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派、体验派、方法派,表演的三大派系,那么,三者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p>
最直接也最鲜明的区别就在于:</p>
表现派表演一场戏,十遍可能十遍都是一样的,寻找状态最佳的一场即可。</p>
体验派和方法派表演一场戏,十遍可能十遍都是不同的,寻找最契合角色最契合电影的一场戏才行。</p>
整体来说,表现派讲究控制,保持理智和清醒是非常重要的;体验派和方法派则讲究沉浸,迷失在角色之中无法区分现实和戏剧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两种表演方式的沉浸方法,也稍稍有些不同。</p>
当然,事无绝对。</p>
不是说表现派演员就完全不会触动真情实感,如同机器一般输出表演,每次表演都能够复制黏贴;也不是说体验派和方法派演员就完全不会设计自己的表演脉络,每次表演都如同疯子一般丧失理智。</p>
往往,不同派别的表演方法都会稍稍渗透一些,根据演员的天赋与能力,呈现出不同的样子。</p>
而且,不同表演方法也没有优劣之分,归根结底,还是需要根据导演、根据角色、根据电影风格决定。</p>
惊悚/恐怖电影类型,就相对特殊一些,因为氛围与情绪是更重要的,导演往往不喜欢演员采用体验派和方法派,而倾向于演员使用表现派表演,直接而准确地传递出角色的情绪——</p>
假设,角色被吓尿了。</p>
那么,演员就直接呈现出尖叫和恐惧,这就已经足够;没有必要展现出角色丧失理智之后真正尿裤子的表演,也没有必要展现出角色经历不同惊讶所呈现出不同的情绪,那样反而是画蛇添足。</p>
著名的惊悚/恐怖电影导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Alfred-Hichck)就对体验派和方法派演技嗤之以鼻,所有出演他作品的演员,他一律要求使用表现派演技,他希望整个片场都能够在自己的掌控里。</p>
“解除好友”就是一部典型的惊悚电影,陆潜也不希望演员自己加戏,用花里胡哨的表演破坏电影的气氛,表现派演技就非常好——</p>
应该尖叫的时候就尖叫,应该恐惧的时候就恐惧,在陆潜要求的地方展现出正确的情绪,就已经足够。</p>
至于细节的掌控,则由陆潜把握。</p>
也正是因为如此,曾远文、夏颖佳等等演员,全部都是陆潜根据自己的需求拍板敲定下来的。</p>
此前,剧本改编完毕,正式进入开机最后筹备的时候,原定男主角以“档期冲突”为理由辞演,杀了剧组一个措手不及。</p>
纪叙,大发雷霆。</p>
“什么档期冲突?十八线都不算的无名小卒,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哪里来的档期冲突,我们剧组愿意用他,他就应该偷笑了,好吗?”</p>
“说白了,还不是害怕流光影业连坐,但他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斤两什么货色,值不值得人家花费时间连坐?”</p>
“虽然碾死蝼蚁很容易,但他不会真的以为人人都吃饱饭没事干,好好地就端一张小板凳坐在家门口碾死蝼蚁吧?”</p>
“天真。愚蠢。”</p>
“不演就不演,滚蛋!”</p>
纪叙,破口大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