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琦出任南郡太守,为的就是收拾江陵地方,将荆州士族的江陵变成刘表家的江陵。这也是为什么庞、冯等家族在南郡,却不为刘琦所用的缘故。
无奈之下,刘琦只能一边下令提高戒备,一边返回郡府。
同时,刘琦还派人去请庞德公、冯习等大族族长、精英们来郡府议事。
郡命送到庞家时,庞统正在同庞德公密议。
此时的庞统也已经收到了消息,知道刘封大军已至江陵,正在大江之上耀武扬威。
想必下一刻,就要登陆围城了。
故此,庞统立刻求见庞德公,想要说服庞德公与太史慈里应外合,为刘封献上江陵乃至于整个南郡。
初听庞统之言,庞德公险些失态。
他做梦也没想到只是去扬州游学的侄子已经成了刘封的阁僚,更想不到对方还成了刘封的说客。
庞统对庞德公是极其敬重的,他非庞家嫡系,才能也不显于外,一直以来都是中人之姿。
可庞德公却从来没有小觑过他,相反,庞德公主持的庞家在庞统身上的投资,甚至不逊色于庞德公自己的亲儿子庞山民。
而且庞统不知道的是,就在今年,庞德公会联系豫州名士,也就是演义之中的水镜先生司马徽,由他来为庞统扬名天下。
这是极其关键的一步,历史上庞统就是由此开始发达,获得了能与顾雍之子顾邵,陆康之孙,陆逊之弟陆绩,孙权驸马全琮等人坐而论道的资格。更是因此,代表整个南郡为周瑜所征辟,出任南郡主簿。
眼下这些虽然没有发生,但庞统对庞德公的敬重和感激,却是一点都不少的。
庞德公眉头紧皱,心思百转,惊吓过后,他渐渐冷静了下来,意识到庞统所言不无道理。
他庞德公不得出仕,庞家被拘束于南郡之中,如今连主簿、功曹、都尉等郡中要职都全都丢了。
要说不恨不怨,庞德公自己都不信。
一边是刘琦各种各样的压制盘剥,一边是心腹子侄入侍中枢。
冷静下来的庞德公发现自己有些心动了。
“你且详细说说你在扬州游学的经历,尤其是与左将军的交往,不可有半点隐瞒。”
庞德公当即呵斥道:“若有半点不实,汝非吾家子也。”
“统安敢欺瞒叔父。”
庞统赶忙应道,随后将自己在扬州的经历,尤其是如何同刘封结识,又如何为刘封所重,引为亲信,参知大政的情况一一详细交代。
只听得庞德公目瞪口呆,脸上一会闪过惊喜,一会又闪过怀疑,一会又变成了纠结。
好半天,庞德公迟疑的问出了心底里最大的一个问题:“士元,左将军缘何对你如此器重?”
要是换个人这么问,庞统就算好脾气也得拂袖而走。
可这么问的人是自己最敬重感恩的叔父庞德公,那庞统自然不可能为此翻脸。况且在夜深人静时,庞统自己也曾多次想到过这个问题。
这并非是庞统不够自信,而是刘封对他实在是太好了。
思索再三,庞统只有君臣相得这四个字。
好在还有诸葛亮和陆逊的存在,让庞统得以更为自信。
“叔父,主公对统之恩遇,虽然稀世,却并非独有。”
庞统皆是道:“有琅琊俊秀诸葛孔明,其叔乃是镇东将军亲信诸葛玄,其人比之统更胜一筹,也最为左将军青睐。”
“诸葛胤谊?”
诸葛玄,字胤谊。
庞德公大为惊叹,他和诸葛玄也是老相识了,昔日同在刘表麾下,对方乃是刘表心腹,又是最得用的几个属吏,庞德公作为本地的地头蛇,自然不会没有交结。
只是庞德公有些想不通,诸葛胤谊能力也就中人之姿,德行还算不错,为政勤恳,能得刘表信任,但说才干有多出色,那真是无稽之谈了。
怎么他侄子难道才能还能胜过吾家凤雏?
庞统苦笑道:“孔明之才,确在我之上,统虚长几年,却委实不如孔明。”
庞德公再度震惊,自家这个侄子外和内刚,别看他平日里谦虚低调,可内里却是刚强的很,能让他自愧不如,这诸葛孔明莫非是王佐之才?
“诸葛胤谊当真好福气啊……”
庞德公惊讶退去,起而代之的则是浓浓的艳羡。
庞统却是摇了摇头:“叔父有所不知,我主麾下当真是精英荟萃,群贤毕至。如统之才干者,可谓三五成群,即便胜过统者,也当有一手之数。”
庞统这里倒是谦虚了,他自己却是明白,在刘封的心里,文臣之中,自己还是能排进前五的,只要自己不犯大错,日后总有一任三公可得。
毕竟以他的眼光,只认诸葛亮在他之上,即便是陆逊陆伯言,论才干也只是和自己在伯仲之间,而论主上的恩福,对方还要差自己少许。
不过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说动叔父答应自己所请,与太史将军里应外合,为主公拿下南郡。
自己一点虚荣,算不得什么。
果然,如庞统所想的那样,当听到刘封帐中竟有如此之多俊才,庞德公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以他观之,整个荆州之中,才干能与自家凤雏相提并论的,唯有蒯越一人。
不论是蒯良、蔡瑁,韩嵩,还是北来之士王桀等人,都比不得自己侄儿全才之能。
原来的时空之中,庞德公也是将自家侄儿庞统给捧到了南国冠冕的地位上,只是他是真心实意的这么认为的。
庞德公有些怀疑的问道:“左将军幕中竟如此多才?”
庞统心中早有准备,当即朗声答道:“颍川名门之后,荀氏八龙子弟,荀攸荀公达。颍川四长之长,贤达陈寔之孙,陈纪之子,陈群陈长文,太尉陈球之孙,陈珪之子陈登陈元龙,诸葛玄之侄诸葛孔明,陆康之从孙陆逊陆伯言,此五人,个个当有经天纬地之能,实为王佐之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