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大唐之最强熊孩子 > 第28章 高士廉有点膨胀

第28章 高士廉有点膨胀

州县过多的事情随着李承乾的十道论后才刚刚得到解决,朝堂上就又吵翻天了。</p>

当初,突厥不设各种制度,每家每户自由自在,倒也安稳。</p>

可在赵德言投奔颉利可汗得到重用后,便开始对突厥旧俗大加变更。</p>

自古以来,汉人与游牧民族的处事风格就不一样。</p>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赵德言颁布的政令苛刻繁琐,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说是强人所难。</p>

故而突厥百姓开始有怨言。</p>

而去年冬季天降大雪,草原上牲畜死亡极多,突厥百姓也遭受冻饿之苦。</p>

可颉利仿佛没看见民间景象一样,依旧年年发动战争,并且变本加厉的盘剥百姓。</p>

因此突厥国内怨声载道,各部纷纷叛离突厥,颉利兵势渐渐削弱。</p>

正因为看见了这一点,朝堂内便有人请求趁势出击突厥。</p>

其中宰相萧瑀便是呼吁北击突厥叫的最欢的那个。</p>

当然了,有主战派,就有主和派。</p>

长孙无忌便是主和派的首脑。</p>

他很清楚,现今大唐正是多事之秋,国内刚刚经过十道变革,不宜开战。</p>

主战派主和派在朝堂上吵得激烈,把李世民吵得头大,只得找借口散朝。</p>

若问李世民想不想开战。</p>

他肯定是想得。</p>

毕竟渭水之盟可是被李世民当做终身耻辱的事情。</p>

他自己便说过,要把颉利抓过来在国宴上跳舞给自己看。</p>

同样吗,他心里也知道现在不是开战的时候。</p>

所以他才会惆怅。</p>

散朝之后,心烦意乱的李世民走出皇宫,在长孙无忌的陪伴下,来到了中山王府。</p>

至于为什么来中山王府,其中理由很简单,就是想检查一下李承乾的功课。</p>

但若是将这话翻译过来,那他就只是单纯的想要找理由揍李承乾一顿出气。</p>

谁知,在李世民即将来到李承乾上课的院子时,高士廉正与李承乾讲今日在朝堂上的争论呢。</p>

高士廉坐在堂中,对堂下的李承乾道:“如今箫相与长孙相两人各执一词,一方说要战,一方说要和。”</p>

“乾儿,我且问你,你觉得该战,还是该和?”</p>

“不战也不和。”</p>

李承乾无精打采的回了一句。</p>

闻言,高士廉不解:“不战不和是何意?”</p>

“就是不打他,也不跟他讲和。”</p>

李承乾终于抬头看了高士廉一眼:“说白了就是不搭理他。”</p>

高士廉微微挑眉,再问:“如今突厥动乱,正是势微之际,为何不战?”</p>

“突厥动乱不过是刚刚开始而已。”</p>

“而且如若这时出兵,反而还会帮了颉利那老小子。”</p>

“帮了他?”</p>

高士廉问道:“为什么这么说?”</p>

“面对我大唐这样的强敌,那些部族能不团结一致?”</p>

“这道理也太简单了些,在生存面前动乱也会结束。”</p>

李承乾摇头晃脑道:“与其出兵帮颉利那老小子结束动乱,还不如烧上茶水拿着一盘瓜子看戏呢。”</p>

“而且舅公,突厥虽然人口要比我们少很多,但他们可是全民皆兵,还都是骑兵。”</p>

“就算是我军在前期可以占尽优势,到后来势必会被突厥骑兵拖入泥潭,进退不得。”</p>

李承乾脸上略带惋惜道:“不过我知道,我父皇一直将渭水之盟视为一生之耻,但现在却不是开战的最佳时机。”</p>

听闻这话,躲在暗处的李世民挑了挑嘴角。</p>

没想到,这家伙还挺了解自己的。</p>

李世民继续抬头看向李承乾。</p>

“可是,我只希望父皇知道,与其和突厥进行毫无意义的消耗战,不如将这份仇恨藏在心底。”</p>

李承乾眼睛盯着前方,然后缓缓抬起手:“然后励精图治,增强国力,等待机会”</p>

推荐阅读: 反派大佬穿成炮灰(快穿) 解怨司[穿越] 我的手机能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