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903章 群龙无首 大厦将倾之前的癫狂

第903章 群龙无首 大厦将倾之前的癫狂

正如他说的那样,他以前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不知道为何,大明就变成了这个模样,万夫一力,自然天下无敌,可是这力气往哪里方向使?没有人能说明白。

陛下给万历维新设立了五个目标,这五个目标,一个比一个难以实现,但总归是看起来有那么一点点的希望。

“这次南下,比之上次,臣感受到最大的变化,就是共识围绕着五个目标,在重新凝聚,比较有趣的选贡案待斩的有两家,也是在南京师范学堂创建的时候,捐了两千银。”

“即便是江南的势要豪右,也对丁亥学制持赞同的态度,只不过,他们的想法是,既然花了钱,也要捞到名声,虽然功利了些,总比之前那种关起门来,只有自己家务事的时候,要强太多太多了。”

“还有这次费利佩要给大明加关税,江南势要豪右,先给他们加了价,一群来讨饭的蛮夷,也敢蹬鼻子上脸了。”戚继光表达了此次南巡,他完全不同的观感。

统治阶级和社会根本的万民之间,逐渐建立了新的共识和认同,这是人心凝聚的直接表现。

革故鼎新,最重要的就是鼎新,你这个鼎是新造的,但它里面究竟装着什么,要讲清楚,讲明白,并且获得天下的认同,就能鼎新。

说得容易,做起来,是陛下十七年如一日的辛劳。

“戚帅看的明白,洞若观火。”朱翊钧一愣,戚继光不说,他还真没注意到,他光顾着杀人了。

连浙江还田都能推行,无论是出于畏惧,还是出于认可,总之论迹不论心,政策得到了推行,代表着人心的确在凝聚,一盘散沙的乱局、迷惘、癫狂,正在结束。

“戚帅身体如何?朕听大医官说,前日戚帅也染了病。”朱翊钧问起了戚继光的身体状况。

戚继光笑着说道:“臣还以为自己年轻,这南方暖和,穿的薄了点,一阵冷风,便染了风寒,现在已然痊愈,劳烦陛下挂念。”

“身体是一切根本,朕还指望戚帅再次挂帅,征战倭国。”朱翊钧说起了征倭之战。

确切地说,大明和倭国还没打够,矛盾还没有充分的碰撞,还得再打一次,才能让倭国彻底屈服于大明的意志之下。

最近倭国在丰臣秀吉的带领下,掀起了一股反对倭奴的浪潮。

丰臣秀吉在半个京都的废墟上,召见了所有大名议事,这个议事进行了整整七天,但最后得到了一个共识,那就是禁止倭奴、游女出境。

任何大名都不得做这等营生,若有发现,共讨之。

“一掐脖子就认怂,一松手,倭寇又觉得自己行了!”戚继光也是服了,神火飞鸦烧了半个京都,实在是失策,就该烧掉整个京都。

“其实,从大明律而言,倭奴、游女、南洋姐的生意,是违禁取利。”朱翊钧稍微跟戚继光解释了下丰臣秀吉为何敢这么做,能这么做。

大明并不承认三角贸易里倭奴生意的合法性,这会造成大明道德滑坡。

事实上,在大明,知道倭奴生意的人,都不是很多,因为所有的杂报,都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连长崎总督府每年汇报倭奴数量,朱翊钧都会涂黑。

不记录就等于不存在,这种生意进行的如火如荼,但就是没有官文去记载。

就像捣巢赶马,在实录里,也是只言片语,也就是皇帝询问王之诰,王之诰回复,寥寥数语。

这就是个雷区,笔正们轻易不会涉猎,因为胡说会被人扣上同情倭寇的大帽子,成为通倭贼人。

没有哪个笔正愿意被陛下当街手刃,陈有仁的死,可是让北衙笔正们,胆战心惊。

皇帝如此公然出手杀人,朝中大臣不纠正,还给空白驾贴,笔正们人微言轻,索性不谈。

大多数百姓,都觉得这些倭奴,全都是战俘,而且,大明方面也禁止大明商人捕奴,但可以从大名手中购买,当然在海外,到底捕没捕,朝廷一般不会过问。

所以,丰臣秀吉,可以让倭国大名齐聚一堂,形成这种共识。

因为现在的倭国,尤其是青壮年,实在是太少了。

倭国丁口长期外流的同时,一场朝鲜战争,损失了十余万的青壮,对于眼下只有七百万丁口的倭国而言,十万青壮,是人口结构性的巨大损失。

大明开海十七年,倭国总丁口从九百万左右,已经降低到了七百万左右,这都是估算,但沿海人群聚集,是可以统计到大概人口数量的。

“一次矿产之战不够,还得再来一场人矿之战。”朱翊钧看了眼中书舍人叶向高,叶向高的笔都洗好了,聊到倭国,有些事儿就不方便记了。

今天万历起居注的内容,已经足够丰富了。

但叶向高没有去入厕的意思,他就是要听,而且看陛下的意思,也不打算赶他走。

叶向高是申时行之后,唯一还做了点事儿的首辅,虽然不多,但在没有了任何共识的晚明,能做点事,已经代表他有些能力了。

戚继光非常赞同的说道:“那就打,打到完全屈服为止!”

“陛下,绝不可让倭国坐大!看看英格兰,法兰西、神圣罗马、西班牙,都拿它没什么太好的办法,泰西各国,都恨的咬牙切齿,甚至费利佩不计代价的发动远征,都无可奈何。”

“绝对不能让倭国上岸,更不能让它坐大,实在是太危险了。”

要是让倭国挑拨到中原连大一统的共识都没有了,那才真正的完蛋!

泰西也不是没有人奋斗过,相反,想要统一泰西的奋斗者,层出不穷。

但只要英格兰人在,那就很难做到,英格兰的基本国策,就是里挑外撅,搅的泰西诸国,不得安宁,即离岸平衡。

“怕是得等几年,收回拳头,是用更狠的力气打出去。”朱翊钧表示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不能连年用兵,他要履行自己万历维新的承诺,最近这几年时间,他不会动武。

朱翊钧这是给戚继光一个承诺,封无可封、赏无可赏的奉国公,依旧要领兵打仗的。

戚继光封无可封,可是在贵州领兵的戚继美,戚继光的弟弟可以继续封,戚继美没法封,就封戚继光的儿子。

一门两公爵,大明又不是没有!

祖宗喜欢胡闹就这般好处,事事都有祖宗成法,朱棣也干了。

朱翊钧和戚继光聊了很久,戚继光心情极好的离开了莫愁湖行宫。

大明皇帝看着戚继光的背影,对着冯保说道:“人活一口气,起初朕还不信,但朕刚看到戚帅的时候,戚帅的神情有点不对劲儿,虽然气色看起来不错,但缺了一股心劲儿,大抵是觉得,没仗打了,没用了。”

“对于常年征战的将领而言,最憋屈的就是这种时候,朕从俞大猷、马芳、刘显这些悍将的身上,都看到过这种落寞。”

“眼神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甚至连腰都弯了下去。”

“瞧戚帅离开的时候,神采飞扬,八成回去就开始琢磨,下次大明平倭之战,究竟该怎么打了。”

戚继光已经很满足了,陛下履行了承诺,封公后,依旧让他领兵作战。

但四夷已平,怎么看,飞鸟尽,良弓就该藏起来了。

朱翊钧又给了一个承诺,画了一个大饼,告诉戚帅,平倭之战,还要继续打,戚继光立刻就精神抖擞了起来。

“其实应对丰臣秀吉的行为,把矿山做据点,捣巢赶马。”冯保提出了一个方案,现成的经验照抄就行,捣巢赶马,他的潜台词是没必要再发动一场大规模战争。

“还是得打,冯伴伴,你想的太少了,戚帅不喜欢给自己表功,但其实江南社会共识的恢复,和接连的战争胜利有极大的关系。”

“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就能凝聚人心,看得见的暴力,才是让这些虫豸,暂时蛰伏的根本原因!”

朱翊钧在没有外臣的时候,说话一点都不客气,对五个目标的认同?还不是怕他手里的刀。

没有京营这把刀牢牢地攥在手里,这些虫豸,绝对不会听话。

“还有,朕不灭倭,难道灭了南衙、浙江、福建、广州所有势要豪右、宗族的满门?当年的倭患,需要有人为此背负责任的,只要大明还在,这个仇就得报。”朱翊钧给了另外一个理由。

大明国势衰微,过去的帐,没法算;

但大明国势强横起来,这血仇若是不血报,他这个皇帝怎么当?

诚然,嘉靖倭患的罪人不止倭人,但灭倭,可以给天下一个交代。

“说起这个,臣最近听闻了一件松江府的大事,孙克弘花费了整整五十万银,亲力亲为,为牺牲在入朝抗倭战场的英烈,进行风光大葬。”冯保说起孙克弘的动向。

上次孙克弘面圣没有在陛下面前表功,就是简单的提了一句。

冯保了解之后,发现花费如此巨大。

“五十万银?”朱翊钧十分惊讶。

孙克弘这五十万银,能修一个先帝皇陵;倭奴一个才五银,可以买足足十万个倭奴、游女了!

松江水师的骨灰,都送回了松江府安葬,孙克弘对于松江府衙的安葬规格,表示不满,刚刚到任的李乐,还没完全掌控松江地面。

而孙克弘直接拿了五十万银捐给了松江府衙,而后以九品商总,亲力亲为,安葬了英魂归来的481名英烈,包括京都之战牺牲的长崎总督府牙兵。

除了风光大葬之外,整个大明最豪奢的忠烈祠,也在松江府,占地超过了三千亩地,是一整个完整的园林。

而且孙克弘还让人为这些英烈著书立传,所有人的生平进行了考证后,公开刊行,花钱让戏楼、茶馆将《东征记》和《英豪传》改成了话本、戏曲,传唱大江南北。

而孙克弘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因为大仇得报,他到了地下,也有颜面去见父母了。

在嘉靖倭患的时候,孙克弘全家死的只剩下他们两兄弟,孙克毅至今还在长崎。

如此血仇,不报枉为人。

朱翊钧看着奋笔疾书的叶向高,露出了笑容,叶向高母亲带着尚在腹中的他,背井离乡。

叶向高对倭人一样恨之入骨。

(本章完)

推荐阅读: 回档少年时 抗战之关山重重 我以机缘觅长生 山海提灯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山河志异 长生炼器师 怪谈游戏设计师 从密修学院僧开始 全民星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