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干宋 > 第七十二章 方腊 我不信(求追读)

第七十二章 方腊 我不信(求追读)

…</p>

童贯南下,只走到了宋南京应天府这里,就停了下来。</p>

童贯这不是畏战,而是在等大军集结,然后一块南下。</p>

谭稹战败一事,早已经将密探派到东南的童贯,其实早就知道了。</p>

童贯不仅知道了,而且还知道得很详细,详细到就像他亲自经历了那一战一样。</p>

在童贯看来,谭稹固然是犯了很多兵家大忌,但这并不是谭稹失败的最主要原因。</p>

谭稹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他的敌人很强。</p>

不。</p>

这么说,并不准确。</p>

作为打了一辈子仗、赵宋目前最拿得出手的统帅,童贯太了解农民军是个什么水准的了。</p>

说老实话,童贯是真看不起那群乌合之众的。</p>

可是虎贲军不一样,童贯判断,虎贲军肯定有通天代。</p>

好吧,童贯并不知道“通天代”这个词,他知道的是,虎贲军中有兵法大家,非常高明的兵法大家,指挥能力不在种师道、刘延庆之下甚至不在他的老搭档王厚之下的超级兵法大家。</p>

此人抓住了谭稹所犯下的所有错误,用一支实力并不比谭稹所统制的宋军强多少的农民军轻而易举的就将谭稹打得落花流水,然后又一举攻占了镇江城和金陵城,并在最短时间内将长江防线布置妥当。</p>

童贯十分清楚,对待这样的敌人,绝不能给他任何机会,否则你怎么输得都不知道。</p>

至于添油战术,那更是要不得的,因为你添多少,人家肯定就烧多少,等你这边添得差不多了,人家就该反攻了。</p>

所以,必须得把大军准备好,一块进发……</p>

……</p>

歙州。</p>

打下了歙州以后,方腊和包康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分歧。</p>

包康的意见是,只留少量的部队驻守歙州,方腊应该亲率大部人马攻取宣州,然后顺着长江逆流而上去攻占舒州、黄州、鄂州,之后顺着汉江直取襄阳,最终以襄阳为基点布防,锁住宋军从中路南下的道路。</p>

可方腊却想将他的人马分成三部分。</p>

一部分往北,攻取宣州。</p>

一部分往南,攻取睦洲以南地区。</p>

而第三部分则是由方腊亲自率领坐镇歙州城。</p>

如此一来,方腊的二十多万大军,就被一分为三。</p>

包康对于方腊的想法坚决反对——他觉得方腊的战略很有问题。</p>

先说北上的那部分。</p>

虽然方腊给了方七佛七万大军,可这依然远远不够打到襄阳的。</p>

别忘了,这一路之上可都是赵宋的军事重镇,大多都是易守难攻。</p>

万一就有那个军事重镇出一支能打的宋军,击败方七佛部,不,哪怕只是挡住方七佛部一段时间,也足够宋军从中路南下的了。</p>

别忘了,从北京大名府到襄阳的距离可比到镇江近得多。</p>

而且,李存已经派人通知方腊他们了,北京大名府有十五万西军精锐,并且还跟方腊他们说了,这支西军是准备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的。</p>

包康觉得,这种情况下,自然是越快打到襄阳越好,怎么能只拿三分之一的军队去打呢,而且,方腊御驾亲征的力度多大,哪是只派一个方七佛可以比的?!</p>

再说南下的那部分。</p>

是。</p>

现在李存忙着北上顾及不到浙南地区,可傻子都能看得出来,李存那是不着急吃浙南这里,而不是不想吃浙南这里。</p>

换而言之,浙南这里已经是李存碗里的肉了,方腊伸手去拿,以李存那强势的枭雄性格,岂会善罢甘休?!</p>

关键,荆襄那里庞大的属于赵宋的地盘方腊都打不过来,干嘛要去惦记自己的天然盟友、自己的亲妹夫的地盘,这不是作死和阻碍推翻赵宋的黑暗统治吗?</p>

最后再说方腊亲自率领近十万大军留在歙州。</p>

你想干甚么?</p>

这天下还没打下来呢,你就想坐享天下了?</p>

这才只不过是一州之地好不好!</p>

推荐阅读: 反派大佬穿成炮灰(快穿) 解怨司[穿越] 我的手机能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