一母同胞。
他们体内流着相同的血。
作为他们生下的孩子,表亲之间,也有一半的血是相同的。
不违背伦理纲常,也不是同姓,但是他们的关系却比很多的同姓之间更近。
从血缘上来讲,表亲之间,和堂兄妹之间没什么区别。
血缘关系越近,生的孩子出问题几率也就越大。
这么一个问题,我等先祖早便已经发现。
所以便会有姓氏之区分,又有同姓不婚的说法。
亦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说法。
毕竟五代人下来,通过和别的不同姓氏、没有血缘关系之人的成亲,彼此之间的血脉,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这个时候就算是同姓之人成亲,乃至于是同宗同族之人成亲。
生出孩子,出现问题的可能性都不大。
这就是咱说,朱卿在这个事上有失偏颇的原因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