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属于是运气好,刚好碰到评卷老师喜欢我那样的作文,所以才给我打了满分。”方言对着钱学椮说道。
钱学椮乐道:
“哈哈,运气有时候也是很重要的,就像是实验室里一样。”
方言笑了笑,他知道钱学椮说的是什么。
那是科学实验中会出现的一些意外情况,或者在合适的时间正好捕捉到了一些现象。
这时候一旁不知道眼前这位为何人的楚乔南吐槽:
“科学家还讲玄学?”
听到楚乔南的问题,钱学椮说道:
“其实我说的运气,绝非玄学意义上的天命,而是复杂系统涌现性与科研主体洞察力的耦合产物。”
“比如呢?”楚乔南问道。
他感觉眼前这位和自己想的科学家,好像有点不一样。
于是对着他问道。
钱学椮面对楚乔南的质疑,到时也没生气,反倒是思考起来,然后说道:
“比如在1928年弗莱明因实验器皿未及时清洗,意外发现青霉菌抑制葡萄球菌的现象,这种“实验失误”推动抗生素革命,又比如在1964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调试射电望远镜时,将鸽子粪便导致的信号噪声误判为设备故障,却意外捕获大爆炸遗留辐射,获诺贝尔奖。”
“还比如我当时在1939年的时候,计算火箭发动机燃烧室震荡时,因战时数据缺失,借用冯·卡门度假时随手写下的湍流方程残稿,意外发现可描述超音速流动的通用解。”
“我在系统工程理论中也说过,实验室运气实质是未被建模的隐性参数共振。”
“不光是我们这么认为,其他国外的人也这么认为,《自然》杂志上还写过,80%的重大发现涉及计划外的因素。”
方言这时候点点头,说道:
“嗯……用简单的话来说,就像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天人感应。”
这下听到方言的总结,楚乔南恍然大悟,这么说他就懂了。
方言看到钱学椮也有些诧异的看向自己,于是又补充一句:
“不过在这个基础上还是需要精心的设计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才能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时,抓住机遇取得科学研究的突破。”
钱学椮歪了歪头,然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接着对着方言说道:
“你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方言收到大佬的赞美,感觉有些受宠若惊。
关键是自己也没说什么高深的话。
不过转念一想,别人可能也就随便说说,和自己客气客气。
自己当真了,还一直想他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不就想多了嘛。
所以方言马上就对着钱学椮说道:
“您夸奖了。”
钱学椮有些诧异,他强调到:
“不是,我是真觉得你说的天人感应非常好。”
“西方科学过度依赖分析还原法,而天人感应体现的是整体认知范式,恰能弥补现代科学在复杂系统研究中的短板。而且天人感应强调规律性与随机性的统一,恰如其分地解释了实验中的现象。”
“这四个字总结出来,比我说的好多了。”
“……”周围人有些懵逼。
不是,你们两个在说什么东西?
都是中文我们怎么听不懂。
天才之间的交流就是这样的?
这时候钱学椮身后的人对着他小声提醒了一句,然后钱学椮看了一眼手表,然后他对着方言说道:
“方大夫听君一席话,今天受益匪浅,可惜时间有限,下次有空咱们再聊。”
“高书记这里就拜托您费心了。”
方言听到后,赶忙拱拱手:
“钱主席客气了,您请便。”
接着,钱学椮和方言周围众人告辞。
带着一帮人离开了这里。
方言等到人走了后,才后知后觉的感觉有些不可思议,自己居然和第一次见面的钱老聊了这么久。
楚乔南这时候对着方言说道:
“这个科学家看起来还挺好说话的。”
方言看了楚乔南一眼,一时间有些哭笑不得。
这位才是重量级,根本就不知道刚才和他聊天的人,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
想起自己最开始那会儿居然还有些紧张,对比起啥也不知道的楚乔南,方言感觉无知者无畏这句话突然具象化了。
白痴克一切。
虽然楚乔南这种中医针灸学的天才人物,和白痴没啥关系。
但是方言感觉这句话用在他身上,这时候简直太贴切了。
其他人刚才都不敢上来说话,也就是他敢上来和人家搭腔。
……
接下来,方言又带着没有来过协和新中医科的教授们,对他们介绍了下自己工作的地方,甚至还带他们去看望了下现在在这里住院的侨商们。
他们在外边只是听过自己治疗周兆琴的故事,其他人的事儿他们基本都不知道。
现在接着这个机会,可以给他们好好的看来自己的治疗方案。
各种奇奇怪怪的疑难杂症,这些都是很少见到的。
他们能够在这里看到全是这些国外治不好,各大医院筛选过后,选择回国找方言治疗的奇怪病例。
能够落在方言手里的,经过国外筛选后,就没有个病是善茬的。
看了过后所有的老师都感觉头皮发麻,这都什么玩意儿啊?
简直就是疑难杂症大杂烩。
让他们来看这么多的病人,也得挠头。
但是方言却一个个都治好了,而且医案记录的是相当详细。
每天的数据都是记录的清清楚楚,让所以人的数据都有据可查,能够全面的体现方言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身体各种变化。
让人能够详细的领略方言治疗的思路。
虽然面对如此多的疑难杂症,一般人都会被吓退的程度,但是方言就这么一个个的解决了过来,他甚至在治疗的时候,使用出来的中医治疗方案,完全猜不透他的风格。
几个老师里年龄最大的岳老对着方言说道:
“你这些医案是我见过写的最详细,最适合编写成教材的。”
“要不然你把你的医案拿点出来,再出一本医案书?”
“这样的话,也可以让更多人学习你。”
面对这个提议,方言略微思索后说道:
“现在就算了吧。”
“舍不得?”岳老笑着对方言调侃到。
方言却没有和岳老笑,他摇摇头,有些认真的说道:
“倒不是舍不得,给周围其他人看都没问题,我也不是小气的人。”
“主要是有些医案里,我用了古代方子上的秘方,现在出书研究院那边的还没答应公开。”
“而且咱们国家可没知识产权保护法,这么多东西传出去了,人家拿去在国际上注册了,咱们以后的路子就算是封死了。”
“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等到后面,咱们国内这种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全了之后,再拿出来免得人家盗走。”
听到方言这么说,楚乔南最先接过话茬:
“方哥说的有道理,咱们的东西已经被国外的人偷得太多了,现在还是小心一点比较好,流出去被人家拿去做汉方药,抢我们的生意,那乐子可就大了。”
作为去过日本的王玉川教授,他也点点头:
“对啊,现在国内没知识产权方面的专利法,咱们自己没重视在国际上的注册,结果都被盗咱们家的这些国家,给搞了一堆东西走。”
“说不定再传个几十年,咱们自己东西没有了,他们就能说那些东西是他们的了。”
楚乔南也说道:
“就像是被抢走的永乐大典,到了外国人手里,里面的一些发明就成了他们的航海成果了。”
听到方言楚乔南还有王玉川这么说,其他人的表情也认真起来。
这时候提出让方言出书的岳老说道:
“这个目前是暂时性质的问题,相信后面肯定会有的。”
方言试探着问道:
“这次科学大会上,不如提出来试试?”
岳美中说道:
“有提过的,你可以问问咱们王校长,提出来的人还不止一个。”
方言一怔,问道:
“那咋没听到动静?”
岳美中说道:
“我只能说,上级有自己的考虑。”
方言摸了摸自己下巴。
岳老这话有些意味深长啊!
他也开始思考起来,不止是站在中医角度思考,而是站在全局也就是上头领导的角度开始思考。
总的来说国内知识产权法的滞后,其实大家心里是清楚的。
但是为什么不推行呢?
方言试着把自己脱离本身角色,拔高到更高的位置上。
嗯……那肯定是特定历史阶段的必然选择了!
现在这会儿是在技术洼地追赶期,计划经济、意识形态、国际封锁等因素使专利保护成为奢侈品。
而创新驱动转型期的改开时期后,才会通过市场机制与国际规则倒逼制度建立。
这种先仿制再创新的路径,其实可以从版本超前的日本和棒子身上,看到技术崛起模式的相似性。
1950-1970年,这段时间受西方技术禁运,国内82%的工业技术是通过逆向工程获取(其实就是山寨),这里面涉及的重工业,各种国防科技格外多,总体来说,国内基本上策略是先解决有无,再考虑产权的阶段。
不推知识产权法是考虑到全局的。
并不是上头傻。
简单说就是现在我们抄人家的比较多,所以这个法立了对大多数人没好处。
方言要推动,起来除非是好处占比非常大,要不然这个法还真就得等到改开后,国内在国际市场上吃亏了,损失大于收获了,才会开始设立。
这点从小日本和棒子身上就能看到。
那么,现在方言就明白过来了,自己在国内短期时间内,肯定是推动不了。
所以,接下来要改变策略把技术这块投向国际才行了。
知识产权还得弄,只不过得在其他地方弄。
简单说就是学日本和棒子,国际上抢注各种华夏的专利。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
晚点还有加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