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具体是什么事情?”</p>
“就是建隆十四年的恩科,听说当年是先帝首开恩科,学生一直好奇先帝为何在那年开设恩科。”</p>
孙平渊看了解云湛一眼,他能感受到自己的学生真正想问的不是这个,不过他也没有点破,想了想后捋着胡须道:“前朝其实也有开恩科的先例,只是每朝帝王开恩科的理由不尽相同。为师记得建隆十四年时,皇太后六十大寿,先帝是个大孝子,于是为了庆祝皇太后六十诞辰,特在那年开了恩科。”</p>
解云湛了然,又道:“那不知老师可还记得那年恩科的三鼎甲各是何人?”</p>
孙平渊捋着胡须,意味深长地看了解云湛一眼,想了想道:“都快三十年前的事了,一时间还真想不起来了,不过那年恩科的探花郎,为师倒是有些印象。”</p>
解云湛当即心头一紧,面上却努力保持平静地道:“老师好记性,那不知这探花郎是谁?”</p>
“元振,建隆十四年恩科的探花郎便是此人。”</p>
元振......</p>
解云湛在心里默念着,又回过神来追问道:“老师为何独独记得此人?此人是有什么过人之处吗?”</p>
孙平渊沉吟片刻,捋了捋胡须微微颔首,“的确有些特别,这人寒门出身,恩科高中探花后入了翰林,几年后外放到了江州任江州学政,结果在上任两三年后因牵涉科举舞弊案被判流放,后又死在了流放途中。”</p>
解云湛双眼睁大,“牵涉科举舞弊案?意思是他被连累了?”</p>
孙平渊摇摇头,“他是主要收受贿赂的官员。”</p>
头顶轰隆一声巨响,解云湛呆呆坐着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反应。</p>
怎么会?</p>
他的外祖竟然是这样的一个人?</p>
解云湛实在有些难以接受,稳了稳心神后又道:“老师,这桩案子会不会有什么冤情?”</p>
孙平渊边捋着胡须边微微摇了下头,“应该不会,此案当年是由先帝亲自判定的,人证物证俱全,他也从始至终没说过冤枉二字,倒是另外一两人有喊过冤,可是经先帝查实之后发现他们确实有罪,便用雷霆手段发落了。盛国开国以来科举舞弊案寥寥可数,为师也因此对这些都仍有印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