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归义非唐 > 第425章 兵祸天灾(万字大章)

第425章 兵祸天灾(万字大章)

第425章 兵祸天灾(万字大章)

“你说什么?!”

六月十二日,坐在制胜关牙门内的郑畋没想到,他没等来秋雨,反而等来了原州的惨败。

此刻的他脸色难看,左首与右首位的杨公庆与王式也纷纷站了起来。

站在堂内的神策军都将连忙开口道:“今日清晨,叛军举众攻往那城,杨副使得知消息,认为叛军已然攻破平高,当即率军撤离百泉,撤往东边的临泾县。”

“眼下叛军已经攻占平高、那城、百泉县,并分兵五千进攻泾州临泾县,举兵数万南下进攻平凉。”

“杨监军派出快马,询问郑相是坚守还是撤军?”

都将话音落下,郑畋摇晃身体,忍不住扶额。

平高县可是他征调泾原镇十余万百姓,赶在刘继隆南下与高骈交锋时加紧修建出来的坚城。

如今这座城池丢失也就罢了,那城和百泉县也被占据,只剩下平凉县和制胜关了。

想到这里,郑畋看向王式,王式也知道他的意思,沉吟片刻后才道:

“让杨监军撤兵制胜关吧,平凉县虽然也坚固,但粮草不足,兵员太少,无法坚守太久。”

“为今之计,还是坚守制胜关,依靠制胜关来破敌。”

“雨季应该快来了,那平高城能挡住叛军近半个月,制胜关最少能依靠雨季挡住叛军两个月。”

王式这话说的不错,可郑畋却眉头紧锁:“话虽如此,可这天气着实不像要下雨的模样。”

“这……”王式停顿片刻,而后看向杨公庆:

“劳请杨副使询问司天台,今年的雨季究竟何时到来。”

“某已经派人问过了。”杨公庆脸色不算好看,踌躇道:

“司天台的官员观测天象,说雨季最迟在六月末就开始,而今距离雨季还有大半个月。”

“倘若叛军趁此时机强攻制胜关,那制胜关恐怕……”

杨公庆没敢继续往下说,但王式却摇头道:“我等关注雨季,刘继隆自然也会关注。”

“制胜关易守难攻,刘继隆除非有把握赶在雨季前攻下制胜关,不然他绝不会孤注一掷的攻打制胜关。”

“若是不出某所预料,刘继隆恐怕会主攻泾州和宁州、庆州,图谋‘彭原’。”

所谓‘原’,其本意为关陇地区黄土高原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高地。

这种高地四边陡,顶上平,虽然表面平坦、土层深厚,适合农耕,但由于气候、降水等问题,原地常常缺水。

不过原地虽然缺水,但原地四周却不乏河流,所以通过肩挑手扛,亦或者打出土井等手段解决水的问题后,原地所产出的粮食,素来高产。

关陇地区有许许多多的原地,例如后世较为出名的五丈原、白鹿原,便是关陇诸多原地的一块。

在关陇原地中,‘彭原’即后世的董志原,是黄土高原地区中最大的一块原地,素有“八百里秦川,不如彭原边”之说。

庆州与宁州、泾州将彭原一分为三,精华在宁州,庆州和泾州则是分了个边角料。

饶是如此,三个州也因此养活了八九万户百姓,开元年间更是养活了五十余万口百姓。

可以说,近半个关内道的人口,都生活在这个三个州上。

剩下的人口,不是生活在鄜、坊二州的洛川塬,就是生活在陇州所处的周原。

刘继隆想要攻打制胜关不容易,可若是他调转兵锋去攻打泾州、庆州和宁州,再转道进攻长安,这却并非不可能。

想到这里,王式对郑畋提醒道:“眼下,理应提醒陛下,从长安抽调神武军和神策军,前往邠州严防死守。”

“好!”郑畋不假思索的应下,当着二人的面写下奏表,派快马送往了长安。

见他做完这一切后,王式才继续说道:“邠宁镇和泾州等处,应该还有一万五千左右兵马驻守。”

“如今杨副使撤往了临泾县,但只要刘继隆南下攻取了平凉、潘原、安定等县,再见到制胜关情况,必然会转攻庆、宁二州。”

“届时,杨副使必然会遭受叛军猛攻。”

“泾原等镇的城墙虽然坚固,可终究是夯土城墙,与其将兵力浪费各州县,不如令杨副使率兵坚壁清野,将庆州和宁州人口强行迁徙到南边的邠州!”

“什么?!”听到王式的话,郑畋忍不住道:“两州三十余万口百姓,若是尽数迁徙至邠州,这些百姓要如何活下去?”

王式闻言,脸色黯然道:“某如何不清楚,只是将他们留下,必然助力叛军。”

“届时叛军不管是继续耕种收税,亦或者强征他们为民夫,他们都将成为叛军助力。”

“可若是迁徙离去这三十几万口百姓,哪怕不能迁徙离去,也留不下太多人口。”

“叛军远道而来,若是没有足够的民夫,绝对无法走邠宁官道攻入关中,只有强攻制胜关或秦岭诸关这两条路。”

王式的话,如钉子般钉在郑畋心上。

他自然不愿意为难百姓,可局面摆在这里,他不得不好好考虑。

见他动摇,王宁则是看向杨公庆作揖道:

“刘继隆已经获得了原州和泾州的不少人口,但数量并不多,他主要依靠的还是秦州和朔方等处的民夫。”

“叛军的粮草从秦州、朔方开始起运,但主要还是秦州,而秦州腹地至制胜关足有二百里,绕道邠宁至长安足有七百里。”

“眼下的军情之中叛军阵上的民夫数量不下五万,而叛军数量亦在四五万之数,后方秦州应该还有二三万民夫在维持转运。”

“十二万军民及不少于十万的乘马、军马和挽马,每日消耗的粮食草束不下四千石,光民夫消耗便不少于两千石。”

“若是要转运,从秦州到制胜关至少需要五日,光路上消耗便有一万石,往返最少二万石,起运二十万石,能运抵的粮草在十八万石左右。”

“这十八万石粮草豆料,顶多够前线这四五万叛军人马打三个月。”

“若是叛军绕过制胜关,那随着叛军距离秦州越来越远,路上消耗也逐渐增多。”

“若是叛军往邠宁攻去,沿途四百里都无法获取粮草和民夫。”

“加上道路崎岖,叛军自秦州起运二十万石粮草,能运抵邠州的粮食不足十万石,不足叛军人马两月之用。”

“可若是叛军沿途能收获粮草或民夫,以叛军的畜力,能运抵前线的粮草还将更多。”

末了,王式缓缓说道:“食吾一石,当敌四石,获吾民一人,当敌四人……”

王式把实际情况摆在这里,也说明了他为什么要坚持坚壁清野。

叛军若是在前线获得一石粮食,那最少能省去四斗粮食的消耗。

若是继续深入,那能省去的消耗还将以每百里节省两斗的消耗递增。

若非长安距离陇右太近,沿途又是人口稠密的州县,王式关一手坚壁清野,就能让叛军耗死在粮草上。

只可惜长安和陇右还是太近了,王式只能以空间和人口来换时间,用时间和路程拖垮叛军。

想到这里,王式便紧紧盯着杨公庆,杨公庆听后也当即说道:“既然如此,那某便奏表一份送往长安,将邠宁等州人口,尽数迁入关中,请朝廷开设粥棚,待到战事结束,再重新安置他们返回故乡也不迟。”

相比较郑畋,杨公庆还是更欣赏王式,但王式还是过于倒霉,与刘继隆交锋太早,一战将威望都打光了。

反观高骈,由于有着周宝、王式、王铎三人战败在前,高骈不仅没有被论罪夺职,反而擢升了。

这样的结果虽然让百官都感觉到了不满,可朝廷确实找不出比高骈更有才能的将领。

诸如康承训等人,不是在中原剿贼,就是坐镇河东、淮南等地。

这种局面下,自然不可能再自断一臂。

在杨公庆看来,若是此役还是无法阻止叛军东进,到时候王式恐怕还要被复起。

这么想着,杨公庆也手书写完了奏表,派快马送往了长安。

三人讨论过后,最终忧心忡忡的各自离去。

与此同时,往后几日不断有快马传递军情,叛军高歌猛进,先后攻破平凉、潘原、安定、连云堡。

杨玄冀也率领兵马,强行迁徙庆州、宁州百姓南下,严防死守邠州。

六月二十二日,汉军抵达制胜关北部。

由于最近三个多月没有下雨,泾水的水位下降了丈许,宽不过七八丈的泾水,根本无法阻挡汉军南下的步伐。

不过泾水南岸就是缓上坡,一里的路程,爬升三四十丈后,便是“秦风咽喉、关陇要地”的制胜关。

“那里就是制胜关?”

泾水北岸的山丘上,刘继隆俯瞰地势,用马鞭指着南边位于两山之间,矮丘之上的关隘询问起来。

闻言,他身后当即有人策马上前,陪笑道:“汉王,那里就是制胜关。”

陪笑之人不是别的,正是投降之后的王重荣。

刘继隆对王重荣不算了解,但也记得历史上王重荣似乎和李克用攻打过长安,还击败过黄巢。

对于朝廷投降而来的将领,刘继隆始终都是小心使用,官兵也是一样。

此前攻打平高县,王重荣率兵投降后,汉军以不到两千人的死伤,给诸镇官兵造成六千多死伤,投降官兵一万三千多人。

这些官兵中,有不少人都是牙兵脾性,刘继隆派斛斯光将其尽数解械后,从萧关抽调两千朔方军南下控制住了这一万三千多人,随后带着王重荣挥师南下。

他分兵五千给斛斯光,令其进攻百泉与临泾县,最好能夺下庆州和宁州,得到二州数十万人口和百万亩耕地。

随后他率主力南下,先后攻取平凉、安定、潘原三县,如今重新聚兵制胜关前。

面对不远处的制胜关,王重荣主动为刘继隆介绍道:

“节帅,这制胜关被誉为秦风咽喉,关陇要地,关隘后方是山壑纵横间的平川。”

“平川上有商贾百姓聚集而成的集市,还开垦了数千亩耕地。”

“郑畋在此布置四万兵马,其中除了近万凤翔军和神策军外,余下三万都是诸镇操训不到八个月的新卒。”

“除了这四万官兵,郑畋还强征了三万民夫,让他们在制胜关后开垦平川为耕地,种植蔬菜,俨然要与您在此长期对峙。”

王重荣说着,刘继隆嘴角上挑:“长期对峙?”

王重荣见状,立马主动笑道:“郑畋虽有勇气,可兵略尽皆依仗王式,而王式乃您手下败将,肯定无法长久。”

“汉王,我军可率先铺设壕桥,在泾水南岸扎小营,在北岸扎大营,继而强攻制胜关。”

刘继隆没有同意,而是看向王重荣:“与某说说制胜关的情况。”

“是!”王重荣连忙颔首,接着说道:“制胜关早年便有,大中年间为高骈加固为罗城,而后又被郑畋在去年重新包了三重砖。”

“关墙高三丈,厚四丈,包砖四重,关内深百步,东西宽二百步。”

王重荣说罢,刘继隆眉头微微皱起,确实没想到制胜关竟然包砖四重。

包砖四重的城关,即便汉军有黑火药,却也不是那么容易攻破的。

哪怕明清时期的火炮想要强攻这座关城,没有一两个月的苦功,也难以攻入其中。

正因如此,刘继隆不免想着是否要绕道,但很快又否定了这种想法。

绕道倒是不难,无非就是多征募民夫,多配给挽马,多耗费些粮食罢了。

陇右粮仓的粮食虽然损耗不少,但还够维持近年之用,而河陇夏收在即,三川秋收后又能提供足够多的粮食,他倒也不用担心粮草问题。

只是他如果绕道邠宁,届时雨季到来,粮草转运不利,必然要因为粮短而撤兵,反倒是涨了官军士气,灭自己威风。

况且他如果攻到了邠州,届时李漼逃亡,朝廷威信扫地,各镇必然群雄崛起,这对他不是好事。

他想要的是巩固自己在关内道的实力后,南下先收拾高骈,调转头来,集中力量一举攻入关中,连带着长驱东进山南东道乃至河淮两道。

只要占据中原,先整合实力弱的江南,最后向北收拾河东、河北两道就能结束战事了。

想到这里,刘继隆深吸口气,回头看向安破胡:“令民夫与三军就地扎营,再派五千民夫和三千精骑修建壕桥,渡过泾水后在南岸扎营。”

“明日修建投石机及三弓床弩,看看能不能打到这制胜关。”

“是!”安破胡作揖应下,随后便转身策马下山,开始安排起了兵马渡河。

与此同时,制胜关城楼前的郑畋、王式及杨公庆三人则是俯瞰远处的汉军,眉头紧锁。

“以阵上所见,叛军数量不下四万之数,不见民夫,应该是民夫在山丘北侧。”

“不出某预料,他们眼下应该要渡过泾水,修建小营。”

王式话音落下,随后看向郑畋:“可试投石机。”

“好!”整他颔首应下,转头便吩咐都将准备投石机。

很快,制胜关内早早搭建好的三十台投石机开始配重,而这配重式投石机,无疑是郑畋从高骈那处得来的。

虽说比不上汉军的投石机,但也比唐军之前使用的投石机要好上许多了。

三千多民夫走入制胜关内,开始在唐军的指挥下拉动投石机。

“放!”

伴随着唐军都将一声令下,三十颗二三十斤沉重的投石机越过城楼,划过抛物线后,狠狠砸向了矮丘下的汉军。

“躲避投石!!”

“哔哔!!”

“嘭嘭——”

刺耳的木哨声和提醒声响起,但人的反应却快不过突然出现的投石。

三十颗投石“嘭嘭”的砸入土地,其中一辆运载投石机的木料被砸碎,飞溅的木屑划伤了四周的民夫,甚至将一名民夫腹部捅出了鲜血。

“后撤!后撤!!”

负责指挥的汉军都尉开始下令,阵上的王建也被落在他不远处的投石吓出了冷汗。

“直娘贼的,快撤!!”

王建抖动马缰,当即护送着民夫撤回到了泾水北岸。

南岸的情况,刘继隆在矮丘上已经看了个清楚,脸色不免难看起来。

制胜关居高临下,又提前收集了投石机和投石,并且能如此精准的打中汉军,这说明他们此前已经训练过好几次,至少知道多少斤重的石头和配重,能打出多远的距离。

郑畋占尽了地势,以投石机和绞车弩的射程来说,哪怕汉军有黑火药,但这三百多步的缓上坡却需要用人命来堆砌。

刘继隆自然不可能用人命来堆砌这条路,所以留给他的,除了绕道外,似乎没有其它后路。

想到这里,刘继隆沉着调转马头:“回营!”

“是!”酒居延等人应下,随后策马与刘继隆走下矮丘。

看着一片狼藉的泾水南岸,郑畋忍不住抚须:“制胜关为秦风咽喉,可不是这么容易攻打的。”

杨公庆闻言也面露笑容,唯有王式,还是那副苦大仇深的表情。

见他如此,郑畋不免询问:“小年兄,我军刚刚挫了叛军士气,汝莫不是想到了什么,故此才如此不高兴?”

“某是在担心。”王式眉头紧锁道:“制胜关越难攻打,刘继隆便越发会下定决心来绕过制胜关。”

“倘若他真的绕过制胜关,从后方包围我军,将我军围在陇州和泾州之地,那我军又该如何?”

“以叛军的马军实力,我军届时想要突围都难如登天。”

想到这里,王式主动说道:“某以为,可从后方安戎关和陇州各县及凤翔镇调集兵马,加强华亭、百里城、灵台、新平等县驻防。”

“尤其是百里城以北的十八个县,必须坚壁清野,尽数撤回百里城以南。”

王式的话,虽然有几分杞人忧天的嫌疑,但郑畋还是听从他的建议,派出了足够的快马去传递情报,催促杨玄冀尽快迁徙人口南下。

只是他们动作很快,刘继隆却也不慢。

刚刚回撤抵达牙帐后,刘继隆便站在关内沙盘前打量了全局,接着蹲下用手丈量了距离,随后拍了拍手上灰尘道:

“我军距离秦州腹地有二百三十里,每深入二百里,民夫转运粮草的损耗便增加一成。”

“安定县通往华亭县的官道和栈道被官军破坏,我军无法直接从安定县切入华亭县。”

“制胜关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哪怕我军有火药,却也无法轻易攻克此关。”

推荐阅读: 上玉阙 修仙,我能穿越异世界 瞎子捉刀人:开局满级九阳神功 天可汗回忆录 清妖 重生:开局逮到高冷校花超市偷窃 维度乐园,我是召唤系使徒 湿卵胎化 虎贲郎 神祇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