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饩羊:饩,音xi。饩羊,祭祀用的活羊。
3爱:爱惜的意思。
译文
子贡提出去掉每月初一日告祭祖庙用的活羊。孔子说:“赐,你爱惜那只羊,我却爱惜那种礼。”
评析
按照周礼的规定,周天子每年秋冬之际,就把第二年的历书颁给诸侯,诸侯把历书放在祖庙里,并按照历书规定每月初一日来到祖庙,杀一只活羊祭庙,表示每月听政的开始。当时,鲁国君主已不亲自去“告朔”,“告朔”已经成为形式。所以,子贡提出去掉“饩羊”。对此,孔子大为不满,对子贡加以指责,表明了孔子维护礼制的立场。
原文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评析
孔子一生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事奉君主,这是他的政治伦理信念。但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这表明,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已经没有多少人再重视君臣之礼了。
原文
3.19 1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1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公元前509前495年在位。
译文
鲁定公问孔子:“君主怎样使唤臣下,臣子怎样事奉君主呢”孔子回答说:“君主应该按照礼的要求去使唤臣子,臣子应该以忠来事奉君主。”
评析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这是孔子君臣之礼的主要内容。只要做到这一点,君臣之间就会和谐相处。从本章的语言环境来看,孔子还是侧重于对君的要求,强调君应依礼待臣,还不似后来那样:即使君主无礼,臣下也应尽忠,以至于发展到不问是非的愚忠。
原文
3.20 子曰:“关睢1,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注释
1关睢:睢,音ju。这是诗经的第一篇。此篇写一君子“追求”淑女,思念时辗转反侧,寤寐思之的忧思,以及结婚时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乐。
译文
孔子说:“关睢这篇诗,快乐而不放荡,忧愁而不哀伤。”
评析
孔子对关睢一诗的这个评价,体现了他的“思无邪”的艺术观。关睢是写男女爱情、祝贺婚礼的诗,与“思无邪”本不相干,但孔子却从中认识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中庸思想,认为无论哀与乐都不可过分,有其可贵
的价值。
原文
3.21 哀公问社1于宰我,宰我2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3。”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注释
1社:土地神,祭祀土神的庙也称社。
2宰我:名予,字子我,孔子的学生。
3战栗:恐惧,发抖。
译文
鲁哀公问宰我,土地神的神主应该用什么树木,宰我回答:“夏朝用松树,商朝用柏树,周朝用栗子树。用栗子树的意思是说:使老百姓战栗。”孔子听到后说:“已经做过的事不用提了,已经完成的事不用再去劝阻了,已经过去的事也不必再追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