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兰月深以为然,“是啊,关键运到粮站,那么远的路,牛车不够,还得挑着,太累人。”</p>
“不瞒您,老支书,我不想饿肚子,我想吃饱饭。很多社员的想法,跟我一样,都想吃饱饭。”</p>
老支书哈哈大笑,“我也想啊,大米饭谁不想吃?以后玉米磨得细细的,做出来的馒头也好吃。”</p>
“行,就这么办。”老支书笑道,应了下来。</p>
村里一听老支书这么说,很多人都愿意多要粮食。</p>
以前之所以交派购粮,是因为缺钱。</p>
农民没有工资,也不能交易,所以只能把粮食卖给粮站。</p>
现在卖平菇,村里有钱,发到社员手里的钱就多了,当然就不愿意卖粮食了。</p>
老百姓文化程度不高,但也会算账,一致同意不交派购粮。</p>
交公粮整整交了两天。</p>
剩下的粮食,村委会留三成放在粮库里,以防明年招灾,颗粒无收,这些粮食就是救命粮。</p>
剩下的,全部分了。</p>
根据剩下来的数量,根据人头发粮食,当然了,老人和小孩的粮食少点,壮年多点。</p>
因为没有派购粮,所以老人小孩每人分到六百斤的玉米,一百斤的稻谷。</p>
壮年人,每人八百斤玉米面和一百五十斤的稻谷。</p>
像宋兰月的娘家,吴翠花加上六个儿子,尤其是宋四刚上个月超过十三岁,加上吴翠花,就能分五份壮年人的粮食。</p>
一家七口,分到了五千两百斤的玉米,九百五十斤的稻谷。还了从村里借的粮食,还剩下四千多斤。</p>
当这些粮食运到家的时候,吴翠花哭了。</p>
虽说平时吴翠花要强,但都是装给外人听的。</p>
没结婚的时候,父亲当家。结婚之后,男人当家。</p>
男人坐牢了,大女儿出嫁不管娘家,吴翠花内心还是慌的。</p>
可看着粮仓里满满的粮食,吴翠花终于安心了,她不用担心养不活六个儿子,也不用担心六个儿子娶不到媳妇。</p>
宋三刚擦擦额头上的汗,听到吴翠花的哭声,“妈,咱们家这么多粮食,你该高兴才是,哭什么啊?”</p>
吴翠花点头,擦擦眼泪,“我就是因为高兴才哭的,我怕我当不了妈,我怕养不了你们,也怕没能力给你们娶媳妇。”</p>
“现在咱们家有了这么多粮食,过段时间又要发钱,我心里有底了,不慌了。”</p>
“发的钱,也在我手里,你们放心,我不乱花,我准备买砖买瓦,给你们盖房子,娶媳妇。”</p>
宋三刚听到这话,心里五味杂陈,“妈,你以前不是挺向着娘家的吗?”</p>
吴翠花面露尴尬,讪讪说:“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以前我指望娘家给我出头,加上你姐能耐,家里不缺钱不缺吃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