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孤以前的旧衣裳都被你们收走了?」
「对呀。」
她倒是没有否认。
李承乾叹道:「往后这种事要与孤说。」
李丽质俏皮道:「宁姐姐准许的。」
三天后,东阳的学医之路正式开始了,她跟着孙神医去看长安城中各种病患,因在东宫养成了习惯,孙神医讲述病情与用药的时候,她还是会做笔记的。
关中进入了八月,今年直到正式入暑过了一个月,皇帝这才去太液池的别苑避暑。
李承乾看着弟弟妹妹纷纷住进了别苑,见到了一个穿着道袍的小丫头快步跑来。
「皇兄!」小兕子奶声奶气地呼唤一声,快步跑来抱住了皇兄的腿,抬首又唤道:「皇兄。」
李承乾伸手抱起穿着道袍的小兕子,问道:「还没拜入道门,怎麽就穿上道袍了?」
「母后说了,明达在三清殿拜会了老祖,往后就要穿道袍。」她小嘴张着说话,手上拿着一块小小的八卦。
「这是李淳风道长送你的?」
小兕子重重一点头,「李道长说让明达经常抬头看看星空,再看看八卦。」
「怎麽?李道长的教授弟子全看自悟吗?」
「明达还与袁道长说了话。」小兕子低声道:「袁道长说明达是他见过最有天赋的人,能够继承他的衣钵。」
李承乾抱着她,笑道:「我们明达是兄弟姐妹中最有天赋的一个。」
「李明达!」远处的李丽质呼唤了一声。
李承乾将她放下之后,这个穿着道袍与道鞋的小妹便朝着她姐姐跑去。
一家人又聚在了一起,李承乾揣手看着这一幕,想到关中正值夏收的当下,多看了一会儿在太液池边说笑的弟弟妹妹,还有父皇,母后与爷爷。
而后,他转过身深吸一口气,收起笑容,独自一人走入了玄武门,走入皇宫中。
又听到身后有脚步声传来,李承乾转头看去,见是父皇。
「父皇是还有事要吩咐吗?」
「避暑就让孩子们与父皇去吧,朕还有许多事要办,漠北人又来书信了,说朕为什麽要救下阿史那杜尔。」
李承乾揣着手道:「父皇给回复了吗?」
李世民神色冷峻道:「朕还没有回覆,漠北人越发张狂,岂能坐视。」
父子俩一前一后地走着,李承乾忽然问道:「父皇,当初在武德殿写下的欠条……」
「你不是让朕别放在心上吗?」
「原来父皇真没放在心上。」
太监陪在皇帝与太子身边,脸上挂着尴尬笑容,掩饰不住此刻的紧张。
李世民命人去召见房玄龄与长孙无忌,还有魏徵,尉迟恭去兴庆殿内议事。
父子又恢复了各忙各的状态。
今年是关中最为至关重要的一年,此刻的京兆府内空荡荡,没有一个官吏在这里驻足,能派出去的官吏都去了各县。
平日里会在长安城讲学的京兆府官吏都不在了。
现在的关中各县都有京兆府的官吏,远道陈仓县靠近陇西的,以东就快到了潼关。
京兆府一百馀个官吏,分成各个小队,进入各县主持秋收工作。
李承乾坐在中书省内,这是原本老师的位置。
坐在中书省的上座,面前是来来往往的官吏,李承乾翻看着卷宗,问道:「泾阳的葡萄采摘好了吗?」
于志宁回道:「还没有消息送来。」
这都八月了,关中的夏收正是最火热的时候。
一旁有太监提来了一桶桶的酸梅汤,酸梅汤中还放着一些冰块。
现在的长安城就像是个蒸笼,众人都被汗水沾湿了衣衫,于志宁看向太子的后背,汗水已浸透,沾湿一大片。
李承乾吩咐道:「再拿一些绿豆汤来。」
「回太子殿下,在准备了。」
起初的设想是先在关中做起一个规模经济,这种事在如今的体系与结构下,想要搭建一个经济规模出来,无疑是困难的。
困难到前后罢免了六个县的县官,告老了两个。
外面的阳光令人抬不起头,颜勤礼快步而来,「太子殿下!殿下!」
人跑入中书省内,他递上一卷纸道:「泾阳收获葡萄一千五百石。」
闻言,众人的神色是振奋的。
刚在中书省内站好,颜勤礼拿起水瓢,在桶内捞起冰镇过的酸梅汤,正在往口中灌着。
于志宁问道:「渭北五千亩葡萄还没有消息送来吗?」
颜勤礼摇头道:「还须等。」
在场的众人都知道,渭北的五千亩葡萄才是重中之重,那是关中赋税的关键。
光靠这五千亩葡萄,太子主持的关中农事少说可以让赋税提高八成,若真是丰收,翻一番也不是没可能。
一直等到日近黄昏,中书省内的人也走得差不多了,只剩下颜勤礼与于志宁。
良久,看着天色就要入夜了,李承乾点亮一旁的油灯道:「你们俩也先回去吧。」
「喏。」
如此,中书省内只剩下了太子一人。
皇城内空空荡荡的,只有中书省还亮着灯。
天色朦胧,夜色还未完全笼罩这片天空,一个身影朝着这里走来。
李承乾坐在油灯边,抬头看去,见到来人就起身行礼道:「父皇。」
李世民看了看已收拾好的中书省,椅子与凳子都面朝下放在桌上,再看四周,低声道:「就你自己了?」
李承乾又往口中灌了一口酸梅汤点头。
李世民在儿子身旁坐下,偶尔有风从门外吹入,吹得桌上的纸张猎猎作响。
宁儿提着一个食盒,小福提着灯笼走来,她们行礼道:「陛下,太子殿下可以用饭了。」
忽听夜空响起一声炸雷,大雨倾盆而来。
闷热了一天的关中骤然冷却了,大雨落在地面上形成了一片水雾。
太液池边的别苑,长孙皇后看着窗外的大雨,忧心道:「也不知道他们父子如何了?」
李丽质领着妹妹道:「皇兄此刻一定很牵挂关中各县的情形,今年是最重要的一年。」
(本章完)