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才明白。”卓英应了一声。</p>
刘永铭又对卓英问道:“去年给你的红利你拿到手了吗?”</p>
卓英小声得说:“吴监长给奴才了。奴才给文总管送了一千两,又给手下的几个徒弟共送了三百两,剩下的留作私零用。”</p>
太监一词原指的就是监长。</p>
不是所有阉人都能叫太监,只有有才能且有资历的才能够上任。</p>
在本朝,监长是五品官,只在四品的内宫总管之下。</p>
但在民间会将所有阉人都俗称为太监。</p>
刘永铭的脸色缓和了许多,又留露出那种纨绔的嘴脸来:“行,越来越会做人了。再这么下去,你就离御前侍中不远了。”</p>
卓英不好意思得笑道:“元宵那天夜里皇上就升奴才做了御前侍中了。”</p>
皇帝身边有很多宫人伺候,比如那些端菜、跑腿的,他们并不能呆在皇帝身边。</p>
只有御前侍中才能在皇帝身边值班。</p>
卓英是从御膳房调到御前,现在升任了御前侍中。</p>
刘永铭哈哈笑道:“行呀你!六品了吧!熬着吧,有你出头的时候。”</p>
刘永铭说着就向外而去。</p>
卓英连忙叫道:“六爷,走错了,金銮御殿在里头!”</p>
刘永铭笑道:“爷我能不知道么?父皇正在气头上,现在这个时候就别到他眼前晃悠了,你就说没找到我就是了。我行踪不定,父皇不会生你气的。”</p>
卓英马上说道:“刚刚奴才没说清楚,皇上是生气了,但不是生您的气,是生太子与大爷的气呢。”</p>
“嗯?他们又怎么了?”</p>
卓英苦着脸说道:“朝里的事情奴才不懂。”</p>
卓英不是不懂,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可能会说的不清楚,所以不敢说。他更知道,聪明的刘永铭只要看见了就会懂,根本就不用自己说什么。</p>
刘永铭问道:“父皇在金銮御殿?”</p>
“是。”</p>
“大哥与太子呢?”</p>
“在……在罚站呢。”</p>
刘永铭哈哈一乐,说道:“有人帮爷挨骂了,这样我就放心了!”</p>
刘永铭此时才大胆得向着大明宫里走了进去。</p>
…………………</p>
大汉国的皇帝原名刘隆坤,在他登基以后便改了名字,叫刘塬。</p>
改名的主要目的是不让老百姓因避讳皇帝名字而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困扰。</p>
皇帝刘塬在下了朝以后,一般情况下会直接去延英殿。</p>
延英殿是刘塬最常去的工作场所。</p>
作为勤政的皇帝,他一般午膳也都是在那里吃的。</p>
可今天,刘塬却没有去延英殿,而是去了比较休闲的金銮御院。</p>
金銮御院的大殿之内。</p>
皇帝刘塬站在条案之前,正在用大笔书在纸上写着什么。</p>
条案的左右两边站立着大皇子与太子。</p>
大皇子是皇后所生,比太子早出生半年。</p>
但皇帝刘塬在还没有登基之前,正式的太子妃却是刘永铭与太子的生母,大皇子是侧妃所生。</p>
二十年前,刘塬登基前夜,太子妃因遇事而早产,在生刘永铭之时出现了难产的情况。</p>
虽然她将刘永铭生了下来,但她自己却没能熬住,最终过逝。</p>
在刘塬登基以后,虽然大皇子的生母被立为皇后,但还是追封了原太子妃为育德皇后。</p>
而原太子妃的第一个儿子之前早就被立为了世子皇太孙,在刘塬登基以后,太子之位也顺理成章得传给了他。</p>
虽然这里面也有太子党人从中鼓事,但从礼教的角度出发,立二皇子为太子,任何人都没正当的理由来反对。</p>
所以就产生了现在这种,皇后所出的大皇子不是太子的情况。</p>
皇帝刘塬此时板着脸只是一味得在写大字,一句话也没有说。</p>
他好似在生闷气,又好似在让太子与大皇子反醒。</p>
正此时刘永铭在外面探头探脑的往里看着。</p>
皇帝刘塬今日心情不佳,注意力不在笔尖之上。</p>
他的眼角边见得外面有人鬼鬼祟祟,生气得把笔放了下来,大声得喝道:</p>
“谁在外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