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汉世祖 > 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

第42章 一心求财王巡检

注意到了刘承祐的目光,高防主动说道“攻打帅府时,赵行迁冥顽不灵,率人抵抗,故有此乱象。”</p>

若非是向训早有禀报,也许刘承祐还真就相信了。瞥了眼王守恩,又看向高防,此人似乎有点回护王守恩的意思。</p>

稍晚些的时候,节度府正堂,灯火通明,一场联络感情的宴席开始了。在座人并不算多,潞州文武就王、高、李三人并几名校官,刘承祐这边,张彦威、郭荣作陪,另外加上个向训。其他人,可被他安排接收城池、布防要地去了。</p>

“我父起兵于晋阳,是为廓清寰宇,拯溺天下。诸君不惧胡寇势大,于潞州响应,乃大仁大勇之举,令人钦佩。举义之事,如此顺利,都是诸位的功劳。我在此,以此酒敬诸位一杯,以表心中敬意”如今的刘承祐,说起这些场面话,却也没有一点不适应了。</p>

只是,平静的脸上平静的表情,再配上平淡语气,总使气氛略尬。即便如此,一干人也十分给面子地附和。</p>

一杯下肚,刘承祐扫着潞州文武,尤其是王守恩、高防、李万超三人。</p>

此番下潞州,看起来十分轻松顺利,甚至有些索然无味。然,只需看三人的出身,便可知,潞州的顺服是可预期的。</p>

王守恩,辽州榆社人;高防,太原寿阳人;李万超,太原晋阳人不说其他,就乡党之间的“情谊”,便足以使他们亲近晋阳。再加上,同出于河东武将集团,刘知远势力庞大,军队强悍,有成就大业的实力,在国家大义的感召之下,全城以降的抉择,并不难下。</p>

从城下始,刘承祐基本将人认了个全,既在宴席,趁着不算高昂的兴致,开始安抚拉拢起人心。</p>

看着脸色微怏的王守恩,刘承祐缓缓地说“王巡检家世显赫,得潞州将士推戴,举义方才如此顺利。当年韩王王守恩父王建立爵封韩王)挺剑越马,与契丹战,屡建奇功,声威扬于华夏;今朝王巡检与潞州诸军,挥洒大义,共抗胡寇,实有韩王之风。父子两代,共敌契丹,传出去,也是一段佳话”</p>

对王守恩的夸奖,刘承祐当然属违心之论,但是,有的话,纵使虚伪,也不得不讲。</p>

感受到刘承祐言语中的“亲善”之意,王守恩来了精神,脸上笑容展开,没有谦虚之意,却说着谦虚之辞“殿下谬赞了!末将岂敢与家父相提并论。”</p>

大概是认为刘承祐心情很好,又受其那般恭维,王守恩眼珠子转悠了两圈,面露得色,朝刘承祐低笑道“殿下,末将有一事容禀。”</p>

“但讲无妨。”刘承祐表现得很有风度,伸手示意。</p>

见状,王守恩眉毛扬了扬,捋着他修葺地很整齐的胡须,说道“殿下,晨间举义,杀赵行迁,控制全城,潞州士卒出力颇多。自古就是,有功当赏,府库之中,尚有资财,殿下何不取之以慰军心,士卒们受了赏,必定拼死报效”</p>

“另外,此前赵贼横行,向全城军民括钱,以致城中将校官吏拮据,生活困苦,殿下是否也分拨一二,以解其窘迫?”</p>

王守恩话落,堂间一下子静了下来,在场诸人神色各异,高防与李万超诧异,郭荣严肃,张彦威冷笑,向训不屑</p>

至于刘承祐,看着一脸“认真”的王守恩,不禁有种发笑的冲动。</p>

冷笑!</p>

这携功邀赏,刘承祐还是头一次遇见。听王守恩之言,再考虑到其脾性,口口声声为士卒、将校、官吏请命,实则也是在替他自己请赏。若士卒都得赏了,那他这举义功臣,又怎能少得了。</p>

而观王守恩那副理所当然的模样,哪怕以刘承祐的心态,也不禁生出些怒火。</p>

王守恩似无所觉,有点期待地等着刘承祐的反应。不过,刘承祐一时没有说话,目光清冽,盯着手中把玩的酒杯出神,缓缓地拿起,小啜一口。</p>

心知王守恩所请,惹恼了刘承祐,高防这个时候,立刻举杯出声,干笑道“殿下,王巡检喝多了,此乃醉言,勿需在意”</p>

王守恩本就对清晨高防的阻挠不满,此时见他又出言坏他财路,表情顿时一阴,正欲发作。</p>

刘承祐此时放下了酒杯,目光恍过堂上众人,幽幽道“孤觉得,王巡检所言,皆是实在话,甚是有理。将士们有功,自当犒赏;官吏们受苦,亦当抚慰”</p>

闻言,王守恩一下子眉开眼笑的,声音高昂道“殿下英明!”</p>

推荐阅读: 反派大佬穿成炮灰(快穿) 解怨司[穿越] 我的手机能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