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奉:“你说得对,尽可能把此事嫁祸给苏联。”
自己倒是不怕东窗事发,被发现了又能怎样,日军中将,少将他都不知道杀了多少个,目前败在自己手上的日军成建制师团,已经多达六七个,日本人早就恨他恨他牙根痒痒了。
正所谓虱子多了不怕咬。
但别人可就不一定了。
尤其是敌占区的百姓们。
日本从民族到政权,上下都透露着一股疯狂,一旦将矛头指向了联省守备军,虽然对付不了自己,但很有可能将怒火转嫁给普通百姓。
组织黄河掘堤的初衷就是为了使百姓免于水患的迫害,保护身家性命,可不能因为此事,又将百姓推到了水深火热之中。
那就本末倒置了。
赵方远点点头:“明白,我这就去安排!”
日苏关系一直紧张,外加苏联是共产国际“老大哥”的缘故,这件事操作起来并不困难。
——————————
傍晚。
王奉终于收到了第47军方面的回复。
结果并没有超出他的预料。
第47军全体官兵同意并入联省守备军之中,目前李家钰正在收整部队,准备接受改编。
指挥所内。
王奉坐在椅子上,心中暗暗思索。
赵方远端来一杯热茶,似乎察觉到了异常:“长官,您是有什么心事吗?”
王奉回过神:“方远,等处理完日共的事,我就要去重庆了。”
赵方远:“您的意思是重庆政府可能会对您.”
王奉摇摇头:“那倒不会,我又不是孤身一人前往,有张虎和一纵同行,先不说常凯申敢不敢动这个心思,就算真有异心,也得掂量掂量!”
“等我走之后,部队之事暂时交由你和宋文杰处理,你们二人要通力合作,为之后的会战做准备。”
赵方远有些不舍:“长官,后方之事有宋文杰一人便可,重庆之行,还是我陪您一起去吧!”
王奉摆了摆手:“我在长治还有别的计划,此事事关重大,由宋文杰一人来执行,我放心不下,你留下来帮助他。”
赵方远疑惑的问:“长官,是什么事?”
王奉看了眼窗外:“方远,你知道为什么我们国家始终得不到大规模的发展吗?”
“这”赵方远皱眉,“是因为列强欺压内部统治腐败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王奉:“都不对,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要归结于内部,官僚的原因或许存在,但想要根治,不能只把眼光局限在官僚上。”
“我接手长治后,和黄绍竑联手,进行了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行政官僚彻底换了一批,制度体系也进行了修补,目前看上去很有成效,但始终达不到我心里的预期。”
赵方远心中的疑惑更甚。
“长官,目前长治已经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重工业基地,或许我们只需要再过一段时间.”
王奉摇摇头,并没有多说什么。
赵方远没见过真正的繁华,自然会对现状十分满意。
他所谓的繁华,并不是经济上的繁华,而是制度,文化,乃至人民思想的繁华。
王奉也不卖官司,直截了当的说:“满清灭亡了27年,亦或者说封建王朝灭亡了27年,但目前我们国家的底层老百姓的思想,还是没有得到转变。”
“民族的劣根性还在,根本无法真正的组织起来,他们劳动的原因,也不过是为了最基础的待遇,就像参军一样,你还记得最开始,日本打过了平津,城里的部分先进分子已经喊起了救亡图存的口号,但最广大的农村百姓,还不知道日本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们参军的初衷,也不过是为了填报肚子。”
赵方远点点头。
好像确实是这样的。
王奉转过身:“你听说过鲁迅吗?”
“周树人。”
赵方远皱眉想了想:“好像听说过应该是个文学家。”
王奉:“你没事的时候可以去集市上买几本他的书看看,兴许就能明白不少。”
“继续说回刚才的话题,百姓只注重最基础的待遇,缺乏长远的目标规划,得过且过,只注重现在而不去放眼未来,生存逻辑固化,这是最大的问题!”
“受制于封建残存思想,他们习惯给自己找一个“主人”.只有彻底改变这种民族性,国家才有快速发展的可能。”
赵方远:“长官,你需要我做什么?”
王奉:“经济是一切的基础,你也看到了,我走之后,合作开发盐池的事情必须尽快落实下去,我们要赚够充足的军费,还有濮阳和菏泽,一定要尽快开发起来,可以适当多匀出一部分生产力到民用工业上。”
“剩下的就是思想,教育是根基,我们不能只办大学,基础教育必须要跟上,还有基层,我已经和黄绍竑打好招呼了,我们的行政体系,不能只停留在城市,必须要渗透到基层农村去.”
“这些事光靠宋文杰一人肯定忙不过来,你留下来帮他,至于重庆一事,我自有把握,常凯申非但不能动我,恐怕还得好好供着我。”
“等到时候武汉战端一开,他自会把我重新调到前线。”
赵方远敬了个礼:“是!”
“后方诸事,还请长官放心!”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