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二天,早朝。</p>
朱允熥起来后,简单地整理一下,就来到大殿上接受一轮行礼。</p>
这个时候,第一时间上奏的还是胡广,朗声道:“陛下,之前堵门的读书人,在昨天全部散了,如今科举在即,他们的心还没回来。”</p>
朱炫问道:“你是想让朕放人,再让他们的心回来?”</p>
那些文官怎么想,他比谁都要清楚。</p>
一直要求放人,挽回自己读书人的面子。</p>
“非也!”</p>
胡广很意外地,不再要求放人了,又道:“请陛下下旨激励他们,好让他们收心,认认真真考科举,将来为大明效劳。”</p>
他是想通过另外一个方法,让外面的人知道,朱炫还是很重视大明的读书人。</p>
不一定是偏心。</p>
闻言,朱炫有些想笑,但想了一会问道:“胡大人知不知道,他们都罢考了?”</p>
“知道!”</p>
胡广郑重道:“但是,如今他们知错了,愿意回去重新准备科举。”</p>
朱炫又道:“那你知不知道,他们为何突然回心转意?”</p>
“这……”</p>
胡广当然是知道的。</p>
站在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基本都是知道。</p>
不是那些读书人,突然懂事了,而是他们又看到好处。</p>
“外面有消息,罢考的读书人多了,那么考上的可能性更大,他们才愿意回去。”胡广不好意思道。</p>
那些读书人如此三心两意,他也是无奈,有点恨铁不成钢。</p>
“一言不合,罢考堵门。”</p>
“知道有好处,马上又回去准备考试。”</p>
“动不动就嘲讽,瞧不起同化的读书人,还在公众场合,公然嘲笑人家。”</p>
“读书人的风骨,在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到。”</p>
“圣人的仁义礼智信,在他们身上毫无体现,朕都为读书人感到无奈,我们大明的读书人,为何会变得如此呢?”</p>
“你们说,这是为何?”</p>
朱炫质问他们。</p>
这句话顿时使得满朝文官,哑口无言,根据这几天的事情,谁都能看出来,外面那些读书人太过跳脱,都不像是读书人了。</p>
圣人的品质,他们一点都学不到。</p>
“你们也说不出来吧?”</p>
朱炫眯了眯眼眸,又道:“如果这样三心两意,品质不行的读书人入朝为官,你们觉得大明官场会如何?有才无德,当不好官,只怕到时候,又要被朕剥皮了。”</p>
此言一出,所有文官,无不支棱起来。</p>
一来,陛下还要剥皮。</p>
这可是特别严重,也是能让他们毛骨悚然的一件事。</p>
二来,陛下觉得外面的读书人,有才无德,不能当官。</p>
准确来说,是不想让他们当官。</p>
一种不好的想法,瞬间从他们脑海里浮现出来,不由得头皮发麻,他们都觉得,自己好像想到了朱炫要做什么。</p>
这种事情,是能做下去的吗?</p>
陈迪小心地问:“陛下的意思是……”</p>
他只是问了一句,便小心地等待回应。</p>
所有人都在等,朱炫的最终回应,想知道朱炫为何要这样说。</p>
朱炫倒是反问他们道:“你们,觉得呢?”</p>
他们当然觉得,那些读书人适合当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