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小乞丐是几个月前从南方逃难过来的,家乡遇到了几十年难得遇到一次的大水,短短几日已是千里湘泽,哀鸿遍野,家里的房子早已淹没在滚滚洪水中。他运气好,凭着一股牛劲爬上了一个分叉的大树枝上,才被赶来的官兵救了上来。家里的亲人都已经断了联系,或许再无相见之日。在数月的颠沛流离,饥寒交迫的日子中随众人流浪到了此地,当上了一个饥一顿饱一顿的小乞丐。偶尔还能喝上一碗好心的人家发放的稀粥,啃上一个热乎乎的馒头,已经让他觉得是件很幸福的事情了,这个不是家的地方,却让他感受到了真正的一丝家的温情。
大乞丐盯也不盯他一眼,抛下一句让小乞丐很兴奋的话:“去买半只烧***今晚我们也打打牙祭,好久没见荤了,我也有点想念--半边烧鹅腿的烧鸡了。”
小乞丐高高兴兴的拾起破碗里的几个珍贵的铜板,飞也似的离去了,留下大乞丐默默的出神:这小兔崽子敢偷吃一口被我发现了,非得打断他一条小腿。也只有每年这个时候才能再次尝到半边烧鹅腿那美味而又熟悉的味道,他心里已经对他这位有此口福的朋友感激涕零了--感谢万能的佛祖,感谢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感谢......
正当大乞丐望眼欲穿的看着小乞丐消失的方向的时候,城门外慢悠悠的进来一队歇脚的商队,打头的一位风尘仆仆,横眉冷对,八字眉,一双不怒自威的眼睛打量着城内角落里四处散落的乞丐,望着那些早已经饿的绿了眼睛的乞丐不自觉的紧了紧腰间的佩刀,马蹄发出哒哒哒的轻啼,他是负责本次商队安全的护卫头领,姓周单名一个勋,手底下劲装十多人,早已人困马乏,看到这个城门的时候,满腹的阴霾就像泄闸的洪水早已一扫而空,想着今晚不用再担惊受怕,不用再风餐露宿,可以暖暖的洗净那一身多日的疲惫,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暖暖的幸福。
周勋也看见了那个大乞丐,他们的眼神不经意的相碰了一次,周勋看见他的时候,心里冒出一丝冷颤:这个怎么和在路上遇到的那个难缠的女人的眼神那么相似?难道他们是一伙的?难道他们也跟踪到这里来了?但看见大乞丐一直痴望的盯着一个小乞丐笑盈盈的拿着打包的半边烧鸡流出哈喇子的时候,一颗紧绷的心绪才渐渐恢复平静,或许是我看错了。
望着手下的人一个一个卯足了劲打理着千里而行保护的货物时,周勋才感觉这才是真实的,总算回来了,虽然有些弟兄永远的留在了路上的某处,但相比现在这些活生生的生命,一切的牺牲是值得的。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此不复还。”一家酒楼的酒保卖力的吆喝着,也不管这诗词的别扭,反正他也知道,这些过路客都是一些粗人,也品不出这里面的门门道道,还可以显出自己的学问。偶尔一些过路的文人投来鄙视的目光他也全然不会在意,只要能完成十多位客人进店吃酒进食,他这个月的月钱又可以多几分了,想想月底多出的月钱,想想还未过门的阿花,一种幸福油然而生。
看见周勋那十多人的商队缓缓朝惜凤楼走来的时候,酒保阿三知道今天的任务是可以完成了。这一队人马是这里的常客,但他数了下人数,感觉少了几人,这他不好说破,吴掌柜已经对他们提出了作为酒保的禁忌,不能问东问西、不能觊觎客人的财物、不能推荐客人不喜欢的事物,对客人必须鞍前马后,要像亲人般给予春天般的关怀,客人需要什么如果没有,不能立马拒绝,应想方设法去满足,实在没有也会给予其他方面的优惠。所以阿三这些人也学会了吴老板的卑躬屈膝,对客人低三下四没什么觉得多丢人的,最后那实实在在拿到手的银两才是他们一直坚持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