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文人书屋网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901章 护民彰圣德,兴农显奇功

第901章 护民彰圣德,兴农显奇功

第901章 护民彰圣德,兴农显奇功

万历维新,在一些人看来,是天老爷和大老爷们,因为分赃不均,开始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开始角力。

不仅仅是穷民苦力,相当一部分势要豪右,都这么觉得。

在势要豪右、乡贤缙绅看来,他们也发现是过去自己拿的太多了,而陛下拿的太少了,这才激起了皇权的反抗。

自从有了皇帝这个词之后,君权和臣权的斗争,便从来如此,你来我往。

势要豪右们看皇帝带着京营军兵,非要多吃一点,也就勉为其难的给皇帝分了点,清丈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得到了执行。

可是到了万历九年,势要豪右才惊讶的发现,皇帝来真的!

万历维新,让大明再次伟大,甚至包含了穷民苦力!

万历九年,废除贱奴籍的圣旨开始推行,到万历十一年正式宣告废除,在那一刻,这就不是肉食者之间内讧的问题,不是肉食者之间斗来斗去。

这才是让势要豪右、乡贤缙绅最惊惧的地方,皇帝不仅要自己翻身,还要天下百姓跟着一起翻身。

很显然,势要豪右、乡贤缙绅存在着普遍的默契,不想让穷民苦力翻身,这刘记豆腐坊刘友嘉的行为,就是典型。

“姚光启为何要把索赔五银,增加到十五银?”朱翊钧又看了一遍案卷,发现了缺失了一部分的细节。

王崇古解释道:“那马三强被驴踹折了腿,按照马三强的劳动报酬,再加上受伤,核算出来的十五银。”

马三强是个穷民苦力,他不知道该要多少钱,他觉得自己没干活,主要是索求汤药钱,但姚光启则认为,因为刘记豆腐坊的公事,负伤不得劳作,这部分误工费也是要算上,所以才涨到了十五银。

“姚光启这个判罚非常公正,下章礼部,对大明律进行增补,日后有类似告诉,一律按照此事儿为例进行索赔,写进大明律之中。”朱翊钧听闻,肯定了姚光启的判罚。

其实能够这么判,已经是巨大进步了。

多少穷民苦力一辈子都不愿意进衙门,还不是因为衙门朝南开,没钱别进来?

真的对薄公堂,哪有小民冤?全都是老爷冤。

这个故事在这片大地上,重复上演了数千年了。

姚光启如此判罚,已经称得上是青天大老爷了。

朱翊钧想了想说道:“但姚光启还是有错,他为何不强制执行下去?是因为朕给他的权力还不够吗?为官一方,为人父母,父母官,父母官,百姓的衣食父母。”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如果连父母官都指望不上了,你让穷民苦力指望谁?只能指望手中的刀兵,倒一倒心中的苦水了。”

“问题迎刃而解。”

“姚光启做的已经足够好了,但还是不够好,朕知道他也难,这次就不怪罪他了,申斥一番,下次遇到就坚决执行,把天捅破了,朕给他兜着!朕要是兜不住,就让京营出来给他兜着!”

到了地方衙门,判罚执行的问题,一直是个老大难,尤其是这种不涉及刑名,只有民事的判罚,很容易就会变成和稀泥。

衙门里也不都是一条心,也是分锅吃饭,这里面的原因错综复杂,姚光启能判成这样,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

“陛下,迎刃而解,不是这个意思。”王崇古表情更加无奈,陛下有时候用些成语,总是让人出乎意料之外。

那边黎牙实把胡搅蛮缠,解释为胡人和蛮夷做事风格;

陛下把迎刃而解,解释为了穷民苦力,反对压迫的行为。

“其实马三强讨要了几次,都被刘友嘉给骂了回去,自始至终,马三强都没还嘴。”王崇古说起了案子另外的一个细节,马三强上门讨要,被刘友嘉骂了好几次。

事后上海县衙门调查,马三强没有还嘴。

不还嘴的原因是马三强有软肋,生病卧床不起的母亲、嗷嗷待哺的孩子、照顾婆婆和孩子的妻子,他靠着自己双手,改变了人生轨迹,在人生如逆旅之中,获得了短暂的幸福。

在那天晚上,徐四海遣的四个恶人,把这一切都毁了。

“陛下说服了臣,陛下圣明,可是这律法,哎…”王崇古叹了口气,他不知道皇帝是否能够理解他的表述,朝廷是几间房、几间宫殿,饭也是要分锅吃的。

“次辅是想说,国朝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吗?”朱翊钧想了想问道。

“陛下圣明。”王崇古发现陛下真的是一猜就猜出他要说什么了。

按照大明矛盾说和生产图说对国朝的新解,就连国朝,都是统治阶级向下统治的工具,更遑论律法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律法从来没有对穷民苦力有过任何的偏袒。

这次轮到朱翊钧沉默了,麦子熟了几千次,万民从来没有一次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崇古年纪大了,人老了,说话就没了禁忌,所以当面把话说的非常清楚和明白,陛下要想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作为大明的君王,敌人是具体的某些人,也是历史的滚滚洪流。

镰刀收割的从来不是麦秆,而是佃流氓力弯下的腰;锤头敲打的从来不是铁钉,而是穷民苦力流下的汗;

王朝更替,把犁铸成了干戈,君王用干戈铸成了鼎,又把干戈铸成了犁。

世袭官看似世袭罔替,可是天变之日,又泯然众人;官选官以为自己可以跨越王朝的更替,兴衰又告诉了他们,春秋大梦,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乡贤缙绅,将土地反复丈量,一次次的被穷民苦力踏破了家门;商贾让麦粒在算盘上滚动,就变成了穷民苦力的债,一张张借据,最终也变成了商贾们的催命符。

国朝是统治阶级统治工具,就是这片土地,几千年来从不变的轮回。

“麦浪依旧金黄,但风的方向也是可以变的。”

“万民终将可以挣脱史书给的修辞窠臼,不再是载舟水、覆舟泪的隐喻,而是国朝根本与主体,民为邦本,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历史的必然。”朱翊钧回答了王崇古的问题。

朱翊钧怕自己讲的不确切,想了想继续说道:“朕要做,朕做不到,也能变成历史长河里的一点星光,一点火炬,照亮后来人的路,而不是毫无意义。”

从为民做主,到万民做主,不是简单词语上的转变,而是中原这个文明,由内到外,由骨髓到血脉的完全彻底的转变。

这个路很长,也很难,他会站好自己该站好的那班岗。

“王次辅,这个徐四海这帮人,究竟是以什么身份,活跃在松江府?”朱翊钧询问着案件的细节,徐四海这类的人,没有被衙门抓起来,送到南洋甩鞭子,着实是有些古怪。

大明每年都要对这些人进行清理,因为南洋有着巨大的需求,百万以上的大都会,这类人更是重点清理对象才对。

这些人一次又一次的躲过了朝廷的抓捕,以至于胆敢拒捕,能活在大明,还能活到现在,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了。

王崇古面色极为复杂的说道:“他们是工盟,大部分都是工匠里的大把头出身,说是帮着匠人和东家谈条件,但其实也是势要豪右们养的狗。”

“刘友嘉之所以猖狂,也和这些工盟们有关系,因为这些所谓的工盟,是转移矛盾的最好手段。”

将匠人和东家的矛盾,转化为匠人和工盟之间的矛盾,他刘友嘉自己施压,多不体面,让徐四海出面,出了事儿也不怪他。

朱翊钧立刻说道:“这些个豢养打手,压迫匠人的所谓工盟,阻碍真正的工盟出现!下章松江府,此类工盟一律取缔,查清跟脚后,作奸犯科者一律流放南洋。”

有些衙门口的设立,完全是为了阻碍真正可以履行职责的衙门口出现,提前把你要走的路给堵了,便无路可走。

松江府之前有了工会的雏形出现。

大明的穷民苦力在城中的分布,呈现了明显的地域性质,也就是‘传帮带’,老家熟人介绍,然后在见多识广的熟人带领下,出门做工。

大明朝廷,想要再观察观察这种传帮带背景下诞生的工盟,和大明朝廷官厂组建的工会,有何不同。

但显然,传帮带之下民间生长出来的工会,也不能履行职能,反而成了势要豪右、富商巨贾手里刺向穷民苦力的一把利刃。

一旦实现了阶级上的跃迁,人的认同就会改变,非但不同情穷民苦力,甚至还要变本加厉的欺压回去。

这种变本加厉,表现格外明显,是为了和过去的自己进行完全的切割,也是为了给新主子献出投名状。

显而易见,从穷民苦力变成了打手、家丁、走狗身份的这些大把头出身的工盟,非但没有维护匠人这个集体的利益,反而让匠人遭受了更多的苦难。

匠人除了供养旧有的既得利益者,还要供养这些打手,可谓是苦不堪言。

“这就代表着传帮带的民间工盟探索的失败,算上这次,已经是第四次了。”朱翊钧由衷的说道:“王次辅,不必气馁,还是要想方设法建立起来。”

失败固然可怕,但是气馁过于耻辱了。

朱翊钧很清楚组织工会的难度,这里面涉及到了‘上车关车门’这个问题,但面对问题,要想办法跨过去,而不是退缩。

朱翊钧和王崇古聊了下关于工会组建之事。

王崇古已经有了新的想法,其实在很多朝臣们看来,王崇古这么折腾,是在做无用功,历史已经证明过无数次的东西,王崇古在做着不切实际的春秋大梦。

但王崇古还是想试试。

“臣觉得,这次可以成,工会必须要有一个实体吗?臣以为不然。”王崇古讲了他的新思路,他打算把工会,变成工匠大会,但凡是有事,就亲自随机挑选匠人询问。

没有任何预设条件,完全随机抽取,将挑选到的匠人找到面前来,询问究竟。

最终结果,也要进行公决表态,让每一名匠人,进行投票,在是或否之间进行选择,这样一来,可以最大程度规避掉一些问题。

朱翊钧思考再三说道:“王次辅这个想法,应该是来自于廊庙陈民念,丹墀问政典,朕这些年发现了这种问政的弊端,总是有些人自作聪明,教朕挑选的人说话,歌功颂德者多,真正陈述问题的少。”

“而且这种是或否的选择里,很容易制造割裂,有人同意,就一定有人不同意,如果是绝对多数,比如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选择,那还好说,少数服从多数。”

“可一旦是一半对一半的情况,反而把事情弄得更加糟糕,问题没解决,匠人反而对立起来了。”

推荐阅读: 回档少年时 抗战之关山重重 我以机缘觅长生 山海提灯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山河志异 长生炼器师 怪谈游戏设计师 从密修学院僧开始 全民星海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