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和谈,大楚这边除了侍者和翻译外,还有岑吟别、裴珩和杨知节一行,而波窝那边则是由波窝王子——当然现在应该喊波窝世子了,带队,带着好几个官职不小的文官,以彰显重视。</p>
毕竟他们是战败国,不重视不行。</p>
两方人碰面后短暂寒暄了一下,然后就开始商讨和谈一事。</p>
从这一刻开始,场面上的氛围就开始紧张起来。</p>
首先由杨知节先开口,提出了大楚这边的要求,包括割地、赔款和每年的朝贡。</p>
这些都是例行的东西,除了其数额较大让波窝世子直皱眉外,没有其他出格的地方。</p>
重点在这之后,杨知节在提完这些后,还提了一条。</p>
“此次波窝冒犯我大楚在先,在明知岑女郎是我大楚的益州刺史的情况依旧选择了软禁,甚至派人截杀,证据确凿。</p>
“陛下知道此事后非常生气,岑刺史乃我大楚重臣,是大楚前任丞相、辅政大臣伊师的亲传弟子,身份贵重。</p>
“因伊公缘由,陛下不忍岑刺史受这般委屈,故要求波窝王正式为我大楚刺史岑吟别,为软禁截杀一事,道歉。”</p>
那波窝世子在听完翻译的转述后,脸色难看,看起来像是很想当场发怒,但是想到自己这边的处境,还是忍了下来,僵硬道。</p>
“王是我们波窝的王,代表着波窝的脸面,怎可亲自向一位大楚官员道歉?</p>
“哪怕我们愿意称臣,但是我王的地位也相当于你们大楚的诸侯王,哪有诸侯向一个官员赔礼道歉的道理?”</p>
说完又软了点语气:“我们知道此事是我波窝不对,我们也愿意给岑刺史道歉,不如这般,就让我趁此机会,正式向岑刺史行礼道歉,如何?”</p>
“不可!”</p>
“不行!“</p>
两道声音同时响起,裴珩和杨知节对视了一眼,也知道自己心急逾矩了,便摆摆手:“诸君不必在意某,继续和谈吧。”</p>
杨知节这才把视线从裴珩身上收回,对着波窝世子继续道:“此次本就是波窝无礼在先,之前岑刺史攻打波窝之前就发出了檄文,如今全天下都知道刺史于波窝受辱。</p>
“现在波窝却想这般轻轻揭过,呵。”</p>
杨知节冷笑一声,继续道:“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你波窝赢了,怎么,你波窝王的脸面是脸面,我大楚的脸面就不是脸面了吗?!”</p>
说出这话的杨知节神色激愤,对波窝一行怒目而视,大有一言不合就不谈了的架势。</p>
杨知节敢这样,那是因为大楚兵强马壮,但是波窝敢吗?</p>
当然不敢!刚刚才带着人暴打过他们的岑吟别还站在旁边呢,之前本来打起来就猛了,这一次要是闹崩,还是因为波窝不愿意给她道歉闹崩,那她还不带着人把波窝王的头砍下来泄愤?</p>
于是波窝世子只能放软了语气,道:“您误会了,我们不是这个意思,我们清楚自己的过错,也很愿意向岑刺史道歉。</p>
“我们回去就发布文书,也会备上厚礼,公开向岑刺史表达最真诚的歉意。”</p>
杨知节补充:“要波窝王亲笔道歉。”</p>
那波窝世子再度生气,又想说什么,却被身边的文官按下。</p>
那文官对杨知节点点头:“请您放心,我王定会对岑刺史表达最真诚的歉意。”</p>
杨知节这才满意,然后继续商讨赔款和岁贡一事。</p>
最后在对面波窝所有人的怒目而视中,杨知节硬生生踩着波窝的底线,谈下一个足矣让波窝伤筋动骨的赔款数和每年岁贡。</p>
至于土地?</p>
大楚这边也不想挨着发羌,因为一旦接壤势必就要派兵驻守,但是益州实在偏远,如今又富庶,南部又素来不服管教,所以大楚也不敢让人驻守这边,深怕一个不注意就造反了。</p>
毕竟现在大楚内部也不是很好,各种纷争从未停下,年年天灾也让国库吃紧。</p>
也亏得尹清霜摄政后好说歹说终于让皇帝停下了许多宫殿的修建,才省下一笔钱财。</p>
饶是如此,面对年年都有的灾民,朝廷还是有点有心无力。</p>
这也导致世家隐户变多,安全隐患就更大了,尹清霜防着人造反,自然不可能把兵力耗在发羌上。</p>
再加上波窝也没什么价值,所以哪怕皇帝暗示杨知节说想把所有打下的城都留下,但是尹清霜还是叮嘱他切记不要贪地,多要点钱才是正事。</p>
对此,杨知节自然是听自己主公的,所以就只要了挨着益州刺史两座城,其他的不要。</p>
那两座城后续会并入益州,至于里头的百姓是去是留?那就看岑吟别的了。</p>
虽说大部分都会留下,毕竟城池的价值在于其中的人,要是无人只有一座空城也没什么大用,但是如果岑吟别不喜欢,想要屠城或者把人都赶出去,那他们也不会说什么。</p>
对此,岑吟别自然是早就准备好了解决方案,她不是正好收拢了不少流民吗?有了这些地方,流民不也有去处了吗?</p>
到时候又是一个以汉化胡,相信再过几十年,这里就会彻底变成她的地盘了。</p>
这些打算杨知节自然是不知道的,他在和谈结束后,也没急着走,而是单独去找了裴珩。</p>
之前和谈之时,波窝在对岑吟别态度不是那么恭敬时裴珩有过一瞬间的失态,当时杨知节就敏锐地感受到,裴珩是真的把岑吟别当做了自家的主公。</p>
不是那种单纯的上下级关系,是真正“君辱臣死”的主公,所以在波窝透露出不愿的情绪之时,才会那么生气,以至于失态。</p>
这般情感,加上他的秘密,如果能挖出什么的话,完全可以为他的主公所用。</p>
哪怕不会背叛,但是让人把岑吟别推到长公主的阵营还是轻而易举的。</p>
但是,裴珩这个人真的,太滑不留手了。</p>
完全让人抓不到半点尾巴。</p>
杨知节坐在裴珩对面,手里拿着茶杯,表面笑眯眯的,心中咬牙切齿。</p>
是个人才。</p>
他想着,要是此行不是他来就更好了。</p>
眼看话题越绕越远,再这样下去自己怕是再磨几天都没用,杨知节终于图穷匕见。</p>
“裴君谈吐见识不凡,却说自己是山野村夫,这般遮遮掩掩,岑刺史知道吗?”</p>
裴珩笑着摆摆手:“此事某之前已经告知过杨君,某所学全是近些年走南闯北所见识到的,跟着主公也不过是因为主公贤名,某仰慕主公已久,便毛遂自荐。</p>
“好在主公贤明,用人不计较出身,某才有了今日这般光景。”</p>
杨知节笑了笑,意味深长道:“这般看来,裴君与岑刺史关系很好啊。</p>
“但是裴君也知,知节出身杨氏,自幼长于京城,世家公子知节接触的不说千人也有数百,又怎会看不出一人的出身呢?”</p>
裴珩敏锐地察觉到了威胁之意,他心中突然涌出些兴趣,面上却神色严肃起来,收敛了些笑意。</p>
“杨君此行,怕不止是为了与某闲聊而来吧?”</p>
果然这个裴珩的身世有问题啊。</p>
杨知节在心中挑眉,但是面上神色未改,甚至起身,亲手为裴珩倒了一杯茶。</p>
“知节无意探究裴君身世,不过此行也确实有事要请裴君帮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