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去疾和叶擎苍这样年纪颇大,跟着乾武帝南征北战过的老臣,此时都是唏嘘感慨不已,眼眶都红了。</p>
御书房的气氛一时间有些沉重。</p>
不过李长风并未多说什么。</p>
他们认为乾武帝命不久矣并不是什么坏事,有异心有胆量的人必定会有所动作,正好可以扫除异己。</p>
乾武帝又跟众大臣叮嘱了许久,直到扛不住了这才停止。</p>
然后在李长风的催促下去休息了。</p>
乾武帝本来还有一大堆奏折要处理,但考虑到明天大朝会极为重要,需要养足精神,便没有再执拗回寝宫休息去了。</p>
次日一早。</p>
李长风早早起床赶往宣政殿。</p>
因为此次大朝会是临时召开,加上乾武帝病种的消息已经传了出来,结合李长风昨日回京乾武帝召见众核心大臣,很多人对此次朝会已经有了些许猜测。</p>
所以,当李长风来到宣政殿时,众皇子和大臣看向他的目光明显有些不太一样。</p>
他们知道,很快李长风就会坐上龙椅,一言可定他们生死富贵。</p>
乾武帝驾到,众皇子和大臣参拜。</p>
表面上看,乾武帝和寻常没有什么两样。</p>
但还是有细心的人发现,乾武帝步伐不如从前那般矫健略显虚浮,脸色也有些苍白,随行的高大力躬着身眉头紧皱,似乎时刻准备搀扶。</p>
情况看起来比传闻更加糟糕。</p>
参拜完毕,乾武帝眼中满是压迫性的目光扫视全场一圈,直奔主题道:“高大力,宣读朕的旨意。”</p>
“是,陛下。”</p>
高大力微微躬身,上前一步拿出圣旨,咳嗽了两声。</p>
霎时间,所有人都把耳朵竖了起来。</p>
“奉天承运,大乾武皇帝诏曰:</p>
非至公无以王天下,非博爱无以临四海,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还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p>
仅仅听到开头,众皇子和大臣便明白这是立太子的诏书。</p>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此时心弦也不由得紧绷了起来。</p>
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帝王登基必然会是一群人失去权柄,一群人得到权柄。</p>
而且,按照古制,此等大事乾武帝应该与群臣商议一番才是。</p>
但乾武帝却乾纲独断,直接宣读诏书,可见其立李长风为太子的决心。</p>
一时间,群臣各怀心思。</p>
高大力还在继续。</p>
“以绵宗社无僵之休,朕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庆,端在元良。</p>
朕之九子李长风,日表英奇,天资粹美,兹恪遵太皇太后,皇太后慈命,载稽典礼,俯顺舆情,谨告天地,宗庙,社稷。</p>
授李长风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以重万年之统,以繁四海之心,大典告成。</p>
钦此!”</p>
诏书宣读完毕,高大力看向乾武帝。</p>
乾武帝微微颔首,高大力又转身高呼:“陛下有令,赐座!”</p>
话音一落,两个小太监抬着一把椅子走上高台,在众人的注视下放在乾武帝下首位置。</p>
“太子入座!”</p>
李长风朝乾武帝躬身一拜,大步走上高台神色平静的坐在上面。</p>
“群臣朝拜!”</p>
众大臣再次跪下,整齐划一的喊了起来。</p>
“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p>
李长风抬手,不卑不亢的道:“众爱卿平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