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时候真的羡慕张君主。”</p>
肖太子意味不明的话,让张君临微微挑眉。</p>
这话他不想接。</p>
但肖太子明显不是那种你不接他话他就不会继续说的人,自顾自地继续说道:“哪怕没有胜算,张君主依旧如此自信,也不知道是谁给了你勇气。”</p>
“大概是我当年的努力与用功吧。”</p>
别看他并非文修,但早在监国太子时期,便研究过这个世界的文化水平,和文修的条件。</p>
发现文修的修炼条件其实很开放。</p>
有时候可能因为一句诗、一副对联甚至一副字贴便能够悟道修炼。</p>
这个世界的诗词歌赋等文学巨作,大概由于增加了修炼的意识,导致产出不多并且非常小众。</p>
因为流传出来的都是以个人心境为目的的创作,自然不像他前世所接触的那样,极具美学的同时还能传承千载不灭。</p>
“看来张君主果然对文修一无所知,才会如此大放厥词。”</p>
“文修靠的是领悟与机缘,并非你努力就能成功的。”</p>
肖太子一副前辈的姿态开讲了。</p>
啊对对对。</p>
张君临不是没想过利用那些诗词来提升南越文修水平,只是……还没那个时间。</p>
南越的文修大多集中在镇州,而镇州如今都变成经济城市的重中之重了,在大搞经济开发的时候再分心搞文修,他是有心无力,只能先一步一个脚印地走。</p>
现在嘛,他不介意比试一下,到底是小众诗词更出彩,还是他记忆里那些传承千年不断的诗词受众更大。</p>
“比什么?”</p>
张君临做好了会输的心理准备,但就算要输,也得输个漂亮。</p>
绝对不给芈能操作的机会。</p>
肖太子一副已经赢了的骄傲模样,扭头对着身后两个学子模样的青年问:“你们两个谁先来?”</p>
二人对视一眼,年纪较小的那个率先走上前,朝着肖太子作了一揖,又对着张君临行了一礼。</p>
“张君主,我先来。”</p>
“我乃齐鲁人氏,姓李,单名一个春字,擅长作诗,以诗入道,如今是六阶中品的文修。”</p>
哦。</p>
张君临笑着点头会意:“久仰久仰。”</p>
还礼是没法还礼的。</p>
毕竟身份地位摆在那里。</p>
“李公子请出题。”</p>
作诗嘛。</p>
他不擅长。</p>
但他擅长背诗。</p>
不说中学到大学背的诗词,光是幼儿园加九年义务教育,随便拎出一首来在这里都是传世佳作。</p>
“由于张君主对诗文不甚了解,我便出一简单的题目,以山铭志即可。”</p>
这个题目一说出来。</p>
连肖太子都皱眉低思起来。</p>
张君临看到肖太子嘴里念念有词复而摇头否定的样子不是装的,便知道他们并未提前串过题。</p>
别的不说,光这一点证明肖太子还算是个光明磊落的人。</p>
但这光明磊落用在这种比试的时候,不太好。</p>
“怎么个比法?”</p>
“自然是谁想作出诗来,并且作得好就算谁赢。”</p>
几乎是李春话音刚落下。</p>
张君临便清了清嗓子。</p>
“我听闻李公子来自齐鲁之地,又出题为以写山来明志,脑中蹦出一首诗来。”</p>
什么?!</p>
众人一惊。</p>
苏忍冬重重地假咳一声,朝他使了一个眼色:“陛下,六阶文修可相当于七阶武修的实力。”</p>
言外之意,他们必有拿手的绝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