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道:“皇上,裕烈王当年是城下自刎的,未得善终。臣认为,裕字王号不妥。塘沽王继承旧号大不吉也。</p>
不如将‘裕’改为璞玉的‘玉’。晋塘沽王为玉王。也算名副其实了。”</p>
朱载圳笑道:“张先生的这个提议好。钧儿如朝堂上的璞玉一般。封为玉王,也算是名副其实了。”</p>
胡宗宪最近儿子冤死,他就像一条孤独的老狗一般,见谁都咬。</p>
胡宗宪道:“皇上,臣认为塘沽王的亲王新号,绝对不能是‘玉王’!”</p>
朱载圳问:“哦?为何不妥?”</p>
胡宗宪道:“叔大也是饱学鸿儒。岂不知亲王王号,应予以避讳?玉者,王字加一点!比王多一点的,岂不是皇帝?这王号有大不敬之嫌!</p>
这是在害塘沽王!”</p>
其实,张居正只是想夸朱翊钧是朱明皇族的美玉,并没想到这一层。</p>
胡宗宪一席话,让他顿时汗如雨下。他跪倒叩首:“皇上,臣绝对没有那个意思。是臣疏忽了!”</p>
朱载圳道:“朕也疏忽了。汝贞说的对啊。亲王王号是该避讳。汝贞,你说新王号应该定为哪个字?”</p>
胡宗宪答:“皇上,塘沽王在朝中有贤王的美誉。朝廷群臣,哪个提起他来不竖大拇指?他时常对朝廷百官施大恩惠,不求回报。</p>
臣看,不如将他的王号定为誉王,赞誉的誉。这样才名副其实!”</p>
朱翊钧、张居正等人听了胡宗宪的话,先是美滋滋的。</p>
片刻后,他们察觉到了不对!</p>
胡宗宪好像是在拐弯抹角的说:塘沽王热衷收买人心!</p>
朱载圳笑道:“誉王,赞誉的誉。妙啊!那就定下来吧,让钦天监赶紧择日,举行誉王晋封大典。”</p>
朱翊钧叩首:“臣谢主隆恩!”</p>
胖太子撇着个大嘴,对朱翊钧说:“堂兄,恭喜你了。”</p>
朱载圳想给胖儿子收买人心,故意说:“诸位,你们可知朕为何会有晋封钧儿为亲王的意愿?</p>
多亏了铖儿提醒!铖儿前几日对朕说,他堂兄的德才,配得上一个亲王位,是时候晋封他为亲王了。</p>
朕这才动了此念。”</p>
朱翊钧朝着太子叩首:“臣谢太子提携之恩。”</p>
朱翊铖道:“堂兄,不必如此。快快请起。”</p>
朱翊钧心中暗道:呵,一个亲王位算什么?迟早储君之位、皇帝之位,都是我滴!</p>
逼死生父之仇不报,我枉为人也!</p>
一众内阁阁员,纷纷向朱翊钧祝贺。</p>
朱翊钧得体的说:“蒙皇上大恩,今后翊钧更要与诸位同甘共苦,为皇上出力,为太子分忧。”</p>
朱翊钧的心里有一丝不爽。</p>
其实刚才张居正建议封他玉王,他心中已想到了王字上的那一点儿。远德皇帝也同意了。这让他觉得这是他来日登基称帝,王上加点的吉兆。</p>
可是,这个吉兆却被胡宗宪给搅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