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着,沈南宝便从跟在她身后的小太监手中,接过了皇帝的圣旨。</p>
恭恭敬敬的,递到太后的跟前。</p>
“看来,你是求过皇帝的恩典才来的。”</p>
见这小丫头如此精于计算,太后一面冷笑着,一面接过皇帝的圣旨瞄了一眼。</p>
接着,她就将圣旨丢到了一边。</p>
“只是啊,这人哀家可不能叫你给接了回去。赶巧了,芳妃方才也跟哀家讨这个人呢。哀家总不能厚此薄彼,给了你们其中一人不是。”</p>
“干脆就把这人留在哀家宫中,如此最好。毕竟哀家的宫里人多,照顾起来也仔细。沈大人是不用怕,你这嫂嫂吃苦的。”</p>
太后不肯松口,沈南宝现在算是明白,为什么皇帝给她圣旨时,要说叫她碰运气了。</p>
太后不满皇帝,连明面上的面子都不愿给了,所以这道圣旨根本就没用。</p>
沈南宝心里顿时一咯噔,便笑道:“有太后娘娘照顾我嫂嫂,自是她的福气。”</p>
“只是我们漠南有规矩,新生子足十五日之后。要与爹娘共同上香祭拜祖先,以慰藉先祖在天之灵。”</p>
“这明日刚巧就是我那小侄子十五日的祭拜日,我跟陛下求了恩典,带着她们两位去大牢之中,叫他们一家团圆,行祭拜之礼。”</p>
“太后娘娘一向宽宥仁和,应该能接受这民间之风俗吧?”</p>
要知道,这齐太后之所以会在为皇后时,被百姓们称赞为贤后。</p>
就是因为当年她随皇帝出巡漠北,漠北当地有初秋之际祭天游行,以贺当年丰收的传统。皇后的车驾路遇了祭天游行的队伍,她便亲自下马与当地的百姓一同游行,祈求丰收。</p>
自此,这件事情成为一段佳话。</p>
齐太后也因为此举,一直深受百姓们的爱戴。</p>
所以沈南宝这时提起这个,就是算准了太后不想失去这个美名,所以推辞不得。</p>
而她这话一出,太后果真变了脸色。</p>
“沈大人这么讲,哀家若是不让你把人接出宫去,还真是不尊重你们漠南的风俗了。”</p>
而芳妃坐在一边,则冷冷道:“太后娘娘,这漠南虽然有这么个风俗,但是啊这都是老时候的事儿了,也不一定非要遵守的。”</p>
“况且秦旭如今是戴罪之身,要真的叫他带着他的儿子祭拜,怕才是不敬他的先祖。就算是真的要叩拜,还不如就在太后宫中草草的拜一拜。如此也省去了秦夫人和幼子车马奔波的苦楚,是两全其美呀!”</p>
太后不想叫她把人给带走,沈南宝也别想把人给带走。</p>
总之她和沈南宝这个死丫头,那是斗到底了!</p>
“哎,芳妃这个办法倒是很妙。”</p>
芳妃这一开口,太后可就笑了起来。</p>
“如此不算坏了漠南的规矩,这人啊,又不用出去吃了苦头。要知道这天寒地冻的,这若让月子里头的妇人受了凉,那可是要落下病根的!”</p>
说着,太后又看了一眼沈南宝。</p>
“沈大人啊,你未曾生育,不知道这女子生育的辛苦。所以你就放宽心回去,好好的查你的案子。等到什么时候你兄长的案子查明了,你再来接你嫂嫂,如此可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