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第5章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读书人的基本功就是死记硬背,谁的基本功扎实,谁就能脱颖而出。令人遗憾的是,记忆力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刘伯温的记忆力就是与生俱来的。西方哲学界的大佬罗素说,人理应平等。但这不可能,至少从记忆力上而言,就绝不可能平等。

刘伯温凭着超强的记忆力和博览群书的能动力,还有灵光经常闪烁的领悟力,在括城府学中声名鹊起。他的老师悻悻地对刘爚说:“你这孩子成精了,府学里没有人可以教他,还是到外面请个高级教师吧。”

刘爚认为老师说得很对,但高级教师到哪里找,这是个问题。刘伯温的老师说:“这算什么问题,号称理学大师的郑元善啊”

刘爚愣了,因为他不知道有这么个人。

与理学邂逅

刘爚不知道理学大师郑元善,情有可原。很多人对“郑元善”这个名字都很陌生,但提到另外一个名字,大家肯定会叫起来。这个名字叫施耐庵,他的老师就是郑元善。

郑元善,字复初,大家都叫他复初郑先生。后人称他为元朝的顶级理学大师。刘伯温在括城读书时,郑大师恰好也在括城,担任州长名誉秘书处州录事。由于这是份闲差,所以他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到教诲一些有志于理学的人上了。

刘爚那天来找复初郑先生时,郑先生正在清风徐来的书桌前闭目沉思天理人心。刘爚对郑先生说:“咱俩曾同行过,我当年在遂昌做过教师。”

复初郑先生抬眼看了看刘爚,嘴角一扬,说:“你有何事,不妨直讲。”

刘爚眼观鼻,鼻观心,心观郑大师,认定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高人。因为高人才有这般傲气。刘爚就言简意赅地把儿子刘伯温的记忆力和领悟力说了一遍,最后注解道:“这孩子太聪明了,他的老师已没有能力教诲他。”

郑大师鼻孔朝天:“不是我摆架子,我是不教小孩子的。”这句话的“春秋”说法是小孩子不配要他教,其实把架子摆得很大。

刘爚哪里能被架子赶走,开始死缠烂打,非要让郑复初见一下刘伯温,只见一面。

眼看就要吃晚饭了,郑大师的肚子开始咕咕叫,但他又不能留刘爚吃饭,因为他薪水很低。肚子让他妥协了,他说:“那就见见。”

刘爚满眼都是笑意,喊了一声:“基儿”

只见刘伯温从门外慢慢地走了进来,紧闭着嘴,骨子里散发着寡欢的泡沫。

刘伯温的相貌平凡无奇,但是那种孤独落寞的神情颇使人动容。郑复初也是阅人无数的人,一见到刘伯温那独特的气质,不由得心动了一下。

他把刘伯温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像是在鉴赏一件刚出土的古董。最后,他认定这货不错,但还是要深入一下,于是问:“听你老爹说,你七行俱下,过目不忘”

刘伯温鞠躬回答:“是。”

郑复初“呦”了一声,这小子还不谦虚,正合我性格:“都读过什么书啊”

“很多。”刘伯温又鞠了一躬回答。

推荐阅读: 世界第一军婚 强欢专宠总裁妻 透视小神医 三追傲娇妻 我不是汉献帝 邪王追妃:废材逆命二小姐 王爷太妻奴 帝后之庶女无敌 森林开发商 天上掉下个苹果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