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最合适,甚至是唯一人选,要不然我不会去亚丁找你。”</p>
这下,戈武是无言以对。是不是最合适的人选,不需要赵诗棋告诉他。</p>
“有一个问题,我始终没想明白。”赵诗棋突然转移了话题,让戈武有点摸不着北。没有等戈武开口,她接着说道:“就我</p>
所知,你营救的三百多人都是中国人,而且多数是中国公民,还有一些是港澳台同胞与侨胞。更让我好奇的是,你不像其他的雇佣兵,搞那些以破坏为目的……”</p>
“你想问什么?”戈武觉得赵诗棋在浪费时间。</p>
“为什么?因为他们是炎黄子孙,还是因为喜欢做这种能够获得成就感的工作?”赵诗棋笑了笑,又说道:“你营救的两百多名中国公民,一百二十七人在海外经商,有八十六人出国旅游,还有四十人是我国企业派驻海外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几乎都在动乱或热点地区遭遇不测。比如今天在亚丁,营救的就是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中国商人。过去几十年,我们一直在以建设的方式帮助战乱地区重建家园,平息战争产生的动荡,让战乱地区的人民摆脱贫困与落后。只可惜,并非人人都愿意用建设的方式开创未来,更别说有很多人把战乱当成牟利的手段。”</p>
“你应该去宣传部工作。”戈武实在是忍不住,不然也不会反唇相讥。</p>
“外交不就是对外宣传吗?”赵诗棋话锋一转,说道:“你积极参与营救行动,肯定不是为了钱,至少不全是,也</p>
不是因为同胞情谊。这里面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比如说相同的价值观。”</p>
“你跟雇佣兵谈价值观?”戈武差点笑出声来,觉得赵诗棋真的会开玩笑。</p>
“人人都有价值观,雇佣兵是人,也不会例外。”赵诗棋没啰嗦,取出一个文件袋放在戈武面前。“这是资料,营救对象是我国建筑工程人员。你先看,到了巴格达,再把决定告诉我。”</p>
原来去伊拉克。</p>
没等戈武回答,她放平座椅靠背,闭上了眼睛。</p>
感情,她这一路飞过来,比顶着枪林弹雨,冒死从匪徒手里救出上百名人质的戈武还要辛苦。</p>
戈武在沉思片刻后,还是拿起文件袋,取出资料认真的翻看起来。</p>
俗话说的,山不转水转。</p>
虽然戈武在名义上是雇佣兵,谁给钱为谁卖命,但是与真正的雇佣兵相比,又有本质的不同。</p>
只要遇到不能或者不方便官方出面的事情,张青松这些外交官就会找戈武。</p>
赵诗棋通过张青松找到戈武,不管她不是不是外交人员,拒绝她,都等于扫了张青松的面子。</p>
再说,翻看营救对象的资料不等于要参加营救行动,大不了在到达巴格达之后就跟赵诗棋说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