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天策上将,暗中风云(二合一求月票)
历史果然仍是发生了变化,李世民饶恕了单雄信。
这也能够说明李世民的变化。
他原本的性格便是十分的听劝,如今在拥有了更为坚定的目标之后,这种性格同样也是被无限的放大。
对于李世民的宽容,单雄信极为的感动。
其实正如顾泉所说一般。
单雄信死战也只是为了一个“忠”而已,如今就连王世充都已经投降了,他便更加无需再多想什么了。
作为王世充麾下的大将军,他在军中还是十分有威望的。
在他的帮助以及顾氏的影响之下。
对于洛阳守军的吸纳同样也是十分的顺利。
而李世民接下来的目标,自是要调转兵锋,重归唐土,来解决当下的四方诸侯!
局势彻底大变。
随着这个消息逐渐传开,这对整个天下亦是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影响。
——四海沸腾!
这个结果对于四方诸侯而言,绝对可称之为晴天霹雳!
窦建德被生擒?
王世充投降?
又有谁敢相信这一切?
唐军的实力确实很强,尤其是得陇西之地之后,面对如今的唐军四方诸侯根本就无人敢有必胜之心。
可这可是联兵啊!
就这样败了?
甚至就连两个皇帝都被李世民生擒了?
就连李渊在乍一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人都愣住了。
随之而来的便是狂喜。
这一仗的意义实在是太大了,他甚至都已经看到了天下共主的位置就摆在他面前了!
朝中的大臣们自然也是无比兴奋。
他们赌赢了!
只要李唐能够彻底扫平天下,那么他们的功劳都将成为家族最为核心的底蕴!
而与他们完全相反,对于四方诸侯而言,哪怕他们心中再怎么不甘心,再怎么不愿意接受现实,如今的局势都不得不逼着他们做出选择。
面对已经开始回援的唐军,他们就根本没有任何能赢的机会!
那可是数十万大军啊!
李世民如今已经完全吸纳王世充与窦建德的兵力,这是他们不可能承受得住的兵力。
其实对于他们所有人而言,现在对付李唐才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因为李唐还没有机会完全吸收一切。
若是他们能够齐心的话,或许还是会有那么一线生机的。
但人这类生物就是如此。
与其是选择去相信那些不一定靠谱的诸侯,与他们进行联合反唐,去夺那一线生机,四方诸侯们更愿意选择留偏安一隅,纵是最后唐军攻来,也不枉享受到的荣华富贵。
这就是人性。
宛若流水一般的大军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李渊自然不会选择追击。
虽然就此时看起来战机已至,但在真正的精锐还未曾赶回之前,此举亦是会冒着极大的风险。
最关键的是,现在对于李渊而言。
他只需要等到李世民赶回来,届时无论是选择先稳固洛阳、河北之地也好,亦或是乘胜追击也罢,都无伤大雅。
李渊又何须冒险?
整个天下的局势可谓是在短短时间之内便发生了巨变。
虎牢一役,恰似上苍执雷霆之笔,彻底做实了一系列关于“天命在李”的谶言。
此次之外百姓们就想不到别的原因了。
若无天命——岂会得顾氏所助?
若无天命——又岂会以这点兵力平定二帝?
各种谣言相继而起。
随着虎牢关一役的消息越传越远,虽然李唐还未曾一统天下,但却已经完全有了大一统王朝的感觉。
尤其是李世民与顾泉两人的声望更是水涨船高。
甚至都已经有了不知道多少的百姓将他们二人称之为“光武皇帝刘秀”与“忠武侯顾啸”的转世了。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李世民终是率军赶回了长安。
李渊给了李世民举行了规格极高的欢迎仪式,甚至就连他自己都亲自去了城外,迎接大获全胜的李世民等人。
此战的功劳太大了。
这一战,甚至都已经有了一战而定天下的感觉。
甚至就连群臣都不得不承认李世民的功劳。
接下来的天下,又有谁能挡得住李唐?
这种功劳亘古罕见。
又岂会在反对李渊的这个举动?
而且李渊此举也是在向一众的将士展现着自己的英明。
长安城下。
声声鼓乐之音奏响,在群臣与长安百姓的见证之下,李世民策马刚至长安城前,便连忙下马前去拜见李渊。
“儿臣叩见父皇。”
李世民甚至还要行大礼。
不过李渊却直接将他拦了下来,大笑着道:“我儿此战居功甚伟,乃我大唐功臣,不必如此。”
说着,他看向了李世民身后的众将,脸上笑容更甚,“众将士亦然!”
——举国同庆。
伴随着无数百姓的目光。
李渊拉着李世民的手,带着群臣与众将士缓缓朝着城中而去。
或许真的是因为太过于激动。
在李渊的拉着之下,李世民所处的位置甚至都已经超过了太子李建成,这让后者的表情突然就有些不自然了起来,包括他的一些心腹。
不过这一切都在这举国欢庆的气氛之下被冲散。
庆功宴如期而至。
李渊的不凡之处在这种时候就体现了出来,虽然有不少将领都是在这一战之后才投降了李世民。
但李渊在听到他们的本事之后。
亦是给予了赏赐,甚至还让他们来参加了庆功宴。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收揽人心的手段。
古人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别说如今李渊这种不计前嫌的态度了。
光凭着这一点,便已经让这些人开始感念起了李渊的圣德。
而就在庆功宴开始之前,李世民也是将窦建德与王世充二人给带了过来。
如今的他们已经完全没有了半点的意气风发。
相比于昔日身穿龙袍意图纵横天下的样子,如今的二人看上去竟是有些狼狈。
“父皇,此二贼当由父皇亲自处置。”
李世民亦是缓缓起身,走到了二人身前,朝着李渊拱手说道。
——殿内气氛陡然一变。
李渊扫视在场众人,缓缓开口:“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臣谏当诛二贼。”
裴寂立刻起身,走到殿中朝着李渊拱手说道,“若不然——”
“天下人心难安,恐会滋生乱敏。”
他们这些人自是不想留下任何的风险。
虽然王世充窦建德二人已成俘虏,但毕竟再怎么样这两个人昔日都是称霸一方的帝王,在地方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臣附议!”
“臣附议!”
“.”
众臣相继起身。
这可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整个朝堂上下皆是无比的统一。
李渊微微点了点头,旋即又看向了李世民,开口问道:“二郎啊,你意下如何?”
“父皇。”
李世民再次拱了拱手,沉默了一下后这才接着道:“儿以为,父皇若是能宽恕二人,或会让天下人知父皇之宽仁,更能让天下人心向我大唐。”
他其实早就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甚至还和顾泉谈过。
李世民原本的想法是放了王世充宰了窦建德。
借王世充立仁;
借窦建德立威;
其实此举同样也是出自各种考虑,王世充为人贪婪,他这种人李世民十分是完全看不上的。
而窦建德则不同,虽然窦建德一直在征召兵马。
但他为人简谱,一直严整军纪,对于顾氏的态度也十分尊崇。
种种举动都让他在河北有了不小的根基。
这种人杀了自是最为合适的。
但顾泉却还是劝住了他,建议他应当借此宣誓李唐仁义之心,来告诉天下人李唐与杨隋的不同。
至于窦建德在河北的根基——
只要顾氏还在,那这一切便不是什么问题。
李世民也曾细细考虑过这个问题,最后也终是确定了答案。
他现在其实已经有了昔年顾琛的那般无敌之心。
那就是被他打败之敌,从此之中便不会在被他当做对手。
这并不是自傲。
而是一个人对于自己才能的绝对自信。
话音刚落,顾泉这时也是立刻站了起来,朝着李渊拱了拱手道:“陛下,末将附秦王之议!”
其实顾泉也并不是只想着救窦建德一命。
最主要的还是想要让天下快速一统。
就如同昔年的顾易想法一般,唯有快速打造盛世,才能让顾氏的声望继续再天下人的心中扩散。
他不想在生出什么意外,来影响天下一统的进度。
随着两人相继开口,整个大唐的大半武将都是相继起身附议。
声声喊声回档在整个殿内。
看着这一幕,不少人的表情都变了。
——包括太子李建成。
李世民的声望太高了,高到他不得不敏感起来。
还是那句话,任何人的心态都会随着环境与位置的不同而渐渐发生改变。
昔年的他们还只是兄弟,整个李氏也随时都在面对着亡族的危机。
当时的他能想着让李世民多多保重。
但现在,他似乎已经做不到了。
李渊的表情亦是有些复杂,看着眼前的两人,他沉默了良久旋即这才微微点了点头。
“我儿说的不错。”
“朕,准了。”
或是气氛实在过于诡异。
李渊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无数人表情大变。
支持处死两人的多是支持李建成的,而那些武将都在支持李世民。
而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李渊竟然应允了李世民的提议,虽然他们都不确定李渊这到底有没有深意,但仍是不由得会让人多想。
“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
“传朕旨意。”
“将此二贼流放至蜀地。”
李渊表情丝毫不变,在这愈发诡异的气氛之中为两人做出了最后的宣判。
王世充是真的怕到了极点。
在听到这话时,只感如释重负,整个人几乎瞬间便跪了下去,感恩着李渊的恩德。
而窦建德则不然。
他的表情极为复杂,似乎是因为习惯了这死亡所带来的威胁,此刻的他竟只感觉无比的坦然。
他想起了很多事。
想起了这些年来多次前往巨鹿,到了最后甚至是当面质问顾煜为何不能助他。
毕竟在他眼中,他并不觉着自己比谁差在哪里。
只要他能够一统天下,完全可以如昔年的刘备刘禅等人一般,给与顾氏最绝对的信任。
但顾煜当初却只是跟他说了句:“他并不是这种人。”
当如的他还完全不明白。
但如今,窦建德似乎已经有些明白了。
他确实已经变了太多。
似乎从顾氏第一次拒绝他的时候起,哪怕顾氏当时还没有帮助李唐,他对顾氏便已经有了敌意,只不过是因为局势一直在压制着这股敌意。
但只要天下一统,待局势稳定。
他恐怕第一个要控制的便是顾氏。
唯有那股争霸之心彻底熄灭之后,窦建德才渐渐看清了自己。
但他仍是有些不懂。
难不成这李唐的皇帝就不会变吗?
“顾公,那便且让我看看你所想要的盛世吧。”
伴随着一股股思绪不断闪过,他在心中喃喃道了一句,旋即也是朝着李渊跪了下去。
此事被彻底敲定。
但哪怕是让侍卫再次带走了两人,整个殿内的气氛却也不复当初。
李渊并未去管殿内异样的气氛。
待侍卫将两人拉走,旋即他便高高举起了金樽,大笑着道:“诸位,与朕共饮此樽!”
虽然不少人心中皆是心绪复杂,但欢声笑语亦是重新出现在了这庆功宴上。
一众武将自然是最高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