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水师虽说可以从大江大湖中入海,但由于科技的不发达和导航系统的不完备,在海上航行时几乎都是沿着海岸线前行。
魏国从徐州淮阴到青州东莱的航线就是如此,吴国此前从建业出发与辽东公孙氏交流沟通,也是沿着海岸线前行,并无例外。
在曹植此前出访倭国的船队出发之前,共有三条航向倭国的路线。
其一,是从朝鲜半岛南端出发,直达倭国。
其二,是从青州东莱郡出发,渡过渤海、沿着朝鲜半岛航行至后世釜山一带,再经对马岛航至九州岛北面。
其三,依旧是从青州东莱郡出发,先渡海至营州带方郡,再沿着海岸南下航至倭国。
而曹植开辟的航线与前面三个截然不同,从东莱郡出发经济州岛直达倭国北九州。
但海上作战,与海上航行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状态。
曹睿此前领着枢密院和将作监一起,对海战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判断。海洋广阔,与陆地不同,加之又受风向的影响,若敌军坚持避战、顺着风向航行,以大海的广阔和海上波涛,追踪起来还是不容易的。
而此刻,楼船将军曹植就面临着一个同样的问题。
“将军,将军!北面遇敌!”
二十艘艨艟组成的船队浩浩荡荡,但在大海的映衬下却份外渺小。曹植本人位于最前方的一艘艨艟上,正在舱室中记着此番出航的事宜,外面就传来了斥候的大声呼喊。
曹植微微蹙眉,快步走了出来,来到了甲板的最前端。同在一艘船上的陈本也一并跟了过来,顺着斥候指着的方向远远看了过去。
曹植左手掩住眉眼之上,向斥候指着的方向定睛一看,直觉有些模糊。
于是曹植伸出手来:“何若,把望远镜给本将。”
“喏!”斥候什长何若应了一声,将手中的单筒望远镜递给了曹植。据枢密院的人说,这只不过是陛下在太和五年随手发明出来的一则小物件罢了,但在水军作战和陆上作战的用处非常大。
话说,这还是当今陛下收到东海郡的贡物时才起的念头。而东海郡产水晶的地方,正是此番被吴军袭扰的利城、朐县一带。
曹植素来对领兵作战有种执念,否则此前也不会写出什么‘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的雄壮诗赋来。可他刚准备下令的时候,凭借着习惯性的动作伸出手来往空中一探,面色随即也冷了下来。
“何若。”曹植扭头看向一旁的斥候什长:“北风是何时起的?”
何若道:“大概两个时辰前,上午就起北风了。”
曹植无奈的摇了摇头,而陈本也伸手探明了风向后,也随之长叹了一声。
当下是北风,吴军船只从北而来向南而行,船若满帆,在风力的加持下只会更快!而魏军船队从南向北,船速更慢,若吴军执意避战则很难与其相遇。
这便是为将者常常会遇见的困境了。
该打这一仗,但天时地利不太适合,这就要考验主将的智略和胆识了。
“去,把周都伯唤来。”曹植面色凝重的看向何若。
“喏,将军稍待。”
即使船只随着波涛上下起伏,何若依旧如脚下生根一般,脚步极稳、往船后侧去寻负责此船的周都伯了。每艘艨艟一百五十人的编制,也是由一名可以统率百人的都伯率领。
都伯周田也随着何若小跑了过来,躬身行礼:“将军何事唤属下?”
“打起旗语,告诉后面的弓将军,将阵型从锥阵变为双锥阵。弓将军在西,领十艘艨艟,本将在此自领十艘,间隔二里作战!”
“属下领命!”
随着都伯周田在这艘艨艟最高处的旗语变化,曹植此船身后的船队就左右分成了两部,向北航行的同时又各自朝外扩去。
水军作战也与步军、骑军作战类似,也是要讲阵型和布局的。得益于去年年初枢密院颁发的《水战令》,大魏在步战、骑战、水战三个领域的通行军制也已凑齐。旗语,就是水战最基本的沟通方法了。
而此时,北面的吴军偏将军卫温问道:“贺侯,南边竟有船队向北而来,形制暂时还看不清楚,该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