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麽回事?」
裴敦复看了一眼坐了一圈的宗室成员,心知陛下并不回避他们,于是道:
「接到急递之后,兵部用了两刻钟做沙盘推演,汇总这段时间所有军情奏报,」裴敦复顿了一下,道:
「问题应该是出在静塞军,他们迎敌不战,致使李光弼为了避免敌军纵深我军腹地,不得已南下阻拦奚族大军,错失了攻入王庭的时机,被安禄山给抢先了,眼下范阳各部正在收编契丹旧境,李光弼白忙一场。」
汝阳王李皱眉道:「静塞军是薛嵩在压阵,这麽说,是薛嵩的问题?」
他不认识薛嵩,但是他认识薛嵩的爹,因为那时候但凡混的牛逼的人,基本都会去拜访宁王,而且薛嵩也曾经拜托到了他们家头上,表明了希望返回长安的心意。
那时候宁王还活着,不愿意干涉藩将的调动事宜,没有拒绝,也没有答应。
裴敦复解释道:
「兵部收到的军情,应该不够详尽,甚至可能并非真实情况,范阳进奏院与平卢进奏院,给出的军情,竟然完全不差,这很反常啊,两边必然是有区别的,
怎麽可能一样?」
「平卢进奏院是谁在管事?」李璃问道。
裴敦复道:「是陛下钦定的,崔乾佑。」
崔乾佑,是杨玉瑶大姐杨卉丈夫崔的亲侄,当年托杨绛关系,投行卷给了咸宜,参加了科举,没考上,但是凭藉杨门的势力进入了羽林军,去年又参加了科举,李瑁在殿试上钦点的明经及第,被分配为平卢进奏使。
也算是天子门生了。
「将那个安庆宗和崔乾佑,现在就带来,」李瑁淡淡道。
裴敦复点头道:「他们就在兵部,臣这便去将人带来。」
等到裴敦复离开之后,李皱眉道:
「如果两个进奏院的奏报一致,那麽出问题应该是在平卢,李光弼上任之后,没有在平卢院换一拨人吗?」
李瑁摇了摇头:
「他走的太急,朕告诉他,大小诸事可以直接向朕奏报,所以他没有在平卢院安插人手,这个崔乾佑,还是朕突然想起来,才临时安置进去的,可是至今为止,李光弼并未单独给朕奏报,所以那边到底是什麽情况,朕也不清楚。」
当下的平卢进奏院,依然是安禄山的人居多,崔乾佑在那边也是独木难支,
下面如果铁了心要瞒看他,他百分之百会被蒙在鼓里。
李光弼这个人,在小事上是不愿意向李瑁汇报的,因为他觉得,封疆大吏,
要有自主权,不能事事都奏请陛下,那样一来,他在地方不好千,因为你一旦奏请,陛下肯定会透露圣意,万一圣意跟你的想法不同,你怎麽办?
不尊圣意吧,你不是个好臣子,遵照吧,事情办不了,所以他只会在一些难以决策的大事上,才会选择奏报李瑁。
这一次就连薛嵩是被阿史那承礼卖了的事情,他都没有奏报,奏报的是老黄狗和颜果卿,不过两人的奏疏还在路上。
这样的臣子,会让皇帝既放心又不放心,放心是因为有主见有能力,不放心是因为汇报次数太少了。
「到底问题出在哪,待会便知,」李瑁面无表情道。
不多时,裴敦复先是带看安庆宗进来,还带看兵部儿名更员,手里抱看所有的范阳进奏院军情急递。
「你们都看看,」李瑁朝着他那几个兄弟摆了摆手。
李等人点了点头,开始仔仔细细的读起了奏报。
这些东西李瑁都看过了,所以没必要再看一遍,一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也许他这几个兄弟看过之后,能发现一些猫腻。
趁着李等人阅读军情的时候,李瑁与安庆宗拉起了家常。
这个小胡子,人确实不错,李瑁几番接触之下,还是很喜欢对方性格的,可惜了......可惜是个胡子。
半响后,李等人看完了,李瑁挥了挥手,示意安庆宗退下,接着又召见了崔乾佑。
「平卢院的奏报,你核实过没有?」李等人读完平卢军情后,朝崔乾佑发问道。
崔乾佑道:
「卑职上任之后,在进奏院也安排了一些自己人,并且早早便派人去往平卢,不过还未收到过回信。」
李璃一愣:「意思就是说,你其实与平卢,并未真正取得联系?」
崔裂佑点了点头:「自前为止,本朝所有奏报,依然是由原先的衙官和信使负责,卑职时间不足,并未来得上在战前更换人手,」
嗣宁王李琳顿时怒道:「胡闹!你上任也有大半年了,这麽长时间,不够你安插人手吗?」
崔乳佑看了李瑁一眼,低头道:
「臣当下在本院桂称心腹者,惟六人而已,安排这些人进来,并非易事,臣若过激,恐会适得其反,所以对原本那些π僚,也只能是安抚为重。」
又也是没办法,毫无根基的人去了一个铁板一块的地方,能安排进去六个,
已经很牛逼了,这事本来最好是李光弼离京之前办妥,是最好的,一个进奏使,
能管的了业务,桂管不了人事任免。
李瑁也是后知后觉,毕竟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不桂能会将注意力放在一个进奏院上面。
引廷这边,对所有战事,只以进奏院和兵部奏报为事实依据,当下范阳平卢厉边的奏报,直指薛嵩公而不战,所以李瑁明知薛嵩是被安禄山摆了一道,但是没有公文依据啊。
那麽语照三方奏报,薛嵩就已经是个罪人了。
皇帝有时候做事,也得语照规矩来,李瑁是绝对不想动薛嵩的,这个人有大用,但是薛嵩似自己在作嫩。
而身为皇帝,也不桂能去帮着一个节度使,将进奏院的人全都换了,这不合适,这不是一个皇帝该干的事。
怎麽换?又一旦主导更换肃清进奏院,明摆着是告诉安禄山,我不信任你。
这事能这麽代吗?
「你回去吧,提防着你身边的人,多留个心眼,一旦发现端倪,上早报之兵部,」李瑁吩咐道。
崔乳佑揖手道:
「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