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清妖 > 第66章 长缨在手,缚住苍龙

第66章 长缨在手,缚住苍龙

他们不敢劝,也不必劝,只管在接下来等着瞻仰皇帝的文采,暗中看笑话好了…………

金殿之内,朱元璋坐在桌案之前,诸多记忆涌上心头。

上辈子自己就嫌弃儒生,太过于会用春秋笔法。

对自己的经历,粉饰的太多。

自己明明就是一个穷苦出身的人,非要给自己整出一些天降异象什么的出来。

还把自己的过往,进行了很多美饰,弄得好像自己多光鲜,就像是天生就该当皇帝,很多事都很容易一样。

所以,在洪武十一年让吴良扩建改造皇陵后,亲自撰写了碑文,代替原来由宋濂写的碑文。

在现代时,那碑还立于皇陵之前,成为了后世人认识自己的一大准确资料。

因为这碑文,乃是自己亲手撰写,所以在后来,被人称之为《御制皇陵碑》。

碑文的内容在心间流淌而过,朱元璋提笔书写,一笔一划的楷书,落在纸上——

孝子皇帝元璋谨述:洪武八年春正月,带诸子祭拜皇陵,但见苍颜皓首,忽思往日之艰辛。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

况皇陵碑记皆儒臣粉餙之文,恐不足为后世子孙戒,特述艰难、明昌运,俾世代见之。

其辞曰:

昔我父皇,寓居是方,农业艰辛,朝夕旁徨,俄尔天灾流行,眷属罹殃:皇考终於六十有四,皇妣五十有九而亡,孟兄先死,合家守丧。

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既不与地,邻里惆怅。

忽伊兄之慷慨,惠此黄壤,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既葬之后,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计不张,孟嫂携幼,东归故乡。

值天无雨,遗蝗腾翔,里人缺食,草木为粮。

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

兄云去此,各度凶荒。

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异路,哀恸遥苍。

汪氏老母,为我筹量,遣子相送,备醴馨香,空门礼佛,出入僧房……

横平竖直的楷书,恭恭敬敬的一个接着一个的落在纸上,往事随着文字一一浮现。

思及亲人,与往昔的苦难岁月,朱元璋思绪翻涌,禁不住红了眼眶……

中途朱元璋数次放下笔,以袖擦拭眼泪。

最终方才完成。

朱标,朱棡,朱棣几人前来观看,很快也各自落泪。

父皇的苦难经历,他们早就听父皇讲述过,可此时看到父皇将这些书写出来,还是禁不住为父皇而难受。

更觉父皇创业之艰辛……

朱元璋知道,自己想要通过这些,让后世子孙,牢记自己这个当祖宗的开国皇帝生活之不易,创业之艰辛,让他们励精图治,发奋图强的想法失败了。

后世当皇帝的奇葩子孙太多了!

斗蛐蛐的,被文臣忽悠成傻子给文臣当孝子的,求仙问道的,吃春药把自己吃死的,几十年不朝,彻底摆烂的……

如今,他已经不指望这碑文,能对后世子孙起到什么教育意义了。

能留存到后世,让后人知道一个没有被神话过的自己,也算是很不错了。

如此想着,看到了太子朱标几个人的反应,朱元璋脸上倒是露出了一抹笑容。

不提太过于久远的事,眼前效果倒是挺不错的……

碑文交给数个高手匠人抓紧时间制作。

两天之后,举行仪式将之立于皇陵神道南端西侧,在其东侧十几丈的地方为无字碑。

那些在此之前,很多心中嘲笑朱元璋不自量力,等着看朱元璋笑话的文臣。

在见到了碑文后,很多都收起了这个心思。

论起文笔,论起用典等诸多方面,皇帝的这碑文确实比不上宋濂,但却胜在一片真情。

唯一让人为之担忧的是,皇帝将其卑微出身,贫寒经历全都如此直白的写出来,今后怕不是要被世人所轻视……

……

两天之后,船队浩浩荡荡离开了临淮,朝着应天而去。

洪武皇帝结束了这次的中都之行。

坐在船舱内的朱元璋,一个人独处时显得愁眉苦脸。

不是觉得这次中都城的事情,处理的不够好,留下了什么遗憾。

而是在想,回宫之后该如何面对自己妹子。

自己之前为了说服妹子,让她同意让老二老三老四几个家伙去中都城当卧底。

可是向妹子保证了,绝对不会让几个臭小子出危险。

结果,一直到现在,几个家伙手上脸上的干裂口子等痕迹,都还没有彻底消失。

这让老朱一时间心中有些忐忑。

如此想了一阵儿,朱元璋的愁眉苦脸消失不见。

被自信所取代。

自己不必自己吓自己,妹子是深明大义的人,绝对不会因为这些,就把自己怎么样。

再说,这几个臭小子,不都囫囵着回来了吗?

妹子肯定不会怪自己的!

(本章完)

推荐阅读: 最强狂暴升级 巡阴人 少女前线狂想曲 纵横天下 家有表姐太傲娇 天将夜 邪皇诱宠:毒医世子妃 独步惊华:绝世倾城妃 重生之权妃倾天下 邪王又被踹下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