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晟看向吴师爷。
吴师爷微微颔首,主动问道:“潘庙祝觉得大人应该怎么做?”
潘筠伸出一根手指:“一,释放这次被叛军连坐的百姓,及其家属;”
蔡晟眯眼,怀疑道:“还说不是为了汾水村的百姓?”
潘筠:“大人也可以不听我的,但您要知道,叛军有五千人,身后是五千户家属,加上邻里连坐……即便叛军中有相当多一部分人不是玉山县人,被牵连几万人,亦令叛军人心惶惶。”
潘筠走下台阶,站在桌子对面与他面对面,直接问道:“大人不如设身处地的想一想,本朝律法严苛,若你身在叛军之中,得知父母妻儿和邻里皆因之故被下狱,你会如何?”
蔡晟想也不想道:“我会立刻下山投降!”
潘筠嗤笑一声:“是吗?投降之后和家人邻里一同上断头台吗?”
蔡晟一噎。
“我不一样,”潘筠微微抬起下巴,盯着他的眼道:“我会更坚定,我会不惜代价,便是踏破山河,也要为家人报仇!”
蔡晟:“你!”
潘筠猛地看向他旁边的吴师爷,逼问道:“吴师爷呢?是和蔡县令一样,还是和我一样?”
蔡县令也立即抬头看向吴师爷。
“我……”吴师爷咽了咽口水,下意识避开了蔡县令的目光。
彼此就都明白了。
蔡县令气得不轻:“你怎么也……”
“蔡大人,”潘筠笑着打断他的话,悠悠地道:“我们才是说了实话的人,而你,未曾从心出发。”
蔡晟沉默。
潘筠:“放人,抚民,不仅可以安玉山县平民百姓的心,亦可以挑拨叛军内部,还可以回转你的名声,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
潘筠抬手。
妙真立刻捧着手中的盒子上前,打开。
潘筠将盒子中的画取出来,随手一展便在桌子上展开,“这是李唐的《采薇图》,是我离开开封时周王送的,我知道,叛军走后县衙缺钱,而安民,钱粮不可或缺,我将此图捐与县衙,就由大人您将它换成钱粮吧。”
看到这幅图,蔡晟眼都直了,他连忙起身,小心翼翼地捧着:“这,这是真的?”
“当然,”妙真倨傲的道:“周王送的,难道会是假的吗?”
这不仅是利诱,更是威胁。
钱老爷眼珠子一转,小跑到蔡晟耳边小声道:“父母大人,潘庙祝身份来历不俗,您来得晚不知道她,她可是官家千金。”
蔡晟眉眼一跳,不可置信:“官家千金?”
“您不记得了吗?今年年初闹得很大的薛潘平反案,京里还有锦衣卫下来查案……”
蔡晟悚然一惊:“那是明县令在的时候案子,与我何干?”
钱老爷低声道:“自是与您无关,案子也已结束,但我听说,她在京城为父伸冤时,不仅见过杨首辅,还见过陛下,周王府、云南沐王府都替她父亲求情来着……”
蔡晟又不是傻子,也就是说,这幅画有可能真的来自周王府,而潘筠和周王府的关系也是真的好。
他瞟过地上碎裂的青砖和桌上的裂痕,表情抑郁,打又打不过,不能将人抓起来,控制住消息;背景也拼不过,除了听话合作,他还能怎么办呢?
蔡晟收下图,僵着脸道:“潘庙祝好意,我代玉山县百姓收下了。我会尽快换成钱粮来安抚百姓的。”
潘筠微微点头,朝外看了一眼天光后道:“今日天色还早,还是要早点放人,也好让他们出城回家去,城中粮食本就不多,再留他们,吃饭更成问题了。”
蔡晟磨了磨牙,瞥了吴师爷一眼后道:“那未时去放人吧。”
吴师爷立即应下。
潘筠微微点头,和妙真妙和道:“你们陪吴师爷走一趟吧。”
妙真妙和应下。
因为妙真妙和陪同,吴师爷就提早出发,午时就过去了。
蔡晟则留下潘筠用午饭,加深一下彼此的感情,顺便谈一下接下来的合作。
既然要合作,当然不可能就做这么一件事。
对于蔡晟而言,当务之急还是要平叛。
既然潘筠说她是庙祝,代表山神,还有山神之力之类的,又与王小井是旧识,那有没有办法收服叛军?
潘筠就直接问他:“若我能招安叛军,蔡大人可以保下匪首的性命吗?”
蔡晟:“本县会尽力而为。”
他打太极,潘筠却不会和他打这个,直接道:“那就是不行了。”
蔡晟:……
官场上混的,他很不习惯潘筠的这份直接,她好讨厌。
陪坐的钱老爷低头猛吃饭。
谁知蔡晟突然扭头和他道:“钱老爷,捐款的事您考虑得怎么样了?”
钱老爷差点喷出来,闷咳了两声才含糊道:“鄙人尽力而为。”
潘筠给他倒了一杯茶,随口道:“是给灾民们捐钱捐粮吗?”
“是啊,”蔡晟愤愤道:“那群乱军抢走了库房里所有的钱粮,如今要赈济灾民,县衙没钱、没粮,再不赈济,只怕乱民又要增加了。”
潘筠见他愤怒异常,觉得他这个认知还是挺准确的嘛,但全靠士绅捐款捐粮也不行啊。
潘筠问道:“可和朝廷求赈济的钱粮了?”
蔡晟目光微闪道:“今年江南各地皆受灾,尤其是苏州、松江一带,据闻太湖水都漫出来了,我们岂能再让朝廷烦心?”
潘筠收回上面的想法,这人的认知还是有些差异的,自己几斤几两重不知道吗?
还想着自己解决,再这么耽误下去,叛军真可能再打下来把他撕碎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