泱泱华夏的北方,似乎只有到了清朝时才真的安定下来。</p>
究竟战乱,还没有从边境搬走的百姓,几乎都已经不把斩成当回事儿了。</p>
不管北漠那帮胡人想怎样,他们都该怎样生活就生活。</p>
尤其在府兵制的大唐时期,边境百姓农时为民,战时为卒,从祖辈到孙辈,除了牙牙学语的娃娃能躲得开。</p>
其余人的身上,几乎都有一股子战火硝烟的血腥气味。</p>
这一日,雁门关下起鹅毛大雪。</p>
边境酒肆倒是热闹起来。</p>
天寒地冻,酒肆内的酒客几乎都是行脚商人。</p>
一些人点了烈酒喝了暖胃,一些人点了清茶慢饮交谈。</p>
这时,三个汉子外带一个男童走进酒肆,找了个偏僻的角落坐下。</p>
三个汉子点了几样小菜,又点了两壶极难入口却很能暖胃的烈酒,各自慢饮。</p>
至于那男童则是捧着一碗热腾腾的羊奶,端坐一旁望着大雪怔怔出神。</p>
酒肆里的掌柜早已是个见多识广的人精,看见他们时不由多看了几眼。</p>
这几人虽说衣衫褴褛,但却不像穷苦人出身,只是他们为何在这苦寒时分跑到这地方来遭罪呢?</p>
难道就不怕被冻死街头?</p>
堂堂皇子李承乾,这一路上被折腾的已然成了小乞丐。</p>
而堂堂大唐太宗李世民更成了个老乞丐,哪里还有那意气风发的模样。</p>
他们几人当中,也就皮糙肉厚的程咬金没什么变化,依旧还能喝酒,还能唱曲儿。</p>
李承乾喝了口羊奶暖了暖身子:“之前爹说北方百姓不好过,这话不假。”</p>
“但依我看,这北漠的百姓应该更不好过喽。”</p>
李世民挑眉看向李承乾。</p>
李承乾嘿嘿一笑:“爹你想啊,咱们大唐有太宗的韬武略,北方居民尚且还要受严寒之苦。”</p>
“那北漠赶上的可是颉利这个老匹夫,在这家伙的治理下,北漠百姓不死伤惨重才怪呢。”</p>
听李承乾说自己韬武略,又管颉利叫老匹夫,李世民忍不住仰面笑了。</p>
李世民指着李承乾笑骂:“你这小子总是口无遮拦。”</p>
“但乾儿说的也挺有道理,去年北漠便天降大雪,冻死牛羊无数,民间怨声载道。”</p>
长孙无忌在一旁道:“今年北漠又赶上如此酷寒,百姓能得好就是怪哉了。”</p>
李世民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随即看向长孙无忌。</p>
“那你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p>
李世民用酒水在桌子上写了个梁字后,继续道:“把这里收回来了?”</p>
这世上还有那个梁呢?</p>
无外乎就是一直占据着夏州朔方的梁师都了。</p>
梁师都可是一个北漠突厥实打实的狗腿子,至大业十三年梁师都称帝建立梁国以来,就与突厥眉来眼去。</p>
而且这货还不止自己三番两次进犯灵州,更撺掇突厥与大唐作对。</p>
被李世民视为一生之耻的渭水之盟就是这货一手搞出来的。</p>
李世民对于这货的恨意,可不少于北漠多少。</p>
听闻李世民的话,长孙无忌沉思一下:“如若我方出兵,北边势必会来救援呐,到时候只怕要无法收场”</p>
“这”</p>
一时间,李世民也陷入两难境地。</p>
如若攻梁,颉利势必来救援,要是唐与北漠起了兵戈,再想休养生息可就难了。</p>
谁知,这时将羊奶喝光的李承乾忽然开口:“不就是不想让北漠出兵,这有什么难的?”</p>
看李承乾得意洋洋的模样,李世民皱眉问:“你有办法?”</p>
李承乾推了推面前的空碗:“再来碗羊奶,我绝对给你想个万全之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