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动辄遭到官吏打骂,商辂的笔记载“蓟州铁治,皆鬼薪城旦耳,顾十九毙命”。矿工也容易得职业病,朱元璋在洪武30年就指出采炼“病民”,一口气革罢9个铁冶所。只是几</p>
个月后,工部说我们好久(2年)没开工了,内库铁储存不够,又下令再炼一年。总之,不给牛喂草,却要牛产奶。落后的生产关系阻止了官营的发展,这是毋庸置疑的。】</p>
老朱皱眉:“这是要咱给他们发更多工资是吧?”他看向郁新。郁新也无奈:陛下,这财政的问题……</p>
【民营会好一些,矿老板们不但挖矿,还制作铁制品销售。制品远销海外(走私),赚的飞起。高额的利润带动产业分工,还带动了部分雇佣关系的形成。</p>
待遇自然而然的会好一些。</p>
一些些,终明一代,最发达的广东也没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工厂,打工仔们多为帮工r学徒,有上下尊卑之分。不是单纯的金钱雇用关系。】</p>
本来还在说财政问题的郁新愣了下。</p>
朱棣此刻道:“所以工人们不止希望有更多的钱,还希望有更高的地位。还希望没</p>
有什么上下尊卑之分,这样才能够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p>
朱樉已经学会偷偷把堵嘴的东西拿掉了!他抓紧说话:然后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啦!他们不要太尊贵!我们才是仆人!</p>
【PS:明朝允许民营,但鉴于工人群体的服从性强,更容易组织成为军队(戚家军的主力就是义乌矿工)。政府对民营矿查的比较严。</p>
一般是两种条件下,允许民营。</p>
1、审核后,发营业执照,要求你固定税率缴纳所得;</p>
2、充当承包商,在官府的管理下进行开采。</p>
以上是符合法律法规的,你当法外狂徒偷偷开采无主官山的矿,也可以。只要别被抓。或者偷偷开采,然后煽动可怜矿工们起义,就像堡宗时期那样。</p>
老朱这人,真的是个很特别的皇帝。他愿意给予民营的生存空间,细致入微起来,连矿业容易致病都能注意到。</p>
但又充满了历史局限性,铁炼够了就停止,没有更深入的想过如何更高效的利用明朝远远超出蓝星其他地区的工业能力。</p>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纺织业上。</p>
大明的超强纺织产出,朱元璋内库收到了足够的布料,就下旨各处织染所“且住了,若内有要,就京造。于是革掉了各处官吏,让一些匠人家小住到南京。】</p>
朱棣:多搞基建,大搞基建,后辈是想和我们说,可不能把那重要的铁放在库里头,就应该多多采它,多多用它。铁路虽然造不来,但我们可以造更多的农具。我感觉我们农具造的还不够多!</p>
【朱允炆新增设了7处铁冶所,裁革了3处。按照这个记载,他应当是未遵守朱元璋的命令,而是基于靖难之役的需求,照常让铁冶所开工。</p>
洪武31年8月,朱允炆下令增置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直隶扬州府织染局大使一员,副使一员。(姜氏秘史)</p>
建文2年11月,根据工部找出来的“太祖旧制”,革罢了江西、河南、四川、福建、浙江下辖10处、直隶下辖6处织染局。(蹇义复旧制疏)</p>
没有更多纪录了,up只能模糊的推测,朱允炆可能对于纺织业有所别的想法,但最后仍不了了之,于是突兀的回归了全部裁撤。】</p>
/&amp;gt;朱允炆默默垂泪。</p>
有个屁的别的想法。</p>
建文2年11月,我难道没有为我四叔殚精竭虑吗?那时四叔都把沧州给攻了,马上就要打东昌之战了!</p>
我就是有再多的通过纺织,把大明变好的办法,也没有办法了!四叔真是折断了我通过纺织业,把大明带向工业强国的道路啊!他呢喃道。</p>
?大家。</p>
你这杆子爬得好快啊。</p>
【相比他,朱棣的行为有趣的多。</p>
他的行为指南一以贯之的“只听爸爸对我有用的话”。所以当他看到朱允炆把织染所裁了个精光蛋时,很精明的说:</p>
我爹旧制,织造若“够用时”再停。——什么时候够用呢?吏部会意的说,啊,那我现在先选官把缺的人都填上。】</p>
朱棣为自己辩白:“我这哪里与我爹的行为不一致了?爹是不够用了就继续造啊,那我也觉得不</p>
够用,也就继续造了,哪里错了?说什么只听对我有用的话,我分明是对我爹的话一比一复刻!</p>
【铁冶所,反手造了个明代最大的遵化铁冶所。顺便给大明铁制品开发了新销路。郑和下西洋时,每个官员带50口铁锅,每个士兵带10口铁锅,共7.2万口锅,合计720吨。</p>
按照《大明会典》弘治年间的明朝官方定价,一个大明铁锅计1875文,而朝贡国的进口紫檀木、</p>
象牙、乌木6.25文/斤。</p>
一个铁锅能换300斤象牙。</p>
郑和一次出行带的铁锅,含泪亏本跳楼价,仅值1万吨+的象牙。</p>
至于绢,每匹1250文,仅能换区区200斤象牙。白瓷盘,每个6250文,换1000斤象牙。</p>
爱来自瓷器,lvefrhappyfrevera。太真实,太贴切了。</p>
我们永乐帝,懂什么铁冶,懂什么织染?都是内库不够用,不得不含泪无法执行老爹在天之灵的祖训罢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