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正德崛起 > 第十二章 殿前告状

第十二章 殿前告状

人多力量大。</p>

朱厚照又叫谷大用找来了一队巡逻路过的大汉将军,一起帮忙打井。</p>

人群开始分成了两队,一队去测试水车的出水速度,一队则去帮忙钻井。</p>

类似洛阳铲似的钻头一点点的深入地下,两个威武的大汉将军此时赤裸着上身,用力的向地下钻动着。</p>

转了一会,感觉钻头后面的圆管里充满土后,就要将钻头提上来把土清出去,就这样,钻杆一尺一尺的向地下钻动着,钻头带出来的土壤也开始越来越湿润。</p>

所有人都盯着井口,一脸热切,看着钻头一点点的向地下钻去,孙福突然想到了什么,走到朱厚照身边出言提醒道。..</p>

“太子殿下,以前人工下去挖井的时候,到一人高的地方就要用支撑加固井壁了,否则会有塌方的危险,可现在如此小的井眼,是否需要加固井壁。”</p>

朱厚照看了眼孙福,没有回答他,而是对着四周看热闹的工匠安排道。</p>

“找人用土,在井眼四周堆个土坝,另外把钻井的地方搭个平台,人在平台上钻,完成后往井眼里注水。”</p>

看热闹的工匠立刻开始忙碌起来。</p>

孙福听到太子的话后,顿时眼前一亮,刚才他还在考虑这个塌方的问题怎么解决,没想到解决的方法居然如此简单。</p>

“如此一来,等钻头钻到深处,水的力量就会撑住四壁,不会让地下的流沙坍塌灌满井眼。”</p>

“此法妙极啊!”</p>

……</p>

在一旁干活的工匠们,听到此法,也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对着朱厚照开始赞叹起来。</p>

所有东西架设完成,大汉将军们也从地上挪到了木板上面,木板才还要好钻了许多。</p>

有旁边的水井水位做参照,地下水位在哪里大家刚才已经测试过了,而现在钻杆的长度已经超过水位线快五六尺了,井眼底下不仅没有塌方,看那样子还能继续向下。</p>

朱厚照感觉差不多了,本来就是实验,稳妥点就行了,真若出现塌方或者其他意外,刚才的辛苦就白费了,对士气也有所影响。</p>

于是朱厚照出言叫停了大汉将军,指挥旁边的人开始将井管放入井眼内。</p>

所有工匠都自发的行动起来,井管也被一节一节的接了起来,朱厚照为了做好密封,每节接口处都安排重新封了一下。</p>

工匠们的热情依旧高涨,孙福几次想上前帮忙,都被人群挤了出来。</p>

终于,井管到底了,接着干净的砾石开始顺着井管和井壁的空隙被填充了下去。</p>

“上井头。”</p>

朱厚照一声令下,手里摸索着一节棉花编制的盘根,心中也是忐忑不安,压井和水车不同,这回压井成功与否就看这手中的盘根是否争气了。</p>

希望能成功吧。</p>

乾清宫内。</p>

弘治皇上坐在宝座上面,翻阅着手中的奏折,一脸凝重。</p>

原本已经退朝了,可是刚刚收到西北传来的急奏,事急从权,弘治皇上又将内阁和一些重臣召到乾清宫来议事。</p>

“刚才西北传来急奏,甘肃、宁夏、山西等地至今仍滴雨未下,谷雨节气都快过去了,粮食还未播种。”</p>

“众位爱卿可有何良策?如若再不下雨,今年西北的地可就要荒废了。”</p>

“那涉及的可就是千家万户,数十上百万的子民。”</p>

弘治皇上说完望向底下的这些臣子,平日里一个个侃侃而谈,真到了用人之际,却一个个仿佛庙里的佛像一般,眼观鼻,鼻观心。</p>

“李公可有何良策?”</p>

李东阳听到皇上的点名,双手举着朝笏站出队列先行了一礼,稍沉吟后答道。</p>

“此次大旱,覆盖及广,尤以西北等地甚重,臣认为,西北旱情严重的原因,其根本还是水利设施匮乏,且周边又无河道湖泊可以利用,接着恰逢天气干旱,无雨的缘故。”</p>

“臣有四条建议,一是积极开挖水井,汲水灌溉,且要改种其他早熟作物;二是严查粮仓储备,以备灾荒;三是兴修水利,以工代赈;四是皇上广开言路,宫内减膳素食,与民同苦。”</p>

弘治皇上坐在上首,听着李东阳的陈述,紧皱的眉头还是没有舒展开,这似乎也非快捷之法,无法解决眼前的旱情。</p>

“准卿所奏。”</p>

接着转头对着旁边的太监萧敬说道。</p>

“宫内就按着李公所奏,今日就开始减膳素食,朕要与民同苦。”</p>

推荐阅读: 回到过去当神犬 我是书里的人 醉爱成瘾:总裁轻点爱 前夫,好久不见 谋江山:庶女为妃 会修真的厨师 横炼宗师 时光之刃 隐婚神秘老公 霸道总裁高冷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