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刘表敢不敢信任,而是广大的荆楚士人敢不敢信任的问题。他们不肯信任,全面合作,组织军队、粮食全面与南阳抗争,这会严重妨碍吕布的休养、恢复。
拿不到荆楚的粮食,那么南阳这么多的流民军就无法平息情绪。
为了一口吃的,军民联合起来,也能裹挟着吕布、朝廷对刘表、荆楚发动全面战争。
搅乱的南阳,吕布还能一点点恢复。
若真是将荆楚打烂,那吕布大概率会失去对各部的强力控制,形成类似如今刘表与张羡、黄祖的关系。
最为致命的是目前的外交关系,长沙郡守张羡、交州牧张津可都是南阳人;零陵郡守韩嵩,也是南阳人。
魏越陈述完出行见闻后,询问心中疑惑:“兄长,南阳韩暨、邓展等人为何生变?难道是兄长走漏了消息?”
“非我之过。”
吕布略懊悔:“也是我一时大意,疏于防范。如今看来,是荀彧、邯郸淳等人早有预谋。他们提前制备、伪造军书,许都生变时,韩暨这些人只是推到了前面。荀彧这些人假死伪遁,今后活着也与死了没区别。”
“竟然提前伪造了军书?”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魏越瞪大眼睛,可又觉得很合理,也就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很多不明所以的军队参与政变。
只要程序合法,军队参与政变,这在魏越看来也是正常的事情。
甚至程序合法的情况下,军队会故意忽视其中的一些不合理的小细节。
乱世的乱,就体现在这里,因为遵守秩序的人,很难能拿到好处。
违背秩序,才能逆流而进。
近的如高顺,就是很守规矩,所以一直充任吕布手里的救火队长。
辛苦工作没少干,可就是很难升官、重用。
再比如太原、上党的大姓,也不是他们守秩序,而是面对奉天子、督王师而来的赵基,这些人只能守规矩,结果就是被赵基生吞活剥了。
反例子就是赵基,赵基崛起的道路,每一步都是逆势,时刻都在破坏原有的既定秩序。
谁不羡慕赵基?
兵变的机会摆在面前,正规调兵文书也摆在面前,你动不动手?
被约束在军营里的军队,是没有资格参与谈判的,只能事后分些汤汤水水。
唯有军队武装后出现在街道上,才有资格瓜分遗产,优先选择。
吕布最大的问题也在这里,魏越不在的时候,他甚至不敢进行大规模的分兵行动。
好在魏越回来了,现在就看刘表、荆楚士人怎么选了。
如果不给粮食,那吕布只能打。
这不是吕布一个人的选择,而是南阳数十万饥饿军民的共同选择。
就算不能全取荆楚,也不能冲垮荆楚旧族,但也能拉着刘表一起完蛋!
赵基也有类似的顾虑,赵彦不从雒都撤离,赵基就不敢离开晋阳。
当赵云、许褚护卫着赵彦抵达晋阳时,赵基才正式出兵。
各方势力内部都有野心份子,不一定是勾结外敌。
而是这种人遇到割据的机会,很难忍住不动手。
有的人能忍住,可人生在世,谁都有亲戚朋友跟心腹爪牙。
左右人强迫你干的时候,你不干,事后也可能会遭到株连、影响。
就比如说贾诩,贾诩的乡党们开始搞事,贾诩自己也不会束手待毙。
贾诩不是杀乡党以表自清的人,也不是把选择权、审判权交给别人的人。
他是有多少主动权就抓多少主动权的人,宁肯先反了再谈判投降,也不可能自缚手脚等待命运的裁决。
所以当赵彦返回并坐镇晋阳时,很多人都能安心做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