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抱怨的时候会散发负能量。大部分的抱怨都是“这太不公平了”或者“这种事怎么会落到我的头上来”之类的。这就好像是抱怨者被某种行为或某个人攻击伤害,并反过来以抱怨回击。
人们以抱怨回击自己认定的不公行为。而对事实的客观陈述则是为了向听者传递信息而不是责备对方。
一个波斯尼亚人给我发邮件,伤心地说道,他的国家以一件事闻名于世,那就是“战争”。而他想要让他的国家以不抱怨闻名于世。他说:“我至今还没做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我似乎总会在第四天遇到瓶颈,因此我得一遍遍从头开始。虽然我没成功,但我感觉自己已经变得更加快乐起来。不抱怨是为了让人快乐起来吗”
读完这封邮件,我不禁朗声大笑。
他在这封邮件中,把变快乐说得好像是不抱怨的副作用一样。也许,我应该在我们的网站以及我的书封上写下:“请注意:不抱怨可能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快乐起来”
在挑战不抱怨行动的人们的反馈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信息:虽然还没有做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但很多人发现自己已经变得更加快乐起来。
这种快乐是自发形成的,因为比起整天愁眉苦脸的人,快乐的人更容易结交积极向上的人,拥有愉快的经历并吸引更多的好机会。因此,他们会变得更加快乐,而这又会吸引更多的好事情如此良性循环下去,人们就会不断地变得更加快乐。
研究人员发现,不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经过四个阶段才能培养出相应的能力。要成为不抱怨的人,就要历经这每一个阶段,而且很抱歉,其中每一步都不能省却。你不可能跳过这些阶段,直接达到永远的改变。有些阶段会比其他阶段费时更久,对此每个人的经验各有不同。你可能飞也似的越过一个阶段,却卡在另一个阶段里,许久无法跨越。但只要坚持下去,你就能掌握不抱怨的技巧。
养成不抱怨能力的四个阶段是:
1.无意识的无能。
2.有意识的无能。
3.有意识的有能。
4.无意识的有能。
现在,你正处在无意识的无能阶段。你没有意识到无意识你发出了多少抱怨无能。一般说来,每人每天会抱怨十五到三十次,但是你也许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抱怨,更不知道自己抱怨得算多还是算少。
一个女士半夜起床时不小心把脚趾碰到了床腿上。她感到一阵疼痛,不由自主地发出疼痛的呻吟。当我们感到痛时,呻吟是很正常的表现,但是,许多人此外还会自寻烦恼。他们会到处抱怨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问题,然后会惊奇地发现困难和问题更加层出不穷。如果你呻吟,那么疼痛就会出现;如果你抱怨,那么你就会遇到更多可抱怨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当你完成以上四个阶段、不再抱怨之后,你也就不会再呻吟着自寻苦恼。你会吸引美好的事物,而不是苦痛。
托马斯葛瑞thosgray在论伊顿公学的远景odeonadistantprospectofetoncollege中引用了一句家喻户晓的格言:“无知是福。”要成为不抱怨的人,你会在“无知”的福气中,开始穿越转变的激流,获得真正的福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