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见女儿盯着手机屏幕,便也凑过去看。</p>
发现铁盒子发光的一面竟然出现了字!</p>
只是这字很古怪。</p>
缺胳膊掉腿的。</p>
他虽然基本能猜出是什么字,可却怎么都读不通顺。</p>
这时就听朱媺娖道:“父皇,大夏国的书要横着从左向右读。”</p>
“哦。”</p>
崇祯恍然。</p>
他就说嘛,朕怎么可能突然变成盲呢。</p>
等看懂了上面的字,崇祯眉头就皱得更紧了。</p>
手机上大概内容如下</p>
“据史料记载,京城被闯贼攻破后殉国的主要大臣有二十八人,其中臣二十一人,勋戚七人。</p>
其他臣民殉国者约有上千人!</p>
相较于人口数十上百万的明京城而言,这个数字自然是渺小的。</p>
可就生命而言,这个数字却又是极其惊人且令人感慨的。</p>
所以崇祯皇帝常说没有忠良贤臣可用是不对的,只是他没有识人之明,更无用人之能!”</p>
看到这里,崇祯不禁握住拳头,紧咬牙齿,同时也反思起来。</p>
做了十七年皇帝,他纵然资质鲁钝、也没接受过帝王权术的传承,但经验、见识到底涨上来了。</p>
此时一回想,发现他确实屡屡看错人、用错人,以至于江山败坏至此!</p>
朕若死,无颜面对皇明列祖列宗啊!</p>
回过神来,他又接着往下看。</p>
“殉国之人不敢说是贤能,但至少是忠臣,不会做开门迎贼的事。</p>
我列出一些人的名字,希望在这最后一日里你能用好他们。</p>
范景,工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据说也是唯一殉国的阁臣,其余几位阁臣似乎都做了闯军的顺臣,甚至是满清的顺臣。</p>
剩余的人有:户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倪元路。</p>
左都御史李邦华。</p>
左都副御使施邦曜。</p>
大理寺卿凌义渠。</p>
兵部侍郎、协理京营戎政王家彦。</p>
刑部右侍郎孟兆祥。</p>
太常寺卿吴麟征。</p>
太仆寺丞申佳允。</p>
左谕德马世奇。</p>
左庶子周凤祥。</p>
户部给事中吴甘来。</p>
检讨汪伟。</p>
状元、翰林院修撰刘理顺。</p>
御史陈纯德、陈良谟、赵馔。</p>
吏部员外郎许直、兵部郎中成德、兵部员外郎金铉、光禄寺署丞于腾蛟。</p>
锦衣卫都指挥王国兴、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锦衣卫千户高采。</p>
似乎你这时锦衣卫一把手是骆养性?</p>
他是个标准投机分子,先投李自成,后投建奴,并被重用成为建奴的第一位汉人总督。</p>
还有,听说李自成拷饷,从他手里弄出了三万两。</p>
另外,还有顺天府知事陈贞达、副兵马司姚成、中书舍人宋天显、滕之所、阮贵,经历张应选,阳和卫经历毛维、张儒士、张世禧等殉国。</p>
勋戚方面记载的有驸马巩永固、惠安伯张庆瑧、宣城伯卫时春、新乐侯刘炳等。”</p>
看到这份名单,崇祯心情很是复杂。</p>
虽说这些人身为大明臣子,理应与国共存亡,以死报君王。</p>
但瞧瞧剩余那些没有选择殉国,投向了闯贼和建奴的,就知道面临生死之间的大恐怖殉国有多么的难。</p>
便是他自己,也并未下定决心与京城共存亡,想过在城破之际突围而出。</p>
由此可见,正如那位郝先生所说,这些人且不说能力如何,必然是对他与大明忠贞不二的。</p>
可惜,这个名单中的人几乎没有被他重用的。</p>
就如范景,可以说是如今剩余的几位阁臣中他最不喜欢的,因为范景说话总是不称他心意,不好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