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卫霍当我爹,汉武帝追悔莫及 > 69 里坊制(双更合一) 流氓的老大这还……

69 里坊制(双更合一) 流氓的老大这还……

*</p>

离开了刘彻身边,连空气都是自由香甜的。</p>

卫无忧心血来潮,牵着刘小据的手,在闾里之内转悠起来。</p>

所谓的闾里制始于周代,《周礼?大司徒》中便提到过“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由此产生了一闾二十五户的组织单位。</p>

到了大汉,闾里制已经发展的更为完备,将除过皇城外的居住区细分为“国宅”和“闾里”两部分。</p>

这国宅靠近皇城,住的自然是达官显贵;而闾里设在外围,成为平民百姓的居住之所。</p>

卫青的长平侯府恰好就在国宅与闾里的交界处。</p>

刘小据从来没有逛过长安的九市,闾里之内也是头一次这么近距离接触,像个头次进城的小土包子。</p>

闾里之内设有诸多商贩走卒,便是不出坊门,也能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p>

两个小萝卜丁在街上手牵着手,迈出了六亲不认的步伐。</p>

因为身后有府中奴婢跟随着,又有绣衣直指远远保护,也没人敢打这两个小公子的主意。</p>

小殿下一路走走停停,买了许多小玩意儿,正高兴呢,就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他凑到卫小四耳边道:“无忧,那边好像有几个浮游者在欺负人。”</p>

卫无忧顺着刘据的指引看去,原来是几个地痞无赖在收保护费。</p>

不得不说,西汉真的是个盛产地痞流氓的时代,这或许跟老刘家靠这行起家有关。总之,即便是长安城内,这伙怀揣挟弹、游来荡去的的社会闲散人士也不在少数。</p>

两小只悄悄围观了一会儿,见商贩们都自觉交了钱,似乎早已习以为常,不由互相对视一眼——</p>

看起来,这孝敬钱至少收了有一阵子了。</p>

地痞们收完钱,将总额一分为二,由一个看起来像是小头目的揣着,一路闲闲往坊门边溜达去。</p>

高垣耸峙,壁垒森严。</p>

夯土墙将这一片围成四方的天,要想出了闾里,必得经过里门。</p>

卫无忧原以为这小子要带着钱溜出去,谁成想,却是站在了路边,摘下枚叶子吹响口哨。</p>

哨音响了一会儿停下。里门下的弹室内,不多时便走出了穿官服的人。看衣袍形制,此人应当是看管里门进出的“监门”。</p>

他伸着懒腰,左右打量着,见不远处只有两个小孩儿傻傻蹲在转角,放心的大摇大摆走向地痞。</p>

卫无忧离他们太远,听不清说什么,但地痞手上其中一只钱袋子就这般递到了监门手上。</p>

卫无忧和刘小据瞪圆了眼,互相对视。</p>

这不就是活脱脱的下级官员贪腐嘛。这可是在长安,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啊?!</p>

这一年来,卫无忧日日都在进出闾里前往书肆上学,却从未注意过这些事。今日恰巧碰上了,他才突然反应过来,这种制度也是有挺大弊端的。</p>

它就好像一个社区自治团体,社区居民形成势力集团之后,必然会有人的权益受到损害,而这也会加重贪腐现象的产生。</p>

小不点儿想的入神,完全没注意到,他们两个大胆的探看已经引起了地痞的注意。</p>

联想到方才收钱的时候,似乎就见过这两个孩子,地痞低声道:“看这两个小子的穿着打扮,就不是普通人。我眼皮跳得厉害,得过去问问,你先回去!”</p>

他说完,就向卫无忧两人靠近过来。</p>

嘿呦,两个小公子细皮嫩肉好容貌,要不顺便卖给认识的拐子,也能换个好价钱?</p>

没等地痞的春秋大梦做完,巷道里躲起来的仆从们呼啦啦便冒了出来:“小公子!”</p>

然后,几个绣衣直指也不知从哪里钻了出来:“小殿下。”</p>

地痞:?</p>

你们富家子弟都这么玩的。</p>

事情最后还是捅到了刘彻面前。</p>

因为涉及到皇子和冠军侯之子的安危,此事算是出了大纰漏。从闾里的里正到长安令本人,全都前来请罪了。</p>

当然,门口还五花大绑着那位倒霉的地痞哥。</p>

刘彻正拌了鸡丝儿凉面在用,他喜欢这个麻酱混着胡瓜丝和鸡丝的味道,只加一点点酸辣汁儿进去,便是顶级享受。</p>

皇帝陛下听绣衣直指汇报完,吸溜完最后一口面,挥了挥手:“退下吧。四喜,把那两个臭小子叫进来。”</p>

四喜应了一声,出门去请两位小公子。</p>

刘据进门,先飞速瞥了一眼父皇的脸色,见他面色红润有光泽,唇角还滴着红油,悄悄附耳卫无忧:“没事,父皇没生气。”</p>

刘彻翻起眼皮:“据儿,说什么呢?”</p>

刘小据摇摇脑袋:“没、没什么。儿臣就是有些害怕,想找无忧抱一下。”</p>

卫无忧小鸡啄米点头,顺手将小殿下搂在怀中拍了拍,道:“对,老姨夫。”</p>

刘彻看着紧紧抱作一团的兄弟二人,实在是有些被萌到,顿时什么狠话都说不出了。</p>

皇帝陛下头疼的叹口气:“你们啊,知道这长安的浮游者有多不好惹吗?”</p>

刘小据歪着脑袋:“多亏了父皇,这回知道啦。”</p>

刘彻闻言一头黑线,拍桌问:“怎么扯到朕头上,难道是朕叫你们瞎跑出去惹上浮游者吗?”</p>

刘据想到了回来的路上,无忧讲给他的闾里制的弊端,忍不住正色道:“父皇,这闾里百姓自制,推举父老、里正和监门,难道不是父皇您定下的嘛。”</p>

刘彻:“……”</p>

“那今日不就是托了父皇的福?”</p>

刘彻无言,此刻很想甩锅说“胡扯,分明是你老祖宗定下的”,但他没好意思开口。</p>

小殿下见他父皇不吭声,憋得脸有些红,还好心安抚道:“父皇别气馁,儿臣和忧儿这不是没事嘛。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父皇,你是最胖哒!”</p>

见儿子冲自己伸出两个大拇指,还一副为你骄傲的崇拜神色,刘彻想发火也发不出来了。</p>

他发现据儿真是变了,变得特别会气他这个父皇了。</p>

刘彻委屈又幽怨地看了一眼旁边的卫无忧,幽幽道:“这都是你教的?”</p>

卫小四往刘小据身后一藏,探出半个脑袋:“才不是呢,是小殿下自己发现的。”</p>

刘据叉腰,将无忧护在身后:“对,是儿臣发现的浮游者欺压百姓,还与监门里正……勾结。”</p>

好不容易憋出这个词,小殿下可骄傲啦,回头双眼亮晶晶看向卫无忧。</p>

无忧挤了一只眼,竖起大拇指:“殿下好棒~”</p>

刘彻将这两小只的互动看在眼里,竟也不觉得这闾里制的弊端有多让人烦闷了。</p>

皇帝陛下调整好心态,这回颇为心平气和的询问道:“闾里有很大的弊端,朕自然是有意替换掉的。但以当前长安的状况,只是没有寻到多快好省的替换法子。”</p>

旁的不清楚,但这个话题卫无忧可就能说上两句了。</p>

毕竟他才看完“城市规划制度的演变史”相关视频,里头从闾里制、里坊制、厢坊制、街巷制、邻里单位制,一直衍变到社区制,都详细讲述了变迁的条件和优劣。</p>

如今,大汉的经济发展和商业进程,还不足以支撑宋代才出现的厢坊制。</p>

这种制度是最接近后世街巷制的城市规划,会打破坊与坊之间的围城,但也更难管理。</p>

卫无忧想来想去,还是北魏至唐朝盛行的里坊制,要更适合大汉一些。</p>

毕竟里坊制就是在闾里之上发展起来的。这时候坊内的管理不再是依靠推举,而是由朝廷把控,坊正只从旁协助,相当于是个街道办主任的职能。</p>

各坊治安则由朝廷派武侯捕维护,再有大者、小者数十人,怎么看都足够安宁啦。</p>

卫无忧将这些东西挑重点告诉刘彻,为免遭到怀疑,还补上一句:“这都是我跟殿下回来路上聊的。”</p>

刘彻将信将疑,瞥了刘据一眼。</p>

小殿下淡然:“父皇,儿臣和无忧随便说说的。”</p>

刘彻分辨不出两个臭小子的话,也懒得再琢磨。他垂眸思忖着卫无忧的提议,半晌,又问:“你们觉得这些浮游者可怕吗?”</p>

刘小据:“当然可怕啦。”</p>

“哦?怕在何处?”</p>

这回问的是卫无忧。</p>

小萝卜丁眨眼,不确定刘彻想了解什么。</p>

这种时候,丢出去两句车轱辘话总是没毛病的:“可怕就可怕在……他们是浮游者。”</p>

刘彻:“……”</p>

跟朕玩这套。</p>

猪猪陛下的耐心瞬间就被消磨了三分之一,忍着气瓮声道:“那你觉得,长安城中的浮游者该如何处置?”</p>

卫无忧这时候大致确定了,刘彻并不想真的处理掉这群人。</p>

不管是出于什么目的,皇帝陛下还是想留着他们,可能是为老刘家留一只原始资本股吧?</p>

小萝卜丁瞎猜测着,面上扬起个小笑脸:“这还不简单嘛,您等坊市彻底建好之后,将这批浮游者召集起来,收编归朝廷管,叫他们去维持坊内秩序就好啦,还能省一批人呢。”</p>

毕竟,流氓当了城管,很难有人再敢当流氓。</p>

刘彻眼前一亮:“若是压不住这帮闲散竖子呢?”</p>

卫无忧摆摆脑袋:“怎么会呢,找个压得住他们的老大就好啦。”</p>

“哦。依你看,谁合适?”</p>

刘彻这话带了几分调侃,还以为臭小子要提起他两位阿父呢。</p>

毕竟,霍去病和卫青的勇武乃是当世翘楚,浮游者们也很难不臣服。</p>

哪知,小萝卜丁兴冲冲道:“还用说嘛,当然是老姨夫您啦~”</p>

推荐阅读: [综英美]她是小公举 超品方士 猛鬼农场主 医见倾心:老婆大人求喂养 人神寻仙道 每天都在想着怎么领便当 盛世妃谋 回到宋朝当大侠 形意拳神 抗日之战将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